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9月10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扫黑风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各大平台代表以及剧集主创携手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该剧的创作理念、艺术手法、主题呈现、社会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观点分享和话题讨论。

立足真实,用硬核表达增强沉浸感

作为首部反映中央部署的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电视剧,《扫黑风暴》自8月9日腾讯视频全网独播后,在热度和口碑两方面均表现不俗。截至收官,该剧网播量累计突破46亿,播出期间连续26日摘得同期剧集播放量日冠;在收获全网热搜超1100个之余还取得了豆瓣开分8分的好成绩。这部剧在CCTV-8和北京、东方两大卫视的播出也成绩上佳。

研讨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周继红肯定了《扫黑风暴》的成绩与口碑:“《扫黑风暴》取材于真实案例,直面社会现实,展示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大案要案的侦破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塑造了新时代扫黑英雄群像,彰显了对黑恶势力坚决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副主任王猛认为《扫黑风暴》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在三方面做到了破题:“第一,以人民性的立场确立尺度,以真实性的原则衡量尺度;第二,在理性真实的前提下,大胆尝试戏剧化表达;第三,讲好百姓身边事,做好社会代入感。”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看来,《扫黑风暴》是一部“具备独特题材优势和现象级影响的优秀剧,在题材开掘、叙事方式、人物群像塑造、视听呈现方面都有独特创新之处。”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钟庆才通过广东分会场视频连线也参与到了讨论中来,他表示:“粤产电视剧《扫黑风暴》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广受好评,成为最近关注热议的话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韩志杰表示:“虽然《扫黑风暴》是一部致敬之作,但我们并不想做得非常脸谱化甚至带着说教感,而是希望把剧情做得有张力、每个人物都尽量鲜活。”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总导演五百则表示《扫黑风暴》与以往大家看到的悬疑片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故事和情节上不注重悬疑推理,而是直观真实地让大家看到什么是黑,因为观众看到黑,才知道扫黑的重要性。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东方卫视影视运营部总经理任剑伟从两方面总结了《扫黑风暴》成为暑假档黑马的原因:“一是以真实打地基,用故事起高楼;二是以氛围抓人心,用人物寻共情。”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北京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中心副主任朱礼庆也用三句话来评价《扫黑风暴》:“一是体现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伟大成果;二是这是一部兼具艺术性、真实性、社会性的优秀作品;三是深刻彰显了时代意义和政治意义。”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根植现实,用正义力量打动观众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称:“《扫黑风暴》是有现实主义力度的一部作品,具有向上、向善、向前、向美的特点。尤其是剧中的反面人物都有了犯罪发生学根基,有警示作用。”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有着同样的感受:“从《扫黑风暴》中,充分看到了扫黑除恶的过程,让观众、人民了解到了政法系统的纠错的能力和自我革命的决心。这个剧不单单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强烈的艺术感受,同时它还有现实性和很强的政治性。”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认为《扫黑风暴》最突出的特点,是做到了本土化,“在看了很多美剧、港台剧后,我们终于看到了一部立足中国本土、具有现实特色的剧集。扫黑的主题,被用艺术的手法表现了出来,牵动了普通观众的心,表达了民众的心声。”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则从三方面剖析了该剧的成功之处,“一是反映了生活的精彩;二是彰显了正义的力量;三是探寻了人性的复杂。”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表示,该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两个感受,“一是对错误权力观危害性的深刻揭示,二是对于对案件的成功转化。”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卢蓉则在激烈的情节外观下,看到了《扫黑风暴》的现实性、社会性以及深刻性。因此,她认为:“《扫黑风暴》的类型元素只是借来的壳,现实空间、社会土壤、历史语境、民生状况、价值观建设才是它的肌理。”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则用“让人脊背发凉的真实”与“让人血脉偾张的真实”两种截然不同的来感受来形容该剧:“《扫黑风暴》用一种惊心动魄的方式,真实而深刻地写出了扫黑除恶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体现了从中央到普通百姓,对正义的追求是高度一致的。”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用社会教育剧来定义《扫黑风暴》。在他看来,“《扫黑风暴》拨动了广大观众的审美神经里边最敏感的一根。它让我们看清了这个社会并不是风平浪静的,幸福要靠战胜黑恶势力才能得来。”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研讨会最后,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做出总结陈词:“《扫黑风暴》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弱的一部分,正是通过这部剧,让人们感受希望、光明和正义。”

《扫黑风暴》研讨会:沉浸式“扫黑”为何让观众着迷?

【文/石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观众   风暴   剧集   政法   北京   中国   研讨会   正义   文艺   深刻   现实   电视剧   中央   真实   艺术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