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千万人开始“拱白菜”

今天,千万人开始“拱白菜”!

今天,千万人开始“拱白菜”

拱白菜之前,先讲两个成功拱到白菜的故事。

我有个学兄,叫钱大娃。

我们都一样,做梦都想跳出农门,吃上白馍。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钱大娃一个“鲤鱼打挺”,跃过龙门,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从此,钱大娃他爹也扬眉吐气了,走路倒剪双手,脸仰得像打飞机。他见人打招呼,言必称“我是钱大娃他爹”。

那可不是一般的骄傲,光宗耀祖呀!

乡亲们看见“钱大娃他爹”,都会行注目礼:看看,人家的娃多会给爹长脸。

第二年,邻村小栓考上了中专,小栓他爹也端起了架子。因为,那时的中专,比现在的211还难考。

小栓他爹爱吹牛,农村人称“喷将”,他逢人就说:“俺小栓娃去北京了。”

小栓其实没去北京,去了省会。

若干年后,钱大娃和小栓都改了一个很高大上的名字,大娃成了某高校的教授,小栓当上了国企的厂长。

钱大娃和小栓,都拱道了城里的白菜。

如果,他们不是在高考中“第二次投胎”,大娃还是大娃,小栓还是小栓。

聊起考大学,大名鼎鼎的刘震云深有感触:我爹差点疯了!

刘震云1978年参加高考,考了个河南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他的弟弟,也考入西南政法学院。

刘震云他爹特别高兴,在镇上演了15天“戏”。

他手里拿俩装录取通知书的信封,就蹲在路边等着人过来问:“老刘,干吗呢?”

“发愁。”

人家说:“愁什么啊?”

“你看,俩娃都考上了。”

人家说:“老刘,有点夸张吧?”

其实,他夸张的不是“愁”,而是“出人头地”的过度兴奋,他手里的两个信封,改变了两个儿子的命运。

刘震云生在河南延津县,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没有什么出路。13岁时,刘震云的舅舅对他说,“像你这样既不聪明又不傻,不上不下的人在世界上很麻烦,以后的前途就是和我一样赶马车,娶媳妇也只能娶个小寡妇。”

舅舅的话,让刘震云产生了离开那个小地方、改变命运的想法。

家里为了能够让刘震云吃上白馍,16岁的他只身前往甘肃当兵。后来,刘震云知道恢复高考消息后,退伍回老家在一所中学当老师,白天讲课,晚上备考,支撑他的动力就是要去延津以外的地方。

后来的事,我就不再赘述,刘震云北京大学毕业后从事文学创作,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出版,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

如果没有高考,可能就没有今天的作家刘震云,他也很难拱到城里的大白菜。

俞敏洪就没有刘震云那么幸运。

他1978年高考落榜,1979年再次拱白菜,再次名落孙山。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被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

乡亲们知道他考上了北大,用从城里调来的一辆拉土的大卡车,把他从江阴送到常州,再坐火车去北京。

俞敏洪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再后来,创办新东方。如果没有参加那些次高考,俞敏洪不仅拱不到城里的白菜,甚至只能在村头挖野菜。

农村孩子“拱白菜”,在中国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隋炀帝大业三年,正式开设了进士科,打破过去贵族保举朝廷重要官员的垄断。

隋炀帝智商不错:我是老大,我想用人不再看你们的脸色,不管出身贵贱,我只看能力。

就是说,农村孩子也可以拱白菜了。

但是,王公贵族们不买账,护着城里的白菜不让拱。

隋朝灭亡后,科举制度意外保留了下来, 历朝历代破格发现并任用了很多有才能的人,比如诗佛王维,本来是个和尚,通过科举中了状元,历任左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吏部郎中等。宋朝是寒门出大官的年代,《宋史》记载的名人出身平民的占一半以上,著名的范仲淹和欧阳修、吕蒙正和蔡襄、还有苏家三父子等等都是贫民出身或者突遇变故,穷困不堪,但有上进心,最终光宗耀祖。

科举,使草根阶层的穷书生走上政治舞台。

高考,也成了寒门学子改变命运一个主要途径。

今天,全国有1000多万考生步入考场,写下青春的答案,为人生开启新的篇章。

加油高考生,期待农村考生都能拱到大白菜,同时也希望城市考生珍惜身边的大白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延津县   延津   西语   宋史   白菜   北京大学   寒门   光宗耀祖   科举   大白菜   河南   北京   出身   考生   城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