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火又红,莫言之言不苟同

傍晚,路过一片麦田。夕阳西下,霞光挥洒,麦田青青,交相辉映。此情此景,忽然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诗: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五十年代火又红,莫言之言不苟同

手机拍摄图片

毛主席于1959年6月25日,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时,感慨万千,写了一首七律《到韶山》,这两句是诗的最后两句。全诗如下——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诗的前两句苍凉沉郁,写尽了对故乡深沉厚重的感情。三四句回忆起当年的军事斗争,犹自惊心动魄,激荡情怀。五六句是最为传唱的名句,如今读来,还是气冲斗牛,热血沸腾: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最后两句,写的是夕阳下,农村一片丰收忙碌的喜人景象:人民群众,那些无数的普通劳动者,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

五十年代火又红,莫言之言不苟同

历史图片:1959年毛主席在韶山

这是毛主席一贯的观点,而毛主席一生也都在“为人民服务”

写这首诗的时候,新中国正好成立十周年。新中国打赢了震惊世界的朝鲜战争后,又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造出了自己的飞机大炮,汽车坦克,粮食持续持续增产,1957年就达到3900亿斤,钢产量在1957年就达到535万吨,比抗美援朝时增长了3倍还多,铁路公路,路路延伸,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仅这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就远远地超出了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在1927年到1937年,国民政府没有赢得一场军事和外交的斗争,重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到抗战全面爆发时,中国不要说飞机坦克,连一辆汽车都造不出来。

五十年代火又红,莫言之言不苟同

历史图片:建国十周年阅兵

而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就迎来了和平建设的好时光,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上下,鼓足干劲,大建工厂,兴修水利,发展教育,各行各业,大步向前。整个中国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尽管也经历了一些挫折,一些失败,经济困难,但那时候,全国人民一条心,劲往一处使,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掀起了一阵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人民当家做主,建设自己的国家,那种干劲,那种喜悦,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从未有过。

今天改革开放富强起来的我们,回望五六十年代,还是深深地被深深感染着。

五十年代火又红,莫言之言不苟同

历史图片:五十年代的农村的扫盲运动

可一些公知,总是在妖魔化那个年代,无限放大那个年代失误,把那个年代描写的一无是处。比如莫言的《丰乳肥臀》,就把那个年代描写的充满了饥饿和恐慌,似乎比解放前还要黑暗。

这是不客观的,莫言不就是在那个年代读书参军的吗?我看到莫言的照片,从小到大,都和健身房里面的会员差不多。

我喜欢甚至崇拜莫言神出鬼没的文笔,但在对待那个年代历史的问题上,不能也不敢苟同莫言的态度。

实事求是,是压倒一切的真理。

五十年代火又红,莫言之言不苟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武汉长江大桥   韶山   霞光   壮志   夕烟   麦田   新中国   坦克   中国   遍地   日月   年代   英雄   历史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