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零散革命文物的抢救性保护

加强革命文物内涵价值的认知与研究,是开展相关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实现文物开发与保护的平衡,赋予革命文物历史意义,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人们在参观革命文物的同时,理解文物的内涵,更加带动游客的参观兴趣。需要通过党史和革命史的研究,如通过现场调查确认,找到相关革命遗址遗迹的位置和对象,利用相关资料,阐明其内涵与价值,然后才能开展保护工作。

“抢救第一”是革命文物保护的永恒主题,维修管养是革命文物保护的基本工作。革命文物不可再生,具有唯一性,因此保护工作要做到敬畏谨慎、珍惜对待。在实践层面,首先应切实将革命文物保护作为文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开展抢救性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存状况全面改善,持续扩大对全社会开放规模。

建立科学的革命文物管理体系是保护工作的重要内涵。当前革命文物保护已经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但也应认识到革命文物保护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尤其是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多重管理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加快研究建立科学的、统一的革命文物管理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还要在行动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即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的注入,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开发。文物的保护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具有极大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其次,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做好革命文物的配套设施建设,让游客在参观革命文物后,可以购买一些纪念品,或者可以吃农家饭,住民宿,体验农家的生活,体验窑洞冬暖夏凉的特色,同时,增加了当地的收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文物的保护奠定经济基础。

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通过各种途径向民众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事业,应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在现代信息社会,文化遗产地不应将自己封闭起来,孤立于社会之外,而要让其历史气息、文化氛围为人们带来愉快、熏陶和启迪。我们要广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文物   革命史   窑洞   零散   文化遗产   资金投入   民众   内涵   管理体系   游客   精神   价值   科学   社会   文化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