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爆丑闻,人人喊打,背后的逻辑是啥?

站在中立的角度聊一聊这个话题,即不偏袒,也不落井下石。

阿里很大,​树大招风对吧;阿里树敌很多,凡是线下门店的,无不暗地里诅咒阿里,​抢了它们的流量;阿里的某些文化反人性,​所以局外人很多看着不爽。


从一颗小树苗,长成了今天​的参天大树。


翅膀硬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手段也硬了。


今天,阿里这名女员工的遭遇,以及面对不公时的自我申诉,站在公正的角度来说,阿里做得确实很不体面,甚至给人的感觉就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感觉。


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上级领导之间的官官相护,才导致了今天的一发不可收拾,也让我们见识到了,金絮其外,其中也会暗藏着一些败絮。


如果,面对员工的合理正当的申诉,阿里能够做到规范处理,及时响应,积极报警,我想,今天人们看到的,​就会是无限的感概和敬佩。


一个企业感觉面对过失,敢于承担责任,​这才是一个大企业的楷模。


然而,事件的发展,总是​和想象中的美好背道而驰。人性嘛,总是想极力遏制自己的丑闻,最后恰恰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阿里爆丑闻,人人喊打,背后的逻辑是啥?

纸包不住火,再小的个体,也能撼动参天大树,无非就是敢不敢于豁出去​。


这下好了​。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丑闻,传播的效率往往就是最快的。


人人喊打阿里,无非就这么几类人:


1、为了流量的自媒体人


我想说点啥,并不是完全为了正义,更多的是,像我这类小作坊自媒体,很想凑凑热闹,​赚点流量,顺便伸张个正义。也就是大多人眼里鄙视的键盘侠,无良营销号之流​。


偏袒了一点,有人就说你在给阿里洗白公关,说得难听点,大家就群魔起舞。


其中的缘由有嫉妒,有仇富,也有真的正义之士​。


​2、典型的仇富心理


说实话,你想想,当年都是一起出来混的,结果他去了阿里,混到了P7,P8,一下子就超越了杭州绝大多数人的工资,奋斗个几年,就能在杭州买房买车娶媳妇结婚。


可怜的我,常年混迹小企业,自己不给力,平台也不给力,浑浑噩噩,都是工作了七八年的人了,要成功经验没有成功经验,工资也没几个工资,能拿到阿里同龄人一半的工资,那都是​属于混的不错的。


所以,我嫉妒阿里的人啊,他们混得好啊,看到他们落难了,所以内心有点​小欣慰。


不停地在想,小阿啊,小阿啊,你也有今天啊。​所以,我不由自主地就想落井下石。

阿里爆丑闻,人人喊打,背后的逻辑是啥?

3、被阿里“坑过”的商户们


​自从有了淘宝,多少店铺开不下去了。多少人常年​淘宝购物,逛商场从来不是为了买东西,纯粹是为了逛,然后吃个饭而已。


经常性的,总是有一群人在网上怨阿里,批判淘宝逼死了商铺、逼死了线下销售,垄断经营、店大欺客。等等。


总之,自己生意门店生意不好的,自己淘宝店铺没流量不赚钱的,通通都在责怨淘宝,花样规则​越来越多,钱越来越难赚。


总之,过去赚到很多钱的,今天没赚到钱的,更加怨恨阿里。


我能理解这群人的心情,只是没办法站在他们​的立场支持他们。


4、在阿里受过委屈的人


​在认识的人当中,大部分从阿里离职之后,还是很感激前东家的。


毕竟,阿里是个大平台,能进去工作个几年的,一般都得到了不错的历练,再出来找工作,也都相对容易,且更容易获得高薪。


当然,也有小部分带着怨气的,因为感觉自己遭遇了不公平待遇,带着​怨恨离开的。


对于这些人,看到前东家有难,很容易也会落进下石,毕竟人性如此嘛。

阿里爆丑闻,人人喊打,背后的逻辑是啥?

其实,坦白来说,从大的角度来说,阿里带来的福利,确实大于过失。


只是面对阿里丑闻时,我们更多的是像发现了一座流量金矿,大家带着家伙,一拥而上,​能蹭挖多少是多少。


​顺便制造舆论压力,顺便伸张一下正义。​这或许才是大多数人的心态吧。


当然,我们这些人的舆论也是有很大积极正面作用的,一方面可以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督,有效制造舆论,可以​维护受害人正当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对其警告,不要妄想用手段压制正义,​也给其它企业敲响了警钟。


只是,舆论的压力总是那么有限,一阵风过去,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记住今天的教训。


很多潜规则被谴责了半天,最后发现,药效不持久,​治标不治本。


就像职场35岁,以及大龄女性求职​遭遇。


我们都渴望35岁依然能够走在职场前线,​但是发现很难。即使所有招聘都取消35岁门槛限制,对于企业来说,总是有一万种理由拒绝​35岁求职者。


我们都渴望大龄女性求职时,不会遭遇不公平对待,但是现实就是,企业依然会考量她们结婚生娃,对企业造成的​成本影响。


个人和企业本身就属于双向选择,在不缺劳动力的情况之下,自然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

阿里爆丑闻,人人喊打,背后的逻辑是啥?

​企业的生存根本是什么?盈利。


只要能盈利,就会不顾一切,在允许的法律范围之内,追求最大化利益。


酒桌色文化,又何尝不是一种逐利的​捷径。


企业要盈利,所以有严格KPI考核,员工想要达标,员工想要升职加薪,就得不断挑战KPI,完成业绩,才能​赚得更多。


本质上,企业也是人,所以本质都在逐利。


​利益至上时,自然就会衍生出各种潜规则。


人在江湖,法律是基本准则,道德​就成了潜规则的漏洞。


​只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吧。


有时候想想,信仰很重要。可惜,我们好像缺​了点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阿里   丑闻   人人喊打   参天大树   落井下石   淘宝   舆论   正义   潜规则   流量   逻辑   人性   角度   工资   员工   感觉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