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从去年年末至今,近一个月的时间里,40集的央视大剧《跨过鸭绿江》从容不迫地播完了。高达13亿的观众用从容不迫的心态,欣赏了从容不迫的剧情。

这在一个快节奏的浮躁世风下,实属少有的奇观。它已超出电视剧本身,对影视圈的浮夸风气是一种警示,足以成为行业的样板与标杆。

那么,一部本应紧锣密鼓的战争剧,为什么表现得如此从容?支撑它的又是什么样的创作理念呢?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志愿军入朝老照片

1. 出兵艰难,必须细细思量。

朝鲜战争是在新中国刚刚解放时打响的。当时的中国还未完全解放,战争的创伤正在恢复,经济上一穷二白,没有飞机、大炮、坦克等这些重武器。

在这种困境下,出兵朝鲜与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进行较量,着实很难。

中央领导中不少人持不同意见,毛泽东寄希望统帅出征的林彪也不赞成出兵。

为此,毛泽东苦苦思考了三天三夜,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最终彭大将军勇敢地站出来,临危受命,才解开毛泽东的心结,决定出兵朝鲜。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中央政治局讨论入朝作战问题

《跨过鸭绿江》前5集用了大量篇幅,表现了这个决策的艰难过程。它有毛泽东的高瞻远瞩、有周恩来的睿智参谋、有政治局的多次讨论、有彭德怀夜不能寐的思虑等等......

这一切都处理的从容不迫,稳步推进,似乎不像一部战争片。

但这一切都是历史的真实,是大战的前奏,必不可少!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志愿军司令部谋划

2. 以弱制强,必须慎重谋划。

与美军相比,武器装备极其悬殊的志愿军要想取胜,仅靠战士的英勇不行,必须运筹帷幄,慎重谋划,用自己擅长的战术打击敌军的短板。

要表现这种场面,只能在营帐内,在地图前,在作战桌上。

所以,全剧就出现了大量的室内戏。有毛泽东在地图上的指点江山,有志愿军司令部各类作战会议,有参谋长的军情分析,有众将领的各抒己见,有彭德怀的最后拍板。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剧照

正是这些似乎慢条斯理、被一些观众指责的室内谋划,使志愿军以弱制强,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

诸如入朝第一仗,志愿军经过精心谋划后,利用敌军盲目挺进的骄狂心理,大胆穿插于敌军各部之间,包抄围歼,消灭敌人1.5万人,首战告捷。

第二次战役依然如此。志愿军按照谋划诱敌于三八线以北200公里宽的战线上,同时发起突袭,歼敌三万余人,收复北朝鲜首府平壤,将 “联合国军”驱赶至三八线以南。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剧照

主动撤出汉城更显谋划的重要。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一举拿下南朝鲜首府汉城。苏联、北朝鲜希望志愿军乘胜追击,把侵略者赶出朝鲜半岛,中国国内夺取最后胜利的呼声也更高。

此时,志愿军司令部则冷静分析,缜密谋划,决定依据志愿军补给不足的实际情况撤出汉城。

这一出之作战室的决策,减少了志愿军可能发生的伤亡。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彭总

3. 重在刻画人物,必须精心雕琢。

一部成功的电视剧,不仅要在故事上精彩描述,场景上完美表现,更在于人物的刻画。

作为执导过《延安颂》、《八路军》等经典电视剧的导演董亚春深谙此道。他在接手《跨过鸭绿江》这部大片后,把全片的焦点放在主要人物的刻画上。

彭德怀总司令自然是刻画的“重中之重”。

导演设计了许多细节表现彭德怀丰富饱满的性格,彭德怀的三次落泪是其中最精彩的段落。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主席、彭总、毛岸英

彭德怀的第一次落泪是在毛岸英牺牲时。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要求到前线,主席支持儿子的选择,并把他亲自交给彭德怀。而毛岸英竟然牺牲在彭总身边,他怎么能接受?如何向主席交代?彭总先是一惊,继而不顾危险地跑出洞外,在得知毛岸英确实牺牲后,他几乎瘫倒在地,靠着洞壁泣不成声......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彭总

彭德怀第二落泪是在看望担任狙击重担的50军军长曾泽生时。

为掩护大部队撤离,50军狙击5倍于自己的敌军,部队伤亡惨重,损失过半。军长曾泽生没向司令部要一个援兵,没提一点条件,就是为了表示这支国民党的起义部队同样能战斗。即使在彭德怀到阵地上看望他时,曾泽生依然没叫一声苦。得知详情的彭德怀忍不住老泪纵横,紧紧地拥抱曾泽生......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彭总向毛主席汇报

彭德怀第三次落泪是向毛主席诉说他对毛岸英牺牲的愧疚。

那一瞬间,彭德怀哭了、毛泽东哭了、拍摄这场戏的工作人员都哭了。

估计观众为此落泪的也不在少数吧。

这种细腻的刻画,彰显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彭大将军。它有别于以往表现彭德怀的影视剧,更富有人情味,也更感人。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38军军长梁兴初

还有剧中对梁兴初、曾泽生等志愿军将领的刻画,都是如此。注重了他们内心和感情的表现,而这些都需要从容不迫的节奏。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剧照

4. 提炼精神,需要慢功夫。

条件艰危的志愿军为什么能够战胜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

这是《跨过鸭绿江》编导们思考的主要问题。为此,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许多志愿军老兵,从而提炼出“志愿军精神”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

于是,他们不惜在内容繁多,体量紧凑的40集电视剧中,花费大量场景表现志愿军精神。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坚守松骨峰的英雄团

38军一个团坚守松骨峰,战斗结束时仅剩下5个人。导演没有草草收场,而是用了5分钟的时间,从容表现了5勇士的壮烈情景。

一个战士高举彭总写有“58军万岁”的电报,一边呼喊,一边跑向战友。5勇士相互支撑着传阅电报,神情亢奋,布满硝烟的战旗在他们头顶猎猎飘扬......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潜伏在长津湖的志愿军战士

长津湖战役是从美军师长视察战场开始的。

他为了试探这里是否有志愿军潜伏,向厚厚的雪地打了一枪,然后鲜血一点点渗出。到敌军放心地撤走后,一片白雪已被鲜血染红,中弹也没吭一声的战士已经牺牲,在雪地潜伏了6昼夜的战士起身活动冻僵的身子。

镜头从容地从一个个战士身上摇过:有的冻得鼻青脸红,有的饿得浑身发抖,有的困得筋疲力尽......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美军向志愿军冰雕战士致敬

此后的战争场面省略了,用敌军的视角表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败退下来美军发现一批静卧在雪地里的战士,没有声响,也没有开枪。走近一看才知是冻死的志愿军战士,他们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枪指前方,巍然不动。

敌军被一幅撼天动地的冰雕震撼了,禁不住向世界上最勇敢的战士敬礼......

这样的从容不迫的处理,比搏斗场面更感人,更催人泪下。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烈火中的邱少云

对那些凝聚志愿军精神的英雄,全剧更给予了充分的渲染。

在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牺牲后,都用特写、旁白、音乐等一切手段进行长时间的刻画和煽情。

这不仅宣扬了英雄主义精神,也给今天观众审美的激奋。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中美谈判

5. 谈判为了和平,必须坚韧耐心。

《跨过鸭绿江》用了几集篇幅表现了敌我双方的谈判。镜头重复,节奏缓慢。着实让人焦急,对此非议不少。

但只要了解这一历史,了解谈判的目的,就能理解编导的良苦用心。

他们从人类的终极目标着眼,深刻理解中国出兵参战的目的就是保家卫国,就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那么,谈判自然是实现和平的重要途径了。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中方谈判组组长李克农

尽管美军假惺惺地坐在谈判桌上,中朝两军始终诚心诚意地奉陪。两种心态进行的谈判自然艰难曲折,断断续续,剧中出现这样的场景不下15次。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幕后创作者的耐心。他们硬是顶着预料到的非议,把通向和平的大戏拍好。

尽管,这场战争的结束,和平的来临,是通过打赢上甘岭这一硬仗得来的,但决定停战的还是谈判桌上的签字。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导演董亚春和饰演志愿军战士的演员

6. 从容不迫的创作态度给中国影视制作树立标杆。

从容不迫的剧情来自从容不迫的创作态度。

《跨过鸭绿江》的创作周期尽管很短,但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科学严谨,一丝不苟。为了夯实剧本,专门请了10多位专家担当顾问,他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和改正方案,足有12厘米厚。

为了既保障质量又提高效率,拍摄分为5组,同时进行,共同扼守“质量第一”的原则,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都做到精益求精。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长津湖拍摄现场

长津湖潜伏那场戏是在零下23度的气温下拍摄的,每一个镜头需要20多分钟,整场戏用了8个多小时。

拍摄中,演员不能动,有人被冻得尿了裤子,有的冻僵后起不来身,被人抬回宾馆。

可想工作人员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了。

后期制作同时跟进,那更是一场急不得的硬仗,每一秒、每一帧都是从容地向前推进,切实达到细微之处见真章”的艺术效果、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剧照

反观中国影视制作,另一番景象不在少数。

为了节约成本,有些剧组尽可能地偷工减料,急功近利。能不搭景的不惜找穿帮的地方凑合,能不实拍地用蹩脚的特技替代。一些演员同时拍几部戏,匆匆赶来,不念台词,留后期配音;只露个脸,其他镜头由替身完成。

一些“神剧”、“烂剧”就是这样完成的,它倒了观众的胃口,也污染了中国影视制作的风气。

《跨过鸭绿江》为开年收视之最,严谨制作与从容剧情可做行业标杆

《跨过鸭绿江》海报

两相比较,《跨过鸭绿江》的制作态度和制作水准,完全可以作为中国影视制作的标杆和样板,有良知、有追求的影视工作者都会从中获取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鸭绿江   北朝鲜   司令部   汉城   朝鲜   军长   志愿军   作战   从容不迫   敌军   标杆   剧照   中国   美军   严谨   从容   战士   牺牲   剧情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