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女装盛行后,这个朝代灭亡了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女装盛行后,这个朝代灭亡了


明朝万历年间,一位闲居的官员李乐,在江南的一些城市中,看到了在当时的他们眼中很是惊世骇俗的现象: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女装盛行后,这个朝代灭亡了

大明的生员秀才们,居然全是红衣束发,嘴上抹着红色脂膏,脸上涂着白色的粉,身上衣服大红大紫,婀娜多姿,艳丽如同女人。


而且这种现象在江南竟然蔚然成风,让李乐看得大为震惊,久久说不出话来,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服饰礼乐等级制度,终于名存实亡了么?


李乐回到家后,感慨万千,在他的《续见闻杂记》中这样写下了一首诗:


“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可以看出,李乐这首诗是对宋代张俞《蚕妇》“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的仿作,也可以看出,李乐是站在明初朝廷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件事的。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女装盛行后,这个朝代灭亡了

穿衣,在古代可是一门大学问,不懂这门学问,那你可能在古代就莫名其妙地死去了,李乐为什么震惊?晚明的读书人女装盛行,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含义呢?


究其根本原因,是明朝规定了服饰等级制度,还有礼乐制度,从衣服的面料、颜色、补子等等,就完全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属于什么身份的。


明朝的服饰等级主要是从面料、颜色、样式、尺寸四个方面来规定。


例如,你看到一个明代人穿的是锦绣、纻丝、绫罗这种高级面料,那他要么是王公贵族,要么是明代初期的官员,不可能有第三种人。


如果你看到的是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袍、腰间束带、足登黑靴,那基本就是明朝官员,如果你熟悉袍服绣图,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武官一二品狮子等,那么你更可以确定他们是文官还是武官,还能确定品级。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女装盛行后,这个朝代灭亡了

官员尚且如此,老百姓和其他三教九流的服饰,更是有严格的规定,违者是要杀头的。


为了推行这套制度,洪武元年,有几个军人和游民穿了短靴,身穿鲜艳服装,在南京蹴鞠玩耍,不一会儿,他们就被抓去五城兵马司,直接被砍断脚,朱元璋以严刑峻法来推行等级,不允许任何人僭越。


但是,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套服饰等级制度,真的锁得住大明的子民吗?


事实是,老百姓和三教九流,包括官员们,都不想遵守这套制度,洪武大帝死后不久,永乐九年,服饰僭越就开始出现,仁宗洪熙年间,教坊司就开始穿靴子了。


成化弘治以后,服饰的很多式样已经不分男女了,例如二色程子衣道袍,男女可穿,这时候,明廷的服饰禁令和礼乐制度,慢慢地变成了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朱元璋的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让朱明皇家永远第一等的大梦,也破碎了。


没错,从服饰上看,晚明的服装自由,实际上是一种打破服饰等级制度的自由。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女装盛行后,这个朝代灭亡了

并且这种自由,是从明朝官员开始的,我们知道,明朝中后期的太监和官员,都喜欢穿蟒袍,他们为什么喜欢呢?


因为他们绣的蟒,并不是真正的蟒蛇,蟒蛇是没有脚和角的,实际是蛇,而明代官员太监的蟒袍,实际上是非常接近龙的形状,你明白什么意思了吧?


意思就是他们对皇权的一种冲击。


天顺年间后,和官员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教坊司,穿绫罗纱缎已经开始普遍了,尤其是北京紫禁城,老百姓穿皮靴已经开始大模大样了,也没人管。


这样看来,你说洪武年间因为穿错服饰而残废的那些人冤不冤?


这种风气的极致,更是从大明首辅第一人、万历初期权力巅峰的张居正那儿加剧的,根据当时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12的记载,张居正穿衣服是“必鲜美耀目,膏泽脂香,早暮递进”,以至于在士大夫当中形成了一种“侈饰相尚”的风气。


至于吃的、出行的、小妾等,张居正也是奢侈到了极致,到了万历皇帝朱翊钧都羡慕嫉妒恨的地步。


所以可以说,作为首辅的张居正,并没有作出模范,而是充分践行了享乐和活在当下,这种作风导致了上行下效,更加剧了晚明富人权贵的攀比、奢侈和读书人的女装。


对于读书人的女装,其实男女皆可穿的服饰,大家并不排斥,但是只有女性、教坊司、南曲风尘女子等女性穿的艳丽服装,却光明堂皇地穿在那么多男性读书人身上招摇过市,这确实让李乐这类卫道士非常震惊和愤懑了。


为什么呢?这代表了什么?


明朝卫道士把这种现象称作“服妖”,也就是服饰上的妖魔鬼怪,因为这代表了明廷已经对服饰等级制度毫无掌控力、约束力和执行力。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女装盛行后,这个朝代灭亡了


更是代表了“礼崩乐坏”,更深层次的原因,难道不是整个明王朝体制和系统的瘫痪吗?


他们忧心的正是如此,同时这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市镇文化发展的代表,而他们对此没有处理经验。


所以,明朝的女装盛行和礼崩乐坏,其实代表的就是朝廷已经不行了,无法维持他们贯彻的等级制度了,也确实,此后明朝也就慢慢走向覆灭了。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女装盛行后,这个朝代灭亡了


在今天,穿衣已经是个人自由,所以也就没有这种代表意义和深层次含义了。


参考资料:


明代李乐《续见闻杂记》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明太祖实录》


《大明会典》


《大明律》


《明代城市生活长卷》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读书人   蟒袍   女装   大明   僭越   明朝   礼乐   朝代   万历   明代   年间   官员   等级   代表   制度   服饰   遍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