终评丨扫黑除恶,涤荡瑕秽,这部乡村剧真敢写

青青河畔,二人垂钓。他们正在背后议论中央机关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白朗(王雷 饰)。两人是当地的“地头蛇”,白朗的到来触及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镜头流转,定格在其中一人脸上,赫然是前一集还在为村民利益慷慨陈词的副县长。没想到,让村民利益受损的倾倒垃圾事件,以及令白朗焦头烂额的冤假错案,皆出于这位表面正义凛然的副县长之手。

终评丨扫黑除恶,涤荡瑕秽,这部乡村剧真敢写

这可不是《扫黑风暴》中的情节,而是央视正在热播的一部现代农村剧《花开山乡》。它目前已行至尾声。

展现乡村振兴的剧播了不少,《花开山乡》可能是其中最特别,也是最丰富的一部。

白朗不但身负乡村振兴的重任,还要带领一群大字不识的村民,与当地的黑恶势力对决,由此绵延出了刑事、反贪等事件。这是类型剧的拍法。

终评丨扫黑除恶,涤荡瑕秽,这部乡村剧真敢写

白朗初到芈月山村,不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两眼一抹黑,偏偏这时,村里工作队的队长老梁因病去世,记录村里财务支出的笔记本不翼而飞,很多事情成为了一笔糊涂账,任人涂抹。

于是,寻找失踪的笔记本就成为白朗工作破局的关键。不仅如此,村里还来了个无私奉献的女工程师,但她似乎另有所图 ,一直在寻找着什么。这是悬疑剧的元素。

地痞无赖能“垄断”村里的通信你相信不?一家小卖部能对村民个人展开“经济制裁”你见过没?《花开山乡》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滚烫细节,塑造了一群生动而又新鲜的村民形象。这是乡村剧的特质。

终评丨扫黑除恶,涤荡瑕秽,这部乡村剧真敢写

开播前,导演高希希曾放话“不做装腔作势的主旋律”,他用以下三点做到了。

真矛盾:三种冲突贯穿始终


私以为,高希希所说的“装腔作势”应该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台词和人物表演装腔作势,只顾着喊口号而看不到实际行动,很难让观众产生共情。其二,矛盾展现上装腔作势。即只追求所谓乡村生活的粗粝与真实,却将真正的核心矛盾儿戏化,难以令人信服。

《花开山乡》不是这样的作品。它的原著《乡村第一书记》的作者是国务院参事忽培元,他曾在四十多年前在陕北插队时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与当地农民同甘共苦,建立了深厚友谊。这些年来,忽培元没有停下脚步,坚持深入基层,走访了全国各地的农村,用脚丈量乡村第一书记的感人事迹。《乡村第一书记》是他的所见所闻,也是其对乡村问题长期思考的结果。

终评丨扫黑除恶,涤荡瑕秽,这部乡村剧真敢写

《花开山乡》以小见大地写出了乡村振兴路上无可避免的三种矛盾,它立足的是芈月山村的地域特色,展现的却是中国乡村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

首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要经济,还是要环境保护?这看似是个单项选择题,实际是一道全选题。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应该共存。

当地企业打得一手好算盘,把生产垃圾倒在芈月山村的山里,既解决了自己的难题,还想以修路打地基的名义得个好名声。很多村民也很现实,倒垃圾可以,钱呢?

白朗的到来让村民们有了主心骨。学识和思想决定了他的长远目光,当人们还在为眼前的仨瓜俩枣争论时,白朗心里已经为芈月山村绘就了一幅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图。既得利益者开始反击,白朗也并不势单力薄,两方对撞,这戏就好看了。

终评丨扫黑除恶,涤荡瑕秽,这部乡村剧真敢写

其次是村民和干部之间的矛盾。芈月山村分为前村和后村,前村有电,后村没通电,为什么呢?一位村民说,“因为村干部都住前村。”一句话就点出了当地的干群矛盾。

最后是村干部的内部矛盾和村干部与上级领导之间的矛盾。

村支书有个外号叫“王柿子”,他是个软柿子,不但村主任看不上他,就连村里的二杆子都敢对他指手画脚;村主任是个笑面虎,仿佛跟谁都站在一边,实则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村妇女委员风风火火,能办实事,奈何没有实权。一个小小的村委会,就已经涣散到了这等地步。更别说,某些村干部还与县级领导有着利益输出关系。

终评丨扫黑除恶,涤荡瑕秽,这部乡村剧真敢写

白朗孤身面对这三对矛盾,想想都替他头疼。

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曾说过,“主题创作要看两个果,一个是结果,另一个是效果。现实主义创作会不可避免地涉及矛盾,如果你最后能合情合理地导入一个良好的解决结果,前面的矛盾展示并无不可。然后再看效果,如果老百姓看这些矛盾解决后增强了信心,碰触现实矛盾也无不可。” 《花开山乡》遵循的就是这样的创作路径。

真热血:赤膊上阵的第一书记


《花开山乡》是一段澎湃激昂的创业史和奋斗史。

农民致富,最难的是什么?渠道。最需要的是什么?希望。炕上躺着固然舒服,但没有希望的日子最是难熬。白朗带领村民,成立了一家工程公司,首次为村里拉来了三十万元的大单。

白朗开始带着村里的劳动力往山上背石头,皮肤被太阳晒伤了,脚走得起满了泡,还要忍受小人的造谣中伤。当小伙子们干完工程回到村里时,所有人都被他们的形象震撼到了,涌出的是无尽的感动。

终评丨扫黑除恶,涤荡瑕秽,这部乡村剧真敢写

劳动者最美丽,这句话所言不虚。尽管过程很苦,但结果很甜。他们眼里散发的光芒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深深感染到了屏幕前的每个观众。

《花开山乡》最值得称赞的是,它在第一书记的形象塑造上有了很大突破。

白朗是军人出身,骨子里就有好斗基因,戴个眼镜也遮不住他的锋芒。往山上背石头时,有人调戏为工程队烧饭做菜的小姑娘,白朗赶到后及时制止,但对方仍不收敛。白朗也不多跟他废话,直接让工程队的小伙子围起来。这段戏看得人热血直涌,白朗拿捏到了农村村民冲突时惯用的“武力威慑”。

还有一场戏更为直观。当地开发商设局,假借支援建设之名,将钱借给了芈月山村,却在芈月山村购买设备后上门讨要。芈月山村村民闻讯赶来,用肉身阻挡,其中还包括坐在轮椅上的战斗老英雄。开发商的打手与众人产生冲突,有人打了战斗老英雄一个耳光。白朗二话不说,直接动手……

终评丨扫黑除恶,涤荡瑕秽,这部乡村剧真敢写

白朗说:“你打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英雄,打的是一级伤残军人,他把双腿献给了这个国家。你打他就是打我,打的是共产党和国家的脸。”

第一书记能不能打人有待商榷,但打这种欺压村民的黑恶势力,观众只会为他叫好。事实上,一码归一码,白朗在事后主动接受了上级处分。

这些充盈的细节,比说多少句空话套话都管用,它塑造出了一个不同以往,但绝对可敬并令人信服的驻村第一书记形象。

真问题:经济为先,教育相随


《花开山乡》回答了两大问题:我党的基层干部是如何成长起来的?驻村第一书记离任后,乡村振兴的事业如何接续?

白朗从中央机关下乡,面对的都是从未处理过的棘手问题,每件事都不是简单的是非黑白,需要兼顾法、情、理。虽然时常忙得焦头烂额,但却在泥泞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终评丨扫黑除恶,涤荡瑕秽,这部乡村剧真敢写

前往外省砖厂讨回死亡工人的补偿款,拉起工程队让村民看到了挣钱的新希望,买来信号放大器让村民的通信得以畅通,卖车买设备换来了芈月山村的明天……每做完一件事,白朗的威望就涨一分,自身就成熟一分。

外人看不到的是,白朗拼命苦干的背后,还多了一份如履薄冰。芈月山村虽然经济不发达,却仍是某些利益集团眼中的肥肉。白朗时时周旋其中,稍有决策失误,便会葬送掉芈月山村的未来。这是他的挑战,也是机遇。倘若能处理好这错综复杂的关系,日后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终评丨扫黑除恶,涤荡瑕秽,这部乡村剧真敢写

除了展现芈月山村在经济上的振兴之路,《花开山乡》还有一条副线:教育发展。

有人退伍后回乡,担起了乡村振兴的重任;有人医校毕业后归来,放弃了城市的优渥待遇;有人从外地而来,为芈月山村的建设添砖加瓦。他们都是乡村振兴之路上的宝贵财富,但终究只是少数,芈月山村更要依赖的是自身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因时而变。

过去的教育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以后要走出大山,过上好日子。现在呢?一方面呼唤“学子还巢”,支援家乡的建设,另一方面要提早布局,培养学生“留下来”观念,防止人才流失。支教老师麦西(李小萌 饰)就正在做这件事。

终评丨扫黑除恶,涤荡瑕秽,这部乡村剧真敢写

某种意义而言,这条副线是对主线的补充,主线是副线实现的基本条件。毕竟,只有乡村真正振兴了,只有乡村能让人看到希望,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回巢和更多的人留下来。这或许正是《花开山乡》的主题表达和殷切希望吧。

【文/许心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优渥   乡村   白朗   山乡   令人信服   装腔作势   花开   工程队   焦头烂额   山村   村里   村民   矛盾   形象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