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过后,家长有了新烦恼,中小学教师不打不骂不评职称能行吗?

老话讲究“严师出高徒”,现在讲究“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在不断进化,中小学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要常变常新。

以前的家长都会把学生全权托付给老师,恨不得让老师对自家孩子严加管教,该打打该骂骂,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哏啾啾。可是现在的家长嘴上说让老师多加关照,可是老师稍微严厉一些,家长就开始心疼了。

双减过后,家长有了新烦恼,中小学教师不打不骂不评职称能行吗?

中小学教师不打不骂不评职称能行吗?家长们看不下去了

前不久沈阳一位暑假托管班的老师,因为学生不听话,而将淘气的学生带到大门口罚站。老师也跟学生一起,暴晒在烈日下,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家长看到,并偷拍下来公之于众。这位老师受到了处罚,该托管机构也被停业整顿。

双减过后,家长有了新烦恼,中小学教师不打不骂不评职称能行吗?

事实上,这位老师在学生和家长圈里口碑极高,教学态度认真负责,学生有问题解答也很到位。没想到却因为对学生管理严厉而受到处罚,家长都觉得很可惜。

不少在职教师了解此事后,替这位老师感到“不值得”,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即可,没必要跟学生这么较真。不管学生学习效果如何,老师只要能平安健康地待到放学交给家长就算完成任务。

双减过后,家长有了新烦恼,中小学教师不打不骂不评职称能行吗?

即便是有学生扰乱课堂纪律,也没必要跟学生生气,只要把情况反映给他的家长,让家长管教,如果家长也管不了还可以劝退。老师出面管学生,很有可能家长不领情反而倒打一耙。

近年来国内发生不少因为教师管教过于严厉而受到处罚的事例,不禁让教师们心有戚戚焉。再加上双减后,学校的教育要求上,淡化了对学生成绩的要求,老师更没必要去规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排名了。这种不打不骂的教学方法,在教师行业内靡然成风。

双减过后,家长有了新烦恼,中小学教师不打不骂不评职称能行吗?

再加上中小学老师想要提高薪资待遇,就必须要提高职称,可是很多地区教师职称名额严重不足。年级大的老师不退休,年轻老师想上岗又苦于职称名额不够。一些入职十几年的一线教师,至今尚未评上初级教师,在数年的等待之中心态发生了变化。

可家长们看不下去了,快乐教育固然受学生欢迎,学生的主要目的还是学习,否则如何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升学考试?这样对学生不打不骂的老师,岂不是不负责任?

双减过后,家长有了新烦恼,中小学教师不打不骂不评职称能行吗?

中小学老师心态日渐“佛系”,背后的原因现实又扎心

印象中老师就是“辛勤”的代名词,从小作文里就常写老师们在熬夜批改作业。实际上能让老师熬夜的多半不是批改作业,而是在准备评职称。

双减过后,家长有了新烦恼,中小学教师不打不骂不评职称能行吗?

老师的工作属于“良心活”,如果是负责的老师每天会有做不完的工作,若老师想要混日子,也可以过得相当舒适。比如监督和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工作,可以让家长代劳。随堂测试的卷纸,可以让课代表代为批改,或者让学生们互相批改。这样都会为老师自己,省去大量的工作任务,节约很多时间。

特别是教师评职称的工作,不仅要准备公开课,还要写论文,写教案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和申报材料。即使工作做得再细致,没有名额也无法达成心愿,与其让自己的辛苦付诸东流,索性放弃评职称。努力和躺平的结果如果相差不多,哪个老师还会努力呢?

双减过后,家长有了新烦恼,中小学教师不打不骂不评职称能行吗?

不少师范生刚刚走入教师队伍时,踌躇满志想要当一位称职的好老师。没想到跟家长打了几个回合下来,才发现自己太嫩了。老师也是人也有负面情绪,家长一对一辅导学生功课都能气出“心脏病”,更何况老师一人每天要面对几十位学生。

以前的老教师还敢拿戒尺打学生的手板,现在的老师别说是惩罚学生了,稍微对哪位同学语气严厉些,学生心情不好就容易回家告状,家长一旦上报到学校或教育局,老师的前途基本就废了。如此大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心态日渐“佛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双减过后,家长有了新烦恼,中小学教师不打不骂不评职称能行吗?

“温和”教育不代表可以不负责任,教师:我太难了

如今的中小学生思想成熟都比较早,想法也都比较敏感,从小就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还没经历过什么打击。虽然现在提倡挫折教育,可哪位老师都不想开这个先河,万一学生想不开,老师承担不起责任。

双减过后,家长有了新烦恼,中小学教师不打不骂不评职称能行吗?

打骂教育并不适合多数学生,对于脸皮薄的学生容易伤自尊,脸皮厚的学生打多了反而皮实了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现在在职教师都会研究教育心理学,从科学的角度因材施教才更容易事半功倍。

这也就给教师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不仅要擅长专业知识,还要精通教育心理学。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干正事、走正道。怪不得教师们经常抱怨:“我太难了”。

双减过后,家长有了新烦恼,中小学教师不打不骂不评职称能行吗?

此外,相关部门也应该适当调整教师职称评定的规则。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落地,以后职称名额将更加稀缺,这对中青年教师非常不公平,也失去了激励教师的根本目的。用年度考核和教龄取代职称评定的效力,或将是多数教师愿意看到的结果。

今日话题:你觉得应该如何调整教师们的“佛系”心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直溜   家长   目的   职称评定   因材施教   作业   中小学   名额   严厉   职称   中小学教师   心态   烦恼   老师   教师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