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枣庄地名有记载的第一次出现在正式文件是民国元年(1912年),《中兴公司章程》正式施行。其中说明:“ 本公司总矿在峄县城北枣庄”。

中兴公司的成立是与一位大人物有联系的,就是清末重臣李鸿章。光绪五年(1879年),“济宁大令”米协麟、沂县知县戴华藻联络枣庄的名士坤金铭、李朝相(此二人为回族)、法玉昆等人上 奏,经李鸿章奏准,正式成立了“官督商办”的“中兴矿局”--商办峄县中兴矿局,也叫官窑矿局。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元月,“商办山东峄县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兖、沂、曹、济兵备道观察张莲芬任华总办德人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瑞琳任德总办--应该算枣庄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但是外资一直没有进入中兴公司。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经奏请,注销“山东峄县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德”字样,定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取消洋总办,任总经理,简称“中兴公司”---中兴公司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中兴公司率先仿照西方国家招商投标的方法,以不损害国家主权和企业的利权为前提,按照国际商业惯例,于1906年从经济技术发达的德国购买进台枣铁路所需用的钢轨、车辆、火车头、车皮等大批物资,随后又开始兴建第一大井和发电厂,急需添置机械设备和材料,从西门子公司购进提升设备井架、煤楼、煤斗、煤车、水塔,紧接着发电厂需安装75HP蒸汽机、53KVA三相交流发电机和720KVA引擎发电机等大批零部件。

这些千万吨钢铁远渡重洋,运到上海,再从长江用大轮船运到镇江。这些庞然大物集中在运河里运往台儿庄和枣庄如同登天。张莲芬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运河的天然条件,购添了大船,修建了码头,召集民用木船,人抬马拉,打起了人海战术,对大的机器他们用蚂蚁啃骨头和推磨车的方法。在大锅炉等重物底下放上圆木棍、磨车,几个人转圈推,一步一步的蠕动,一天只前进几里多路。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总经理张莲芬吃住在运河上和路途上,与工人吃住在一起。朱桂辛回忆张莲芬艰苦创业时说:“…在运河自造官舫货船,在运河上把中兴公司机器逆水上行十多天,到台儿庄,运河上游水浅,还要卸载过闸,另觅小船划载。几位老总为中兴公司的发展,不辞劳苦的奋斗精神,令人钦佩。”(1993年《枣庄市文史资料》第十九辑,第23页)。

1912年经过四年多的时间建设,枣庄至台儿庄码头的枣台铁路建成通车。1913年第一大井建成投产,同时电厂也竣工投产,中兴公司走上了近代化的机器采煤和铁路水路运销的崭新阶段。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图片说明:这幅照片反映了当时的南大井与电厂,南大井在南,电厂在北紧挨着,南大井提上来的煤炭可以直接进入电厂用来发电。

张莲芬为中兴公司的创建和发展,费尽了心血,终于积劳成疾,加之1915年大透水,造成499名矿工遇难,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中兴公司的南大井与其他矿井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旁边有一座发电厂使用的大烟囱,这个大烟囱现在仍然树立在原处,南大井的井架与电厂现在已经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这个井架却不是当时从德国进口的,而是后来恢复生产时重新建设的,至于烟囱有没有重建过,这个没有资料。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南大井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南大井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发电厂的烟囱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发电厂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发电厂

有人说,枣庄煤矿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当我看到这些老照片与实景对比之后,我理解了这话的意思,中兴公司的发电厂停止生产也不过就十来年的事,南大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还在出产煤炭,而当时在南大井旁边用于运输煤炭的铁路线,现在经过电气化改造以后,已经是枣庄到临沂的铁路的一部分了。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这张图片应该拍摄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应该是站在飞机楼向西北方向拍摄的,而现在如果站在飞机楼的二楼上向这个方向看的话,远处的电厂和南大井的井架、铁路线,还有近处的老衙门还在。只是它们已经与生产无关,像垂垂老矣的老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在南大井的井架往北,可以看到卓山

1938年3月18日日军占领了枣庄,把中兴公司交由日本三友株式会社代管,改名为“中兴炭矿营业所”对枣庄煤田进行掠夺式的开采,但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照片,让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兴公司的模样,这是一组以南大井为主要拍摄地的照片。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这张照片是在井架向东南方向,可以看到中兴公司由德国人建造的办公楼也就是“飞机楼”,井架下方是铁路线,有几列已经装满煤炭的车厢停在那里。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这是正南方向,可以看出当时的火车装煤的工程是比较壮观的,输煤皮带可以一直把煤炭运输到储煤仓里。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看不出来这是运送的煤炭还是煤矸石。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储煤仓下是铁路线,运煤的列车就是从这里装满煤炭的,可以看得出当时的机械化水平还是挺高的。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等待装煤的列车。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已经装满煤炭的列车

这些列车可以经枣庄至台儿庄的铁路运输到码头再用运河里的船只把它们水路运送到江浙、上海等地,甚至可以通过连云港码头出口到外国,也可以走临城至枣庄的铁路津浦铁路向北运输,中兴公司构筑了一条四通八达的水路、陆路运输煤炭的方式。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至1938年3月,中兴公司经营38年,计生产原煤1914.74吨,盈利3114.36万元。枣庄的煤炭在1915年《调查中兴煤矿的报告》中这样论述的:该矿煤田之丰富,煤质之精美,为中国所仅见,煤质之佳为中国巨擘,非开滦、萍乡各矿所能比。

这些老照片留下了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的历史瞬间


这是日本占领枣庄中兴煤矿以后,在“飞机楼”上设岗瞭望,远处就是卓山,卓山已经成为识别中兴煤矿老照片的一处重要的标志物了。

如果没有日本侵略者疯狂的、掠夺式的开采,如果没战争,也许枣庄煤炭还可以持续开采很多年,不过枣庄除了旅游以外,不能再依赖煤炭工业带来的优势了,有更多条路让枣庄再次腾飞起来,我们应该大踏步向前。

部分老照片来源:光影记忆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枣庄   矿局   光绪   南大   煤矿   井架   铁路线   股份有限公司   发电厂   运河   电厂   码头   煤炭   瞬间   铁路   历史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