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在最新播出的《觉醒年代》第33集中,展现了与当时残酷形势反差极大,又令人感慨万分的一幕。

蒙蒙细雨中,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提着一大筐吃的、喝的,到北大看望为五四运动忙得不可开交的丈夫。

待饥肠辘辘的学生吃饱喝足后,画面上仅留下李大钊夫妇俩。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

他们没有久别重逢的卿卿我我,只有问寒问暖的家常话。妻子操心丈夫的生活和安全;丈夫担忧怀孕的妻子在战乱中出门遇险。简单言语的同时,也有他们相见时的兴奋与快乐。两人笑得爽朗、笑得开心,笑得像个孩子。

分别之时,两人又泪流满面,铮铮铁汉的李大钊忍不住都哭出声来。

这哭声有斗争压力的释放,更有对妻子的依恋与愧疚……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李大钊、赵纫兰夫妇合影

1.令人羡慕的朴素情感。

李大钊夫妇是典型的旧中国式的婚姻组合。

因李赵两家是多年世交,李大钊赵纫兰从小就被定为娃娃亲,李大钊10岁那年,和大他5岁的赵纫兰结婚,从此共同生活了20多年。

李大钊经过学习与探索,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赵纫兰目不识丁,相夫教子。他们在境界和知识上虽然差距很大,但他们和睦相处,心心相印,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庭与情感。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乡村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放在今天年轻人眼中,会觉得它土得掉渣。

但它是我们中国人普遍的情感,是大多数人的情感模式。

作为一个传统观念浓重的农业大国,旧式婚姻多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许多夫妇在婚前没见过面,没说过话,就结合在一起。包括李大钊在内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的婚姻都是如此。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乡村结婚

但这种婚姻并不影响人们的情感,不影响家庭的和睦,不影响传宗接代,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李大钊夫妇俩不正是这样吗?

赵纫兰虽然不理解李大钊的事业,但不妨碍她对丈夫的爱恋与支持。在李大钊的父母早逝后,她支撑起一个大家庭,服侍祖父,抚养子女,让在外求学的李大钊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求索中国命运之路。李大钊回国后,忙于传播新文化,组织五四运动,夫妇俩依然很少团聚,赵纫兰没有埋怨,默默地经营好李大钊的后方。

赵纫兰一生给李大钊养育儿女9个,存活5个,他们是李大钊的乐趣和精神支柱,后来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

李大钊始终坚守着这份情感。

无论是他留洋在外,还是他成为闻名遐迩的新文化领袖,他都没有抛弃“糟糠之妻”,而是忠贞地维护这份感情和这个家庭。

当别人误认为赵纫兰是李大钊的保姆时,李大钊都会理直气壮地介绍道:这是我妻!

日常,他亲切地称赵纫兰为“姐姐”,深切感受浓浓的姐弟之情,甚至是享受他一直渴望又无从得到的慈母之爱。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夫妇俩

赵纫兰亲昵地叫李大钊的小名,并用一个成熟女性的大爱呵护他,关爱他,给他力量和温暖。

紧张的工作和残酷的斗争中,家庭成为李大钊唯一能够放松和休息的港湾,情感成为李大钊做事的动力和能源,妻子成为他倾诉心声和痛苦的对象。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的痛哭就是在妻子面前的释放,是一种情感的冲动。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和睦家庭

在思想解放,物质丰沛的今天,夫妻情感有了浪漫的条件和基础,几分浪漫都在情理之中。

但是,生活进入常态化后,油盐柴米、生活琐事、养儿育女就是家常便饭。若厌烦它、不愿承担它,就会伤害夫妻间的情感,不利家庭的稳定。现在的离婚率增长、家庭不和,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常态化情感”的不理解和不善于驾驭。

唯有适应并经营好“常态化情感”,夫妻情感才能久长,家庭才能稳定。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家庭

2.美好情感是人的动力和能源。

作为情感动物的人,不可能没有情感。

缺乏情感,或者情感不美满,人就会丢魂失魄,精神萎靡;情感丰富而幸福,人就会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人们常说的: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善良的女人,就因为这个女人带给男人一份温馨的情感,一个滋润的人生!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与陈独秀

陈独秀精力过人,干了那么多经天纬地的大事,与他身后创造美好情感的夫人高君曼密不可分。

李大钊能够顶天立地,创造不朽的伟业,也与他和妻子的那份情感有关。

李大钊本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但在领导革命后,他把急躁的性格控制得很好,始终表现出老大哥式的耐心与沉稳。就如我们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看到的李大钊一样。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妻子的温柔体贴对他的滋润,是美好情感给予他的修养。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于和伟饰)

情感不仅仅是一种获得与享受,更需要付出与奉献。而当人获得情感而没有为此付出时,必然会对情感的另一方产生内心的愧疚。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看到北洋政府对五四运动的镇压,大量学生被关押的情景后,感觉到了将要面临的斗争会更加残酷,而他的安危就成为全家人的担忧。于是,他端起酒杯郑重地对妻子、儿女表示由衷的歉意。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张桐饰)

同样,李大钊在电视剧中的大哭,也是对妻儿的愧疚。

李大钊不幸被捕后,这种愧疚之心更为浓重。他觉得因为他的选择,连累了妻子,使她也受牢狱之苦,乃至守寡。他在临刑前撰写的《狱中自述》中,两处提到妻子,表示了痛苦的歉意。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妻子赵纫兰

情感也会提升一个人的境界。

李大钊的妻子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但因为她爱丈夫,她就爱丈夫所从事的事业,坚信丈夫的事业是正义和神圣的。

所以,她在做好家务的同时,也积极当起了“贤内助”。同志们来了,她端茶倒水,热情接待;丈夫与战友们商讨大事时,她就坐在大门外守卫。

实际上,此时的赵纫兰已成为一位革命者了。

李大钊不幸牺牲后,6年不得安葬,妻子赵纫兰四处奔波,取得党组织和李大钊生前好友的资助,才得以安放于公墓,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赵纫兰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与丈夫李大钊安葬在一起。她的遗愿不仅在党组织的关心下得以实现,还被追认为共产党员。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夫妇,用朴素之爱演绎大美情感

李大钊夫妇合葬墓

今天,这座朴素而庄严的墓塚,松柏长青,绿草葱茏,它在守护着这份人间的大美情感,供后人瞻仰和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夫妇   目不识丁   年代   情感   新文化   党组织   常态   朴素   愧疚   残酷   妻子   丈夫   美好   婚姻   电视剧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