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科举舞弊,马上人头落地

柏葰,巴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道光六年丙戌科2甲86名进士,入翰林,历任要职,1858年 咸丰八年十月,被拜文渊阁大学士。同年的顺天乡试舞弊案:“上召廷臣宣示戊午科场舞弊罪状,依载垣、端华所拟,主考官大学士柏葰坐家人掉换中卷批条,处斩。同考官浦安坐听从李鹤龄贿属,罗鸿绎行贿得中,均处斩。”堂堂正一品大学士主考官因为家人调换“中卷批条”被处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为科举舞弊被杀头的宰相。

明清时期,科举考场频频出现的“关节条子”, “关节条子”就是有钱有势的人与考官约定在试卷的某处用一些字眼作记号,考官在阅卷时特意留心,凭着条子上的字眼一一对照,完全吻合者就是要录取的考生。(为的就是考生在条子上标明了事后给考官的辛苦费。)。道光咸丰时期,越演越烈,不仅考生以递不上条子为憾,考官也以收不到条子为耻。据清代笔记载,考官欣然接受条子,甚至主动索要,或为收拢门生,扩大政治势力,或为了满足虚荣心,似乎收的条子越多,自己的威望就越高,权势就越大。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年,皇帝钦点了此次顺天乡试的主考官和副主考。主考官是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柏葰,两位副主考分别由兵部尚书朱凤标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程庭桂担任。此次顺天乡试考生有上千人,最后录取300名,发榜后不久,咸丰帝认为此次科考没有出一点儿纰漏,主考官柏葰功不可没,升其为大学士。(清代不设丞相,一般认为,兼任军机大臣和大学士已经具有了宰相的职责和地位)。然而,就在此时,参加科考的士子中间却开始了一场议论。原来,士子们在看榜时,发现唱戏的优伶平龄竟然中了第七名。(按清制,娼妓、优伶、皂、吏等不能参加科考,)十月七日,御史言官孟传金呈递奏章,指出此次顺天考试,士子平龄身份不明,录为举人引起物议,同时参劾平龄的朱卷和墨卷不一致,应该查究。
咸丰帝当即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兵部尚书全庆和陈孚恩等四人专职会审查办此案。这查到最后可就查出大问题了。会审团在审查一个叫罗鸿绎的考生的试卷时,发现推荐他的考官有舞弊行为。原来,这个罗鸿绎是广东肇庆府阳春县人,花银子捐纳了个主事的职,被安排到刑部。罗鸿绎为了给今后的升迁奠定基础,决定参加今年的顺天乡试。
同年六月,罗鸿绎到刑部任职,是年七月,罗鸿绎拜望在京城做官的同乡李鹤龄时说自己有意参加这次科考,李鹤龄向与他同年考中举人、如今的同考官浦安求助,阅卷时,浦安发现一份试卷与条子字眼完全一致,但是文章写得很是一般,他向主考官柏葰推荐。主考官柏葰和两位副主考经过商议,决定将该卷打入副榜,(副榜是正榜之外的名额,如果正榜内有不合格的考生,副榜可以替补上来,但这种机会不是很多。)浦安便恳求葰的仆从靳祥向柏葰提议一定要录取那份试卷。靳祥向柏葰建言,说浦安只推荐了一份试卷,最好能录取。柏葰为了不驳同僚的面子,就同意撤下一张试卷换上罗鸿绎的。榜示出来,罗鸿绎中了第238名举人。 被录取后,举子要对给自己帮忙的人有所“表示”,这也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但罗鸿绎只顾着沉浸在中举的高兴里,(可能是忘了吧)李鹤龄便主动跑到罗鸿绎那里要500两银子。并全部据为己有。(有点索贿的意思吧)按照传统,士子中举后要去拜访录取自己的考官和该科主考官。十月初,罗鸿绎先来拜访浦安。他认为自己已经出了500两银子,李鹤龄一定会跟浦安平分,就只带了10两银子给浦安,3两银子给浦安的侍从。之后,罗鸿绎又来到主考官柏葰家拜访,呈上了贽敬银16两,门包银6两。(想想现在的官员也多少只贪污受贿区区呢)然而事情却没有就此结束。浦安觉得自己忙活一场,只得到13两银子,就跑到李鹤龄那里找了个借口说急需钱用,从中取走了300两好处费。
案情调查至此,怒不可遏的咸丰帝下旨:不论牵涉到谁,一定要严惩不贷!
刑部随之开始行动:首先将柏葰、浦安、李鹤龄、罗鸿绎逮入大牢,革去罗鸿绎的举人身份,撤去李鹤龄的兵部主事、浦安的翰林院编修之职。柏葰的家仆靳祥也被抓获投入大牢,酷刑之下,没几天就一命呜呼。他的死尽管给审案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并没有阻止破案的进度。柏葰、浦安、李鹤龄、罗鸿绎相继交代,几人的口供相互参证、相互补充,已经没有丝毫疑点。二月二十三日,负责审讯此案的会审团成员载垣、端华、全庆和陈孚恩四位大臣,经过仔细斟酌商议,联名向皇上呈递了达3000字的奏折,将审理此次科场舞弊案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拟处主考官柏葰、同考官浦安、穿针引线人李鹤龄、考生罗鸿绎斩立决。
就在会审团递交奏折的当天,咸丰帝在大内勤政殿召见会审团成员及绵愉、彭蕴章、肃顺、赵光、文祥等17位亲王和大臣,商量如何处置柏葰。咸丰帝沉寂了片刻,询问大臣对处斩柏葰是否有疑议。
大臣们默默无语,俯首静立。独有肃顺起来发表意见,大声说:“科举乃取士大典,关系至重,亟宜执法,以惩积习,柏葰罪不可宥,非正法不足以儆在位!”
咸丰最后下旨:“柏葰情虽可原,法难宽宥,言念及此,不禁垂泣”。
当天,柏葰、浦安、李鹤龄、罗鸿绎四人就被押赴菜市口刑场行刑。 柏葰还在狱中时,听闻自己被拟处斩立决,在惊恐之余还心存侥幸。因为有清两百多年来,极少有一品大员被处死,即便犯了死罪,也是临刑前被赦免,改斩立决为流放。而且历朝有传袭下来的八议制度,即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人,犯了死罪可以赦免。因此,柏葰至死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身首异处。(连被赐死的待遇都没有)
但这事到此并没有完。辛酉政变后,因为肃顺是慈禧的政敌,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哪怕是死去了的也算是朋友。为进一步打击政敌势力,慈禧决心对他们承办的戊午科场案进行翻案。但受到了礼部刑部的冷抵制。最终以失败告终。顺天戊午科场案持续一年有余。这场大案是明清科场舞弊案的最高峰,一代“宰相”柏葰成为刀下之鬼,也成为科举史上因科举舞弊被处死的职位最高者。这场大案,严惩了一大批参与舞弊的考官和士子,令人风声鹤唳、如履薄冰,之后的数十年里,科场舞弊明显减少。《清史稿》载:“自此,司文衡者懔懔畏法,科场清肃,历三十年,至光绪中始渐弛,终未至如前此之甚者。”
后世人论及此事,常就事论事。他们只看到了北京的情况,却没看到对南京的影响。南京当时是在太平天国手中的都城(天京)在这里,我简单地说一下太平天国的一些大事。

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攻陷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首都。

1856年9月,天京事变。

1857年6月,石达开出走。

1858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部攻破江北大营。

1858年11月,三河大捷。

1859年4月 洪仁玕从香港抵天京,封干王,开始新政。

1860年4月,破江南大营。

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科考发生时,正值太平天国的第二次革命高潮,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在政治上也有了新气象。

我们在谈及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时,有一条是公认:那就是没有取得知识分子的支持。(不管是农民革命,还是资产阶级革命,还是无产阶级革命,没有知识分子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我们可以作一种假设,如果北京科考案处理不当,而南京的洪仁干新政能调整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的话,会不会有很多知识分子前去投奔呢?太平军主力所到过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都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太平军是得其地而未得其人。与此相反,清政府对此科考案的处理,又让很多知识分子甚至老百姓重新对其抱有幻想并进而支持它,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打了一支强心针,而得以苟延残喘。当然说一场案件的处理决定双方的成败,未免夸大其词。但至少是原因之一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科举   士子   太平天国   咸丰   乡试   刑部   主考官   大学士   科考   条子   考官   大臣   人头   银子   试卷   考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