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离开大陆后,为何谈及毛泽东总是带有一些偏见?

胡适是近代的文化旗手,他的为人处世就像他倡导的白话文一样平易近人。当年,他选择离开大陆,如今,似乎只有洒水车的“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才会让人们想起那个儒雅俊美的男子。

在离开大陆之前,毛泽东是希望胡适留下的。胡适却对劝他留下的人说,“人家,信我吗?”此后辗转美国、台湾,日子却并不好过,那个崇尚自由的人似乎失去了自由。

胡适离开大陆后,为何谈及毛泽东总是带有一些偏见?

离开大陆之后,胡适谈及毛泽东总是带有一些偏见,有一次记者采访他,一向儒雅的胡适竟然流露出讥讽,“毛泽东不是我的学生,以他当时的水平,他考不上北大!”

1959年3月11日,胡适在日记里评价《蝶恋花答李淑一》写道,“没有一句通的!”身为文学家的胡适对词中寄托的深情厚爱未作任何评价,只顾去挑押韵上的问题,大概是忘记了和毛泽东的种种过往。

胡适离开大陆后,为何谈及毛泽东总是带有一些偏见?

初相识时,胡适是北大的教授,每个月工资260块,毛泽东只是籍籍无名的图书馆管理员,每个月工资只有区区8块。只有在为他们办理借阅手续时,毛泽东才能一览胡适等风流人物的风采。

毛泽东半工半读,在北大图书馆阅读了大量书籍、结识了大量先进青年,旁听了很多课程。日积月累,毛泽东早已今非昔比,他认为北大课程陈旧腐朽,不值得浪费精力深入学习。

胡适离开大陆后,为何谈及毛泽东总是带有一些偏见?

在此期间,胡适与毛泽东的关系是很好的。毛泽东曾经打算到法国留学,在征求了胡适的意见后,他放弃了,“我曾以此事(留学)问过胡适和黎邵西(胡适的朋友) 两位,他们都以我的意见为然。”

后来,毛泽东离开北大,临行前还专门拜访了胡适。很快,毛泽东开始崭露头角,胡适对他的进步也非常欣赏,两人在思想、认识、观点上总能达成一致,毛泽东还时常给胡适写信。

胡适离开大陆后,为何谈及毛泽东总是带有一些偏见?

胡适曾对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大加赞赏,“现在新出版的周报和小日报,数目很不少了……我们特别介绍我们新添的两个小兄弟,一个是长沙的《湘江评论》,一个是成都的《星期日》。”

不过,文字上的共识不代表行动上的一致,一心只读圣贤书、崇尚“和平”的胡适渐渐不懂奔走呼号的毛泽东,甚至在关键时候,以老大哥的身份劝毛泽东停下来。

胡适离开大陆后,为何谈及毛泽东总是带有一些偏见?

历史的车轮是挡不住的,胡适认为毛泽东不听劝、有怨念,毛泽东认为胡适不顺应潮流、很惋惜。1946年,毛泽东仍然挂念着这位老朋友,托人向他问好,“感念旧好,不胜驰念!”

相比于“此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的评价,毛泽东对胡适还是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胡适   新文化运动   湘江   蟊贼   大陆   买办   半工半读   儒雅   偏见   月工资   北大   图书馆   评价   课程   意见   自由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