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雷,你凭什么不火?只因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人狠话不多,社会我雷哥”。


这是我对孙红雷的印象,可能有失偏颇,仅供诸位参考吧。

孙红雷,应该可以说是一个狠人,而且还特别的励志。娱乐圈确实不多见。


想要成为爷爷,哪个不是从孙子做起的?


如今,这样的艺人何谓越来越稀有了。


对于如今娱乐圈的“造星”流水线,谢霆锋的这段评价可谓是拳拳到肉。


孙红雷,你凭什么不火?只因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有些小鲜肉们,那是要演技没演技,要唱功没唱功,关键还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演技不错。


惹得徐克和周星驰都无奈地尬笑,除了一张脸,剩下的就是一无是处。


没当过孙子就想当爷爷的,注定终将成为劣迹艺人,被淘汰,被无情的抛弃。


孙红雷,要是晚出生个20年,那铁定可以吊打一众小鲜肉。


我雷哥,绝逼算得上一个德艺双馨的狠人。


1、当有人质疑你的梦想,你一定要誓死捍卫


电影《当幸福敲门》,穷得兜比脸都干净的老爸如此教育儿子:


孙红雷,你凭什么不火?只因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孙红雷,生于1970年,东北纯正爷们,小时候家里穷,就差揭不开锅。


孙红雷在参演《征服》的时候,用“狠”字深深地征服了观众。


“我就是挺猛的,我现在也是挺猛的,现在让我争取什么角色我也依然会这么做,我认为我很单纯,很阳光,也很正能量。不管当着多少人的面,你去争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完全没错的,完全是对的,这个事我一定会去做,我才不在乎有多少人。”


这就是又狠又猛的东北硬汉孙红雷。


哈尔滨,破旧的俄式老洋房,1970年,孙红雷出生,孙家的第三个孩子,父母眼中的“三郎”,未来的人生注定是靠拼命的。



孙红雷,你凭什么不火?只因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父亲也算是正儿八经的文人,中学的哲学老师;母亲是镀锌铁丝厂的工人。


按照上世纪的标准来说,也算是双职工家庭了,谈不上富裕,但至少怎么滴也应该是游刃有余吧。


奈何人多钱少,一大家子,两个赚钱的,一个区区28平米的小房子,硬是挤进去了爷爷,叔叔,父母,以及三个孩子,7口人,一个挨一个睡在吊铺上。


最难挨的那五年,父母的那点工资总是差那么点意思,一到月末,母亲都要去邻居家借个10块钱维持家用。


每月如此,邻居也会不耐烦,有一次放学回家,恰巧又碰见母亲在借钱,还没等到开口,就吃了个闭门羹。


只听一句:“又来借钱,我们自己都顾不过来了,没有!快走吧!”在空中回荡,荡到了13岁孙红雷耳朵里。


小小年纪的孙红雷,对于人情冷暖还不够理解,但是内心深处,还是能感受到母亲的无奈和心酸。


穷人家的孩子多磨难,多年以后,孙红雷在深刻体会到: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孙红雷,你凭什么不火?只因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孙红雷牵起妈妈的手,跟着妈妈一起捡垃圾,补贴家用。


这段自力更生的赚钱经历,孙红雷深深体验了什么叫人性薄凉。被人呵斥“滚,叫花子”,母亲似乎不懂得生气,微微一笑,很倾心。


要说家庭教育,母亲的言行举止,就是最好的家教。


捡垃圾累了,坐在石头上休息,母亲剥开一个橙子,挤出一点橙汁,掏出一面小镜子,一边涂脸,一边解释:橙汁就是最好的天然美容营养品。


这份乐观,这份阔达,这份容忍,这份坚毅,无不言传身教传递给了孙红雷。


1998年,赵宝刚准备开拍电视剧《永不瞑目》,孙红雷这个大龄男青年,第一次来试戏,还仅仅是一个小角色,戏份也就一丢丢。


赵宝刚第一眼看到孙红雷的时候,就说:不行,长得太忠厚。


赵宝刚需要的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角色,一个没有感情的黑社会打手。


孙红雷有点不服气,来到赵大导演身边,悄悄的说了句:你不用我会后悔的。


赵宝刚当时就惊呆了,从来没有人跟他这般自信的毛遂自荐过,孙红雷应该是第一个。


赵宝刚也是慧眼识珠,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你行,你上。


事实证明,孙红雷确实可以演一个狠人,狠起来,观众们都折服了。


赵宝刚一开始低估了孙红雷,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想做成的事情,就一定会全力以赴的去做到。



孙红雷,你凭什么不火?只因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2、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孙红雷的天赋是什么,爱表演。


初中的时候,孙红雷不爱学习,却酷爱玩台球,很快就成长成了一方台霸,被人尊称“台球王子”。


虽说实至名归,但在大人眼里毕竟有点不务正业,荒废学业。


后来又迷恋上了跳霹雳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街舞,男孩子都喜欢,但是喜欢归喜欢。


但是孙红雷不一样,总是能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初中,就获得黑龙江省街舞大赛一等奖。


高二那年,在家人和老师的一致同意支持之下,带着一点钱和干粮南下重庆,拿到了全国街舞大赛二等奖。


奖品很丰厚,一台冰箱。孙红雷换成了700元,寄回了家。


身怀绝技,孙红雷开始想到了组建小团体,开始了各种走穴演出,一天能赚300块,估计都超过了全国90%的家庭月收入。


从“打游击站到阵地站”,孙红雷来到一家歌舞厅做领舞,生意不景气了,孙红雷就敢为人先,建议歌舞厅改成了夜总会。


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也在悄悄降临。


1995年,牛振华、冯巩等明星来哈尔滨演出,碰巧认识了孙红雷。

爱才心切的牛振华对孙红雷说:“你这么能演,不去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岂不是太可惜了。”


已经25岁的孙红雷,或许才明白,原来自己还可以继续深造,学习专业的表演技术。


在没遇到牛振华之前,孙红雷在哈尔滨已经混出了名堂,是一家夜总会的台柱。


凭借高超的街舞表演,孙红雷拿到了每个月9000大洋的出场费,在1995年之前,我全家5000年都赚不到这么多。


作为夜总会的头牌,此时的孙红雷其实也倍有面子,出门桑塔纳,配有专门的司机。夜总会的红人,同事们眼中的雷哥。


回想起当年和母亲一起捡破烂的日子,总算是混出了头。贫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夜总会的日子并非长久之计,在外人看来,也似乎上不了台面。


如果能够正儿八经的上台演出,学历很重要,专业训练很重要。


于是,孙红雷下定了决心。


当然,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扶摇直上。


对于学表演,其实孙红雷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应该准备什么。


报名的那天,才发现,该招的都招满了,表演系只有音乐剧还有补招名额。


或许是认为,能上就好,至于什么表演无所谓。


可是呢,音乐剧班对个人形体要求很高,看着有点五大三粗,180斤的魁梧大个,音乐剧班的老师无情的说到,太胖了。


距离考试只有一个月,孙红雷需要减肥20斤。



孙红雷,你凭什么不火?只因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不对自己狠一点,谁能做到?


每天早晚绕操场25圈,少食多运动,半夜练台词,哪怕被人误认为“疯子”,只要达成目标,那就得“狠”。


考试的那天,人山人海,一个空缺,700个人竞争,最后竟花落孙红雷。



你就说,做人做到这份上,算不算狠。


好不容易进去了,也只是一个旁听生(好比事业单位非编制那种)

,毕业了只有一张结业文凭。


拿这张结业文凭,孙红雷参加青年艺术剧院的面试,要不是过硬的基本功和话剧表演,孙红雷估计连参加面试的资格都没有。


可惜,孙红雷太优秀了,青年艺术剧院没办法拒绝这样的人才。


在青年艺术剧院,孙红雷一路高歌,畅通无阻,实力过硬,没办法,还拿到了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奖”,还进入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并获得了戏剧界的大奖——梅花奖最佳男主角。。


孙红雷,成了传说中的那种能人: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


音乐剧,了解不多,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多不多,至少在2000年以后,开始逐步边缘化,成为小众人热爱的节目。


孙红雷自从毕业之后,也就刚开始出演了几部音乐剧作品。


孙红雷,你凭什么不火?只因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从2001年之后,孙红雷其实已经很少参演话剧。


成功人士喜欢讲趋势,2000年以后的趋势,就是电影和电视剧的天下。


或许,就是因为如此,孙红雷放弃了自己的本行话剧,开始投身影视剧。


虽说都属于表演系,但是音乐剧和影视剧,还是存在一点点差异。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1999年,孙红雷试戏《永不瞑目》时,被赵宝刚瞟了一眼就否定的缘故之一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习专业音乐剧的孙红雷,具备了深厚的基本功,拥有很强的声(唱)台(词)形(舞)表(演)四门专业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台词、形体表达功力。


成名之后的孙红雷,评价自己在《永不瞑目》中的角色时感概到:“我终于明白,角色有大小,但演员没有”。


虽然,人生在各个阶段的选择会出现叉子,但是天赋总会让你熠熠生光。


2、孙红雷,凭什么不火?


孙红雷很火吗?在《扫黑风暴》之前,对其印象并不是很深厚。


或者说,和一些更年轻,成名更早的顶流相比,他是我印象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影视演员。


孙红雷,你凭什么不火?只因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在孙红雷的早期作品中,大多以“狠”的硬汉形象出现,可以算的上本色出演,毕竟,他一直都是这么“狠”过来的。


《像雾像雨又像风》、《永不瞑目》、《背叛》、《浮华背后》、《征服》孙红雷似乎更适合出演反派人物。


尤其是《征服》里的刘华强,人狠话不多,不服就干。一个冷酷还有情的杀手。


虽说,孙红雷早期演了不少电视剧,评价都还不错。可是,作为80后的我,一部没看过。


哪怕是2009年,那部《潜伏》,火到家喻户晓,凭借这部电视剧,孙红雷也终于突破了自己,九阳神功也算练到了6、7重,走向了人生的一个巅峰,成为了妥妥的一线大牌明星。


从出道到一举成名,孙红雷用了10年磨一剑的时间。


而此时的孙红雷,已经来到不惑之年(39岁)。


要说大器晚成,孙红雷绝对算一个。


明明德艺双馨,为什么成名甚晚,严格地说,还算不上顶流。


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这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再到液晶电视机+电脑,从小大大,真没看过几部孙红雷的电视以及电影。


90年代,流行是港台剧,什么《楚留香》、《大时代》,要么就是林正英的僵尸系列,洪家班的武打系列。


2000年左右,开始流行琼瑶、金庸系列,什么《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等,都是热剧,大剧,其中的演员也都早早成名。


2000年左右,也正是1970年左右演员们崭露头角的黄金时期。


相对来说,孙红雷出道晚,错过了最佳出道年龄。


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2000年以前吧,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是TVB的电视剧,嘉禾、邵氏的电影。


那个时期的香港,简直是百花争鸣,人才济济,要帅哥有帅哥,要美女都是美女,估计走在香港大街上,随便拿个出来,都是顶流。


连一辈子都是配角的吴孟达,那都是腕。


相对来说,内地的影视业虽说起步也不晚,早在民国,上海就有家喻户晓的影视演员阮玲玉。


但是比起香港,内地在影视剧方面,差了一大截。


早期的吴京,在内地都没啥戏可拍,不得不远赴香港,但香港武打巨星不要太多,吴京都只能当配角。


吴京是我最喜欢的武打巨星之一,小李飞刀中的阿飞,太极宗师中的杨昱乾,都没有让吴京家喻户晓,一直到2015年,《战狼》问世,吴京才真正成了顶流中的顶流。


作为同时代的孙红雷,境遇也差不多。


2000年以前,是香港影视剧的天下,2000年以后,又成琼瑶、金庸剧的天下,带火了陆毅、苏有朋、林心如、赵薇甚至古巨基。


2005年以后,随着“小时代”的风靡,资本更加青睐小鲜肉们,胡歌、杨幂们这一代开始崛起。


可以这么说吧,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的艺人,多多少少有点尬尴。早期被香港影视业耽误,内地环境好了,又被新生一代“以新换旧”。


老戏骨们个个身怀绝技,不是大器晚成,就是被时代的洪流慢慢抛弃。


显然,吴京、孙红雷、刘奕君属于大器晚成的代表。


因为《战狼》再一次认识吴京,因为《扫黑风暴》深度了解孙红雷,因为《琅琊榜》喜欢上了刘奕君。


孙红雷,你凭什么不火?只因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可以让一个艺人大火;一个好的艺人,可以让一部热播剧看起来津津有味。


今天,中国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需求量之旺盛,也导致了艺人们的需求量大增。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谢霆锋说现在的艺人培训周期太短的原因之一吧。


老艺人们,身怀绝技,戏越拍越少;小鲜肉们,戏越来越多,演技么,全靠后期。


你喜欢​孙红雷吗?​你喜欢刘奕君吗?你喜欢电视剧《扫黑风暴》吗?​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大器晚成   鲜肉   身怀绝技   哈尔滨   音乐剧   香港   夜总会   演技   艺人   演员   角色   母亲   电视剧   人生   喜欢   孙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