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精明 败也精明 权相蔡京的一生(上)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围困汴京城,城内形势急转而下。朝廷中也生出许多变故,身为皇帝的徽宗突然禅位给太子,局势一片灰暗。

眼看大局不妙的蔡京深夜喊来儿子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他认为当初就不应该联金灭辽,现在被金军围困,汴京沦陷也只是迟早的事。他计划带领家人南下避险,为防万一,蔡京让大儿子蔡攸留守京都,他则带领其他家眷南下。

成也精明 败也精明 权相蔡京的一生(上)

一家人匆忙收拾行囊,夤夜出发。

就在他们离开不久,禅位的徽宗也开始了出逃生涯。

蔡京听闻此消息感念自己做出了正确选择,却没想到他只在行动上取得了先机,真正掌控他命运的却不是自己。

蔡京的命运,也和靖康元年的大宋王朝一样陷入到岌岌可危的境地中。

01 初出茅庐,择势从之

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汴京城已是春意盎然。店铺林立,行人熙攘,一派繁荣景象。

只是这样美好的春景对一些人而言却是无心欣赏的。因为在皇城内马上要举办一场决定命运的殿试,这一年的考试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之前只考诗、赋、论改为考时务策,即对当下的看法以及政策方略。

对于只读四书五经的考生来说,紧张感尤胜。

成也精明 败也精明 权相蔡京的一生(上)

其中一人看似眉头紧锁却在心中暗暗盘算,他就是青年蔡京,得益于父亲的工作让他对朝堂之上新旧两派之争、以及皇帝的态度上多少有些了解。

时值守旧派司马光和变法派王安石就青苗钱正吵得不可开交,皇帝也被吵得头疼不已,变法也是屡遭阻碍。

蔡京皱眉的缘由在于他明白这不仅是一场考试也是一个选择,皇帝即位之初就迫不及待地召回王安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了一系列变法措施,旨在改变国库亏空、国力羸弱的情况,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选择变法派都是值得尝试的一步棋,蔡京心中默然。

殿试的结果出炉了,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壬子,皇帝赐礼部奏名进士、明经及第八百二十九人,这其中就包括年方23岁(实岁)的蔡京。

成也精明 败也精明 权相蔡京的一生(上)

身为官宦子弟的他也通过科举走上仕途这条路,算是子承父业,也算对得起自己4岁时因背诵《岳阳楼记》而被誉为 “神童”的名号了。

蔡京和其他高中的同学一起,开怀畅饮,遥想着在未来有一番作为。

02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久,蔡京就收到了他人生职业生涯的第一道派遣令——钱塘尉,虽不是京官但也值得期待,他欣然上场。

可能是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蔡京做起官来颇为顺手,他将钱塘县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为人圆滑也颇受好评。在钱塘尉上仅一年他的升迁令就来了,舒州推官。

成也精明 败也精明 权相蔡京的一生(上)

舒州,曾经是王安石为政的地方,推官,主管刑狱司法。这一升迁任谁都能看出这个名叫蔡京的青年官员前途光明,阿谀奉承者自不在少数,就连蔡京本人也有点飘飘然,但他也深知考验才刚刚开始,毕竟自己志不在地方而在遥远繁华的汴京城,权力至高无上的地方。

如果想到达天庭,就必须有人提携。

蔡京心知舒州是他回到权力中心的必经之地,所以更加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倦怠。果然,有人向王安石推举蔡京,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才,他就是蔡京的第一个贵人熊本,他是王安石变法的中坚力量,皇帝刚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熊本便上疏称赞皇帝此举英明。

成也精明 败也精明 权相蔡京的一生(上)

有了熊本的举荐,蔡京的回京之路也变顺畅起来。很快,他被召回京城,这一年是熙宁九年(1076年),蔡京中进士后的第六年,他刚刚29岁(实岁)。年少有为、意气风发是旁人对蔡京的评价,他头顶新法新生力量的名号,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可天算不如人算,蔡京刚回京不久,王安石就多次托病请求离职,拖至10月,王安石终辞去宰相,外调地方。对变法派而言,王安石的离职无疑是巨大打击,对于刚刚回京还未站稳脚跟的蔡京而言,亦是如此。

此时的蔡京,感觉好像原本拽在自己手中的风筝线却在风力的干扰下变得摇摆不定。

成也精明 败也精明 权相蔡京的一生(上)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赵煦即位,改元元祐,太皇太后高氏开始了长达8年的垂帘听政。这对变法派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毕竟老太太从未支持过变法,所以从当政的那天开始,变法派便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蔡京无疑是幸运的,他仅被贬地方罢了。“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蔡京回望京城,他知道自己必定会回来。

新任宰相司马光可谓是雷厉风行,刚一上台他就将新法全部无情抛弃,所有一切恢复旧制。

“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所有地方官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闹得措手不及、怨声载道,纷纷上奏,唯独蔡京,他一言不发,梳理轻重,将此前做的所有改变都调整回来。

成也精明 败也精明 权相蔡京的一生(上)

拥有蔡京这样的人才,司马光自是欢喜不已,他有心提拔蔡京,却只因他是新法力量之一,面对臣僚的反对只好作罢。

人的命运有时不是靠自己争取来的,而是被时代所左右。

不得志的蔡京在哲宗亲政后获得转机,哲宗推崇父亲神宗的新法,启用章惇,让他成为宰相。章惇便使用了与高太后同样的手段——驱逐旧党,提拔新党。蔡京就是其中之一,他又一次被调回京都,任户部尚书,掌管人事工作。

原本羸弱的大宋在一新一旧两法之间变得浑浊混乱,而哲宗也仅在位7年就一命呜呼,还未大展拳脚的蔡京等人又一次被命运抛弃。

尽管官途遇阻,仍挡不住蔡京对权力中心的向往。

成也精明 败也精明 权相蔡京的一生(上)

闲居杭州的蔡京发现了一个人,童贯。此人虽是宦官却深谙官场之道,深受徽宗赵佶的赏识,最难能可贵的是童贯不嫌弃自己不得势,反而与自己亲近。这让蔡京窃喜,趁着童贯为徽宗搜寻珍宝之时将自己的书画递出,希望这份“投名状”能让龙颜大悦。

当童贯带着蔡京的书法觐见徽宗时,徽宗大悦,命人将自己书房内的一把折扇取出,打开一看果然出自蔡京之手,原来徽宗还是端王时就喜收集字画,这把折扇便是其中之一。

源于折扇、源于童贯,也源于徽宗对新旧两派喋喋不休争论的厌烦,尤其是旧派,几经沉浮后的他们已化身成一群道德狂人,最擅长的事情不是处理政务而是弹劾上奏。

新派则不同,他们紧跟时代潮流,擅长理财,可以有效帮皇帝找钱,备受皇帝青睐,蔡京就是其中之一,他也因此又获得重回权力中心的机会。

成也精明 败也精明 权相蔡京的一生(上)

这一次,他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权臣。


未完待续......


--end--

作者:码字的颜言 码字探寻世界!

本文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靖康   神宗   京都   熊本   殿试   京城   羸弱   折扇   码字   新法   宰相   精明   皇帝   权力   命运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