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革命文物应如何“抢救”?

今年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尤为重要的一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党上下开展红色教育的一年。其中,展开红色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走访红色教育基地,比如西柏坡、邯郸129师、狼牙山、热河革命纪念馆等。行走在革命前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与历史对话,感受红色血液在体内流淌。

尽管如今红色教育盛行,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以及保护力度不够大等原因,零散的革命文物得不到重视,红色教育基地鲜少为大众所知,以至于红色教育基地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职能。因此,抢救零散革命文物迫在眉睫。

一需要发掘。想要保护,必须先要发现。加大发掘力度,加深发掘深度,才能从源头上避免零散革命文物被忽视、被遗忘。一方面可以组织专家学者组成专班,结合当地的历史传记,研究历史中的记载,寻找实际的位置,发掘更多的革命文物;另一方面,也应该做到深入基层,走访当地老人,从口口相传的过往中去寻找零散革命文物的踪迹,尤其是亲身经历者的指引,以期发掘更多鲜为人知的零散革命文物。同时,各级政府也应该积极响应,大力支持,为发掘工作保驾护航。

二需要整合。零散的革命文物之所以容易被忽略,正是因为本身没有形成规模,群众不易走近,也无法深入了解。科学合理地整合零散革命文物,会增加其红色属性,揭开其神秘面纱,更加平易近人。为此我们可以适当地建立革命纪念馆,以就地保护为主,易地搬迁为辅,将零散的革命文物按照时间线陈列,加以区分不同的主题,最后在注解详尽的文字。既形成了规模,又给广大群众提供了了解的平台。加深教育基地的红色属性,并突显其时代特色。

三需要意识。任何的保护想要获得长远的成效,离不开群众意识的到位。既需要加强群众对保护零散革命文物的意识,也需要加深既得成果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一方面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科普推广零散革命文物的重要性,是民族乃至国家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一经破坏,再难复得,充分认识到其价值以及所包含的意义;另一方面加大既得成果的宣传力度,对发掘整合成功的实例进行宣传,鼓励广大群众更多的走近红色教育基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对红色教育精品课程加以推广,令广大群众在欣赏红色风景的同时,更加直观地将红色教育深入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零散   热河   西柏坡   文物   邯郸   中国共产党   纪念馆   力度   属性   群众   意识   红色   基地   更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