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他是一位正儿八经的日本人。


却在中国发展了20余年,妥妥了成了半个中国人,娶了中国老婆,生了个漂亮女儿,入了中国国籍。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2011年,被评为2010年最优秀的外国艺人,这也是环球时报第一次把该奖项颁发给日本人。


2014年,他又被评为“中国大陆地区最受欢迎的日本男艺人”。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2017年,他又被日本授予“日本外务大臣表彰奖”,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颁奖给在亚洲地区活动的日本艺人。


日本的《新闻周刊》,也评他为“世界百位最受人尊敬的日本人”之一。


那么,他何德何能,为什么受到了中日两国如此高的待遇,他到底做了什么?


矢野浩二的冒险:前往中国发展


他叫矢野浩二。地道的日本大阪府人。


小时候,家里也很穷。(我一直以为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应该没有穷人)。所以,矢野浩二小时候的穷,到底是多穷,无法体会啊。


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就出来自食其力,穷人家的孩子早赚钱,全世界通用的道理。


没学历,没文化,出门只能干粗活,矢野浩二做过邮递员,送奶工,20岁在大阪一家小酒馆做酒保,安逸的有点迷茫。


有一天,仅仅一个客户,随口那么一说:“小伙子,这么帅,不当演员可惜了”。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原来,长得帅,在日本就能当演员。(这里请大家不要多想,正经演员哈)


年轻人,要有梦想,否则和一条咸鱼有啥区别。


带着不成熟的憧憬,矢野浩二只身独闯大东京,开启了自己的演员坎坷之路。


永远的“路人甲”,做了6年的“路人甲”,在东京的演艺之路,远比想象的困难。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长得帅有啥用,在东京,长得帅的演员多的是。对于非科班出身,没有过人才艺的矢野浩二来说,想在东京站住脚,堪比蜀道难。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枝中国的橄榄枝漂洋过海来到日本,物色一个年轻的日本演员。


长得帅,终究还是派上了用场


矢野浩二在中国参演了《永恒恋人》里的男一号,一位日本留学生。


当然,开局是梦幻的,结果是不尽人意的。


2001年,18集小型连续剧《永恒恋人》播出,收视率很惨淡,豆瓣上都没有评分。


虽然吧,第一次来中国的演艺之路并不成功,但是矢野浩二万万没想到的是,现实中的中国人,如此热情,如此亲和,如此好客,矢野浩二心动了。既然国内不好混,那就留在中国试试吧。


为了能够在中国长期发展,矢野浩二开始了半年的中文专业培训,上课常常睡觉,半年之后,矢野浩二的中文水平,连去菜市场买菜都不够用。


中国有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中文没学好,对于矢野浩二来说,注定将会埋下诸多隐患。


2001年,张黎,这位拍摄历史剧最佳导演和编剧,一部史诗级大IP,电视剧《走向共和》开机了。


矢野浩二,有幸受邀,出演明治天皇。


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7分的电视剧,但凡是看过的人,无不望洋兴叹,好看到无法形容了。


虽然,矢野浩二饰演的明治天皇的戏份不多,甚至有点少得可怜,剧中也基本是日语表达,人物也没啥特色,确实也演不出个一朵花来。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但是,很显然,作为中文确实还很跛脚的矢野浩二来说,没办法给他更多的戏份和台词。


矢野浩二的中国演艺“悲剧之路”,大概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了。


这部中国人几乎一致好评的电视剧,矢野浩二没有给中国观众留下过多印象,更可能,好像他又从未出现过。


独自一人,漂洋过海闯荡中国,迫于生计压力,有戏就接,不挑戏,坚信天道酬勤。


2002年,豆瓣最终评分9.1分的高分历史题材电视剧《记忆的证明》开拍,这次,矢野浩二获得了反派男一号的角色。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在后来的回忆中,矢野浩二坦言,这部电视剧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一部戏,拍了10个月,吃尽了苦头,付出了很多,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演技”。


能够出演这部电视剧,对于想要在中国发展的矢野浩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开局。


唯一遗憾的是,出场的机会多了,台词多了,自己却无法用中文顺畅交流,只能选择配音。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一个凶狠,又有点二的日本鬼子形象,这或许是中国观众对于抗日剧里日本人的统一印象。


作为原汁原味的日本人,作为中国人最喜闻乐见的抗日剧。市场需求大,地道的日本演员少。


矢野浩二在中国抗日题材剧中,已经算得上是舍我其谁的地位了。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2004年,一年的时间,矢野浩二就有4部电视剧上映。


以至于2005年,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矢野浩二的参演的多部电视剧,在晚上的黄金档播出,足足占了17个频道。


以量取胜,矢野浩二硬生生在中国观众眼前,刷了不少存在感,大家也渐渐的了解了这位“日本鬼子专业户”。



2、矢野浩二:日本鬼子,不应是你想象中的那样


抗日题材剧,演日本鬼子演多了,矢野浩二也会有小情绪。


2006年的时候,矢野浩二也曾表达过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演了这么多年的日本鬼子,现在看见军服就想吐,那些熟悉的道具、服装、场景、甚至刻意留的胡子,无一不让他感到厌恶。


一个始终绕不过去的坎,在导演和编剧的心里,出演日本鬼子不需要过多的心理活动,一句话总结就是:越坏越好,越凶越好。


每次出演,服装千篇一律,台词简单,没有任何情感。


角色任务也很简单:只要打骂中国人,残害中国人,做了各种坏事的鬼子兵,最后都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死去。


如果是中国人演的日本鬼子,估计内心上倒也没什么情绪。


只是,作为正宗日本人,每次出演这些角色,内心有点小情绪也可以理解。


矢野浩二一直,试图想要改变中国观众对日本鬼子的那种刻板印象。他始终想要改变点什么。


在电视剧《烈火金刚》中,矢野浩二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最后临死之前,居然留下了一滴眼泪。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本来,这滴眼泪不在剧本范围之内,完全是矢野浩二自己凭真情实感即兴演出的。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因为他觉得,一个死去的日本兵,临死之前,内心也许是忏悔的,也会思念自己的故乡。


或许,所谓的十恶不赦的坏人,人之将死,也会其心也善吧。


也正是,这种有血有肉的情感流露,慢慢地也让中国人,开始喜欢并且乐意接受这个日本艺人。


能够让观众思考的角色,才是一个好演员。


为了实现这句话,矢野浩二没事的时候,也会潜心研究,中国抗日历史的那段悲惨世界的真实面目。


在日本,矢野浩二坦言,年轻人并不关心历史,日本的历史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他们的历史课古代史很长,近代史很少,甚至篡改事实。


矢野浩二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亲生父母也是寄养在别人家里。


他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们去哪了。


没有对过去历史的深刻铭记,没有对过去历史的直面正视,或许矢野浩二无法理解,在抗日题材剧中,中国观众对于日本鬼子的那种敌对情绪。


矢野浩二内心是极度想要改变这种印象,他在努力。虽然过去的日本人不是好人,但是矢野浩二的“坏”是无辜的。


为了坏而演坏人,这不是矢野浩二想要的。


2013年,历史题材剧《盛宴》开播,这次,矢野浩二不再是一个日本鬼子,而是一个良心大大的地下党,角色定位是忠肝义胆、正直、有良知,舍家为国,无私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矢野浩二也有幸成为,中国抗日剧中,第一个出演中国人的日本人。


无疑是中国观众对他的最大认可和演艺事业的最大支持。


2014年,电视剧《烽火双雄》中,矢野浩二是一个从小生长在中国,后来加入八路军的日本人。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为了演好这个八路军,矢野浩二也是看了很多相关史书,参观了很多抗战博物馆,他诚恳地说到:


“我们虽然离那场灾难性的战争并不遥远,但是我们毕竟出生在和平年代,无法完全体会战争的苦难,但是我仍然希望通过这个角色来表现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无论他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凭借孜孜不倦的努力,诚恳虚心的学习态度,凭借内心的善良和对历史的正视。


他成了中日友好交流的管道。


可惜的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都如此觉悟,如此努力,日本政府,却总在背道而驰。


这才是我们最恨地方吧。


3、矢野浩二的天道酬勤和天赋不足


作为站在上帝角度的一个马后炮。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矢野浩二的演绎天赋应该不算高,但是胜在天道酬勤,更重要的是,他的巨大牺牲,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演艺道路,在中国发展。


要知道,由于长期在中国演“日本鬼子”,回到日本国内,矢野浩二面临的舆论压力非常大,非常不友好。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其特殊的身份,想要在中国的演艺圈中混出一点江湖地位出来,着实不易。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所有中国的日本演员当中,成就是最高的。


虽说演了很多千篇一律的“日本鬼子”,同时也在不断的进步,也成功的打破了自己的局限,在电视剧《盛宴》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其实,相比很多日本艺人,矢野浩二最大的自我突破,是从2008年至2011年,受邀成为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主持人。


要知道,湖南台的《天天向上》的影响力,可一点都不输他参演的那些电视剧和电影。


三年时间的主持人,我想,对于矢野浩二来说,收获应该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影响。


可惜的是,在演员的人物特色上不及池内博之;在中国的民众影响力上不及福原爱。


2008年,国产动作大片《叶问1》上映,甄子丹和池内博之的那场动作戏,让很多中国观众,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日本人。


福原爱更是成为了国民爱酱,中国前媳妇。其实,福原爱讨人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中文水平非常好。


一口东北话,让你分不清他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所以,才有了那句调侃:谁打哭了福原爱,谁去哄。两国人民都得哄。


一个正宗日本人:演“鬼子”演到吐,却被中国人喜欢,凭什么?

矢野浩二和女儿


在中国生活了20余年,再看抖音里的矢野浩二,依旧带着浓重日本口音,只要开口说话,就很容易分辨出他是个日本人。


所以,在拉近和中国人之间的感情距离上,显然是弱于福原爱的。


总的来说,矢野浩二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艺人,他的特殊身份,他的角色,从一开始即得罪了日本民众,又在中国观众眼里不讨好,但是他硬是把这种不利的局面给扳了回来。


日本国内的人们理解他,中国的观众们也爱戴他,至少在抖音平台里,可以看到矢野浩二是深受大家欢迎的。


他在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幽默。影视剧少了,却更加亲民了。


继续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管道”使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日本人   中国人   东京   日本   鬼子   剧中   中文   中国   正宗   演艺   题材   艺人   观众   演员   角色   电视剧   喜欢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