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文/翠西爱写作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台词说:“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其实,介于生存和去死之间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对精神的执着追求。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在大作家毛姆的小说《刀锋》中,男主角拉里就是“精神追求”的极致代表,女主角伊莎贝尔则是“忙于生存享受”的代表,而配角堕落寡妇索菲却不幸成为“忙于去死”的代表。


索菲原本拥有一个蛮幸福的家庭,然而一场车祸夺走了她最爱的丈夫和儿子。


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索菲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为了报复生命的残酷,她终日沉沦于酗酒和滥交,人生从此坠入地狱之中。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01 索菲,深受受害者思维所困‍


在小说中,索菲从小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幸运的是长大后她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是一名律师,虽然收入不是特别高,但一家人相亲相爱,生活过得其乐融融。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把索菲最爱的两个亲人——她的丈夫和儿子,全都夺走了。


索菲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是当她从病床上醒过来,得知这个灾难时,整个人陷入了哀嚎之中。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她一度无法接受,有好几次差点跳楼成功。


出院后,索菲便开始酗酒,整天整夜喝得醉醺醺。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每当喝醉后索菲还喜欢和各种男人上床。


在那个封建保守的年代,如此放浪形骸的女人注定会被所有人唾弃。


就这样,索菲被夫家赶出了家门,从此开始了独自一人的流浪生活。


然而,索菲不但没有痛定思痛地自我反省,反而将自己的不幸怪罪于芝加哥的凄惨社会和家人的不理解与绝情。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有句话说:“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


在漫漫几十年的生命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和灾祸。


值得高兴的是,有些人能够从这些天灾人祸中幡然醒悟,从而学会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然而悲哀的是,更多的人其实都被人生的无常彻底击败,就像索菲那样永远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之中。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在心理学上,类似索菲这类人被叫做“受害者思维型人格”。


具有这种思维的人,他们总是喜欢抱怨。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抱怨自己的悲惨处境,抱怨自己得不到公平地对待……


总之,他们把生活中的所有不如意,都看成是外界的错。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相信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一定遇到不少这样的人。他们负能量爆棚,总是呈现出一副无助、可怜、悲惨的模样。


可怕,无论谁一旦陷入这种受害者思维模式中,那么他就很难从中走出来、人生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了。


正如毛姆笔下的索菲,最终落到一个被割喉的惨死结局。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02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心穷‍


印度的吠陀经哲学说:“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得救之道,是一条漫长的自我探索、自我救赎之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悟,最终才有可能获得顿悟。


正如《刀锋》中的男主拉里,在亲眼目睹好友被敌人打死后,一度陷入寻求善恶之道的探索之中。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这个过程可谓是历尽艰险,但是拉里始终没有放弃精神的追求,相反更加执着地全情投入,横跨美洲、欧洲、亚洲,最后在神秘国度印度寻得大彻大悟。


相反,有着同样不幸遭遇的索菲,却走向了和拉里截然不同的自我堕落之路。


她抽烟、酗酒、吸毒、滥交,无所不作,尽情地用自暴自弃来揉虐自我、报复社会!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智者说:“只有当我们持续地走在正确的路上,才能够收获一个理想的人生。”


毋庸置疑,索菲却完完全全地走上了一条彻彻底底的、错误的自我堕落之路。


索菲这么做的最主要原因,是她的内心世界实在是太贫瘠了!


我们知道,外在价值其实是内在价值的体现。我们对外表现出的所有行为,其实都是我们内在世界的真实反应。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索菲小时候是个特热爱看书的女孩,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以及结婚生娃,索菲几乎不在这方面投入任何精力。


我们的思想就像地下水一样,长期不汲取营养,最终将会变得枯竭不已。


再加上酒精的麻痹,索菲的精神世界早已坍塌成一片废墟。


其实,索菲的堕落也暗示着那个时代存在着巨大的精神危机,整个社会岌岌可危。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03 酗酒与滥交,是索菲对性压抑的反抗‍


重遇索菲后,伊莎贝尔在讨论起自己的这个老同学时,有个细节颇有意思。


伊莎贝尔说:“索菲之所以自暴自弃,是因为本身的劣根性,她天生就不懂得节制,就连对鲍勃的示爱都那么夸张。”


鲍伯是索菲的丈夫,他们两人特别恩爱,即使结婚多年后,只要出门都是十指相扣;只要去看电影,两人就像热恋般,互相搂腰偎依。


这原本无可厚非,然而令人细思极恐的是,索菲和丈夫的恩爱行为,在伊莎贝尔等人眼里却是一种劣根性,是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话。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女性意识萌芽曲折反复,父权主义和战后回归,在很大程度上都限制着女性的自我表达。


即使是在美国,那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依然非常非常低,各种社会舆论充斥着歧视。


可想而知,在那个压抑的社会环境中,女性的处境是多么的令人窒息。


身处那个时代的索菲也无法逃脱这样的封建毒害,再加上亲人的骤然离世,备受打击的她看似堕落得无可救药,实则是在用身体反抗那个时代的性压抑。


然而,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弱女子索菲,最终在孤独无助中被人割喉杀灭,留下一具僵硬的尸体来对抗那个荒诞的世界。


《刀锋》中酗酒和滥交的索菲,她的惨死撕开了那代女人的性压抑


索菲是不幸的,因为她身处于一个冷漠无情的世界;


索菲是不幸的,因为她遭遇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悲痛;


索菲是不幸的,因为她至死都深陷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然而别忘了,一切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


斯蒂芬·金曾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


所以,无论何时,不管遭遇了什么,你我都别忘了问问自己:“我的上帝到底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贝尔   毛姆   劣根性   印度   自暴自弃   刀锋   受害者   无常   不幸   丈夫   思维   自我   精神   女性   人生   女人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