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开始做生意,13岁半工半读,这个女孩会带来什么启示?

Michiku是台湾的一位女创业家,我关注她是因为她的一篇文章。

她说她8岁就被奶奶带入市场,要去奶奶的塑料袋专营店熟悉各种商品。比如提袋、非提袋、耐热的、非耐热的、厚度、尺寸,以及客户的需求种类、数量等。

然后她就得熟悉奶奶的客户,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问客户们需要什么,一家家送去。

起先是猪肉摊什么的,然后就水果摊、蔬菜摊、鱼摊等等,直到能全区域独立作业。

这种事,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很不容易,可是奶奶又不给多少时间,很快就会推出去实战。

而且奶奶很凶的,眼神可怕,骂人刺骨,手里还经常拿着树枝绑的小刑具。偷懒或做不好,她都要打。

8岁,人家的孩子还在家吃零食看卡通呢,实际上Michiku8岁前还真是这样,那么这简直是风云突变,小公主落难,进了容嬷嬷手里。

8岁开始做生意,13岁半工半读,这个女孩会带来什么启示?

(老太太其实很善良的面相。本文图片均来自Michiku相关文章)

但是Michiku却对她奶奶很赞,说她有杀伐决断之气,要是活到现在,最适合创业;我有今天,要归功于我的严师奶奶。

这一下子就把我的兴趣提起来了,赶紧去翻看她所有的文章。

结果我越看,越觉得她还真是棍棒教育下的一个另类,身上有太多关于人生的、成长的、职场的、创业的经验和启示。

它们不但智慧、励志,也每一种都角度特别,现实、实用。于是我就决定好好挖掘她一下。

1.

Michiku奶奶的做法,按现代观念看,既不慈爱,也不合理,说拔苗助长都算是含蓄。

Michiku慢慢长大后,也意识到了:凭什么同学们都在做小公主,而我要每天这么辛苦?

8岁开始做生意,13岁半工半读,这个女孩会带来什么启示?

(很多人都会被Michiku的相貌骗了,其实企图心很强,标准的生意脑)

所以她有一天就跑回家去诉苦、告状。

但是她父亲并不支持她,他们家的家训是:“长辈绝不可忤逆!”

这位父亲却是到女儿渐渐大了,知道不可以继续粗暴打骂时,才开始讲道理的。

先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说得女儿直翻白眼,最后才上了干货。

“社会本来就很现实很残酷,外头的人比你奶奶更加严厉、可怕。你如果能克服她,就能克服更多人。你如果能达到她的要求,就表示你将来可以比别人承受更多的压力。你只是比别人提早接受了磨炼而已。”

这话很有道理,但若换了我,肯定依旧白眼,而Michiku却受了这个理由,并且还说,这成了她以后的信念:

“大多数事你是逃不了的,要想比别人过得好,你就只有直面问题,接受挑战。所以到了小六,我也接下了给全家做晚餐的重任,虽然做的很难吃。我也练出了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本领。”

Michiku早已比一般孩子成熟,这世上的事也最怕习惯,周杰伦小时候学钢琴也经常被妈妈打,以前的大师们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我只好觉得这种养育因人而异,也有可取之处,我们只是更多挖掘了它的负面。

反正8岁进入市场的Michiku,从小学时候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了。

2.

市场是一个小社会,那里面三教九流混杂,有各种人情世故、生存法则。

我还曾看到很多台湾人提到中学时代,都说特别混乱、可怕。因为台湾是一个有黑社会的地方,菜市场也有帮会掌控,这种风气蔓延到了学校。

而Michiku对此也曾经说过:那里的“人际关系最为麻烦、复杂”。

8岁开始做生意,13岁半工半读,这个女孩会带来什么启示?

(高三毕业)

比如她班上有位女同学,一向是全班的欺负对象,经常会被命令去商店买东西,一旦速度慢了,或拿不住,就会被骂。

她班上还有个胖胖的女同学,一直想做班级的大姐大,也一直看Michiku不顺眼,在不断找茬。她还曾放话,一定要找外面的人好好修理一下Michiku。

他们那里可经常会有学生一句话没说好,就在放学的路上被人打断腿,还曾经有个女生,被内外勾结的小混混强暴。

更何况Michiku还是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们的宠儿,特别招人嫉恨。

但是奇怪的是,Michiku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在整个中学都平安无事。

Michiku是在市场里长大的,从小就很有心机,特别会看颜色行事。她之所以会被老师们喜欢,是因为她长相乖巧,做事乖巧,特别有长辈缘。

但是更重要的是,Michiku特别聪明,特别会做人。她作为一个小大人,应付那些坏孩子简直小菜一碟。

Michiku那时候可以随便进出老师们的办公室,老师们经常会给她一些零食,或特殊消息。她每次回来,立马会全部分享。

胖女生骂她,她会假装没听到,就跟什么事没有一样。见了人家还经常问,你要不要吃饼干?要不要抄作业?这终于弄得胖女生没了脾气,不再针对。

Michiku还曾遇到隔壁班的老大,非要跟她搞对象。她当然不敢得罪,于是就只好很真诚地编谎:我是同性恋,只喜欢女生,但是我很愿意跟你做朋友。

结果,Michiku就很喜剧地,得到了一个保护伞。

Michiku小小年纪就讲究技巧,懂得妥协,这很让我汗颜。但这并不代表她没有正义感和原则,特别怂,这又让我汗颜。

实际上她那时候经常会利用她的条件,去偷偷打小报告,为那些被欺负的同学找正义,找靠山。

像那个经常被欺负的女同学,就是因为她告诉老师,老师才全班警告的。

Michiku后来在一家理发店,曾经遇到过这个女同学,当时她正在给Michiku洗头,忽然就惊喜起来:

“是你啊,那时候学校的布告栏都是你写的,超厉害!”

“我那时候经常被欺负,心里有很大的阴影,不想跟那里的同学有任何来往。后来不知道老师为什么突然警告她们。但是遇到你,我特别开心,你一直对我很好,还经常会帮助我功课。你跟他们不一样,你是非常单纯,没有心机的人。”

Michiku等她摘下口罩,才认出来,她一面说哪里哪里,一面想,真正单纯没有心机的,其实是你。我要是没有心机,如何保护自己?我要自身难保,怎么还能帮到你?

所以她就在文章里说:“真正能在社会上生存的,通常是黑白两吃,有心机、有城府的人,只是偏善还是偏恶,就取决于良知了。”

接下来,她还爆出一个金句:心机用来保护自己,单纯用来认识世界。

3.

Michiku从13岁起,就开始利用假期打工了。

市场经历,培养了她对钱的特殊感知,也因为她做了那么多,大人们也很少给她零花钱。

她觉得靠自己挣来的钱很有成就感,有钱可以自由支配是最开心的事。

8岁开始做生意,13岁半工半读,这个女孩会带来什么启示?

(大学毕业)

但是Michiku在早期并没有太大的能力,她只有体力和时间可卖,所做的大都是餐饮服务类工作。

所以她从13岁直到大学初期,就牛排店、饮料店、烧烤店、火锅店、复合式餐饮、连锁速食业等等,几乎全都做过,自然也曾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而结论是:他们果然都不如奶奶可怕。

Michiku是一个喜欢思考,并能根据需要适应环境,根据判断立马执行的女孩。她后来自己创业,曾经问过员工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要不要入境随俗说脏话?

当时,她的员工们大都坚持认为,人要有原则,有底线,做自己,如果觉得说脏话不好,就坚决不能妥协。

但是Michiku却说,她觉得可以有,甚至必须要。

因为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生存问题,一个人想在某个团体中产生影响力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别人觉得你是同类。你道德高尚当然可以,但你如果非要坚持自己,就不要在不属于你的环境生存。否则,你就会被孤立,被排斥,从而得不到资源。

而她接下来给员工们讲的故事,正是她自己的打工经历。

Michiku曾经去肯德基打工,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如何融入进去,进入同一个语境。

因为她是有自己的工作打算的,她也清楚两点:

我们这类会打工的学生,大部分不爱学习,你如果在他们面前做个书呆子,一定格格不入。

你只有一开始先跟他们玩,让他们觉得你是自己人,他们才会把你当伙伴,愿意罩你。你也只有在这之后,才能够去做自己。

所以Michiku那时候发现他们爱开黄腔,就也跟着开,甚至还要比他们更有创意。她从小什么人没见过,什么话没听过?

而当店里的人跟她打成一片之后呢?

那之后,Michiku就经常会利用打工的时间背单词,把好多纸条贴在工作环境里,有空就偷看一下。

这种事,按规定肯定不可以,但因为都是自己人,大家当然不会说你。你只要工作做好了,就是主管也会睁一眼闭一眼。

而且不久后,奇怪的事发生了。突然有一天,那些不爱学习的同事也开始贴纸条,偷偷背东西。问一下,原来是面临考试。

Michiku当时好开心,接下来越发大胆,连作业也拿来写了。

她当时有一堂工作研究课,老师要求找店家做流程改善,还要求必须有数据,于是她就邀请大家帮她一起做。

自己人嘛,大家都非常热心,还都愿意让她拍照录像,结果,Michiku整个学期的报告都是靠这个撑的,老师们很爱。

所以,Michiku就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是从认同开始,实现融入、影响、互相帮忙的。你一开始为打入环境,不做自己一点关系没有,只要心中有一把尺子就行。如果实在不能接受,做不到,早点离开也是好事。”

这显然是一个人择环境,环境择人,人造环境的问题,代表Michiku已经修成了“千年狐狸”。

4.

Michiku的打工生活,挫折难免,比如她高中毕业那年,就曾在一家烧烤店遇到伤害。

Michiku那时还是只丑小鸭,她并非不知道外表的重要性,只是因为还是学生,感受没那么强烈。

Michiku去的那家烧烤店,已经有很多女大学生在,她们个个都花枝招展。于是她们就基本被派到外场招呼客人去了,而Michiku只能大多数时间在洗碗。

一小时80块,从6点直到12点关店。

烧烤店最讨厌的工作是刷烤网,一般是轮流刷,大约一星期会轮到一次。它也需要浸泡两个多小时才能刷好。

有一天,老板不在,大家都想早早关店去唱歌,就让Michiku赶紧刷出来。而那天的烤网才泡了不到一个小时,Michiku尽管很拼命,也没刷好。

结果,第二天,老板就怒了,他罚Michiku一个人连续刷了一个星期。而那些害她的前辈们个个漠不关心。

Michiku因此提出辞职,结果又在剩下的两个星期里,被老板当做空气,一句话都再没跟她说。

Michiku虽然已经过历练,那阵子的心情也非常糟糕,她后来之所以会特别善待离职的员工,与这段经历有关。

这就是那句: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8岁开始做生意,13岁半工半读,这个女孩会带来什么启示?

Michiku后来转战到肯德基这类比较高档的工作环境,也是因为这件事。因为肯德基有标准的工作流程,新人还有师傅带,师傅们也都会很照顾徒弟,特别有安全感。

Michiku在那期间,也开始注重外表。这除了年龄原因,还因为她那时跟大家在一起,的确有鸡立鹤群之感。

但是Michiku首次买名牌的经验,是非常后悔。

哗,一个月的工资不见了,那本来是要用做生活费的,打肿脸充胖子多么愚蠢。

然而,Michiku的全新人生却由此开启,她突然意识到了:辛苦赚来的钱无意义地花掉,感觉太不好了,用劳力换来的钱,永远会这么缓慢。

恰好在这时候,她的大学老师们都劝学生不要去外面的餐饮店打工。因为学校里招特助,还可以接案子,餐饮店不但赚得少,还履历不好看。

总而言之,老师们的意思就是,大家要学会靠知识赚钱。

肯德基一小时90块,老师们一小时3000块,这笔帐谁都会算,所以Michiku马上开动脑筋,准备换个思路了。

Michiku当时就知识而论,并无过人之处,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学好日文,先与同科系的同学做出区隔,去争取做交换生的机会。她却没有想到,她后来会由实体到线上,把外语教育做成了事业。

Michiku的执行力非同一般,她一决定好就马上全力开动。那之后,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新的开始。

奖学金既然只能给成绩优异,五育均衡的学生,那她就积极参加系学会的各种活动,到系办打工,力求给老师和行政人员一个好印象,并得到两位以上的教授推荐。

学生如果有成绩排前三的科目,会得到更高积分,而且不必是必修课,那她就去报选修课。人家报选修是按照兴趣来,而她专挑能给高分的课程。

Michiku不在乎兴趣,只要高分,结果就整体分数拉得老高,有一次居然得了全班第一。有人背后议论她是靠选修课拉的,她一笑而过。

人家说什么有关系吗?Michiku只知道自己成功地成为交换生,去日本了,一年只需要6万台币,大多数问题靠奖学金就可以解决。

8岁开始做生意,13岁半工半读,这个女孩会带来什么启示?

她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了:专注最重要,优先原则最重要,兴趣不能当饭吃,失败的人没有兴趣权。

5.

Michiku从小都是靠自己挣钱,自己决定,自己发展,她从日本回来后,变化更大。

她靠日语这项技能做家教,做补习班老师,一小时的工资达到500到800,这顶她以前辛辛苦苦干一天。

Michiku现在是真知道知识的力量了,但是她后面有更大的发现。

Michiku有一段时间选择去日商工作,不为赚钱,只为磨炼自己,建立人脉,以便后面可以自己经营日语课。但是她做着做着发现,那里有许多非常不错的日语老师,她完全可以退居幕后,用别人的知识来赚钱,赚更多的钱。

8岁开始做生意,13岁半工半读,这个女孩会带来什么启示?

Michiku当然成功了,所以她对自己的总结就是:

没有什么经历是没用的,以前的经验积累,都是在提升自己的金钱“感知力”。

书上的,别人教的东西,永远比不上自己的体悟,你只有感受过,吃过亏,有过痛,才会更加珍惜你的拥有。

感知力够强,你才会喜欢钱,珍惜钱,去努力创造更大的财富。你会懂得钱滚钱的道理,也会把花钱落实到刀刃上,即便几十块钱也不随意对待。很多事都是小细节放大的结果,万万不能忽视。

而说到人生痛点,Michiku也有许多感慨与感悟。

Michiku感恩她奶奶,但也说那段经历不是没有副作用。

比如一闲下来就会难受,一安逸就会焦虑,脑子总是不停地旋转,双脚总想跳出舒适圈。

她已经习惯了压力的环境,习惯于解决问题,既把自己累得半死,间接也连累了身边的人。

也就是形成了偏执型人格。

她还因为奶奶,一直不大喜欢女性长辈,既渴望温柔,也怕受到伤害。

Michiku已经很难摆脱她早年经历的影响,那对她有利有弊。她做事情总需要知行合一,不产生纠结,所以也曾认真探讨过人性问题。

而她在这时候,依然要拿她的市场经历说事。

市场里杀鸡杀鱼,都喜欢现杀,人们要的就是那种鲜活感。久而久之,大家习以为常,谁也不觉得残忍,这便成了滋养兽性之地。

所以“我”后来上学,做动物实验,就觉得杀生理所当然。老师说蚯蚓可以再生,截断还能活着,同学们试了一下,都说是的是的,而“我”却说,如果横切呢?结果蚯蚓就死了。

Michiku杀死蚂蚁、蚂蟥之类的事做过不少,她后来想到菜市场的小孩,有不少暴力嗜血,混了黑道,曾觉得后怕。

Michiku说她最终得益于美术课、音乐课,以及参加合唱团。唱歌能使全身上下愉快,特别是高音部分。声音在体内共鸣,能量释放,心灵也跟着净化。是艺术的熏陶,是善,化去了我身上的兽性与恶。

但是她又说,兽性与神性,还是个现实选择问题,就像一个寓言:

8岁开始做生意,13岁半工半读,这个女孩会带来什么启示?

如果在一片同时长满草与花的田地,今天要的是一片花圃,草就会被认为是多余的。但若今天要的是草皮,该被除掉的就会是花。

社会还是有很多现实残酷的地方的,过于良善并不是好事,兽性不但不能完全丢失,有时候还需要驱动。一面是为了保护自己,一面是为了逼迫自己成长,拥有爆发力。

创业之后,“我”因为接触的人及层面更多,发现了更多的利害冲突,就更加认为,人要同时保有相反的两块。

要用“神性”(善),去包容不同立场的人,用梦想和理念,去驱动志同道合的人。而遇到攻击,和破坏规则的人,你就必须用“兽性”(恶),去惩罚、吓阻对方。

我们直觉都会以为人们只想跟善良、温和的人相处,但事实上更多人只是想占对方便宜。人们其实一直在不断地测试谁可以占到便宜,谁不可以,所以“我”得到的教训就是:

一开始先来个下马威,后面做事情就会比较方便。对方一旦知道你不是随便可以踩的,反而会尊敬起来,甚至愿意追随。

人性如此,这听起来很可怕,但其实就是这个样子。抓得好度,运用得当,就没那么可怕。其实最难的并不是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而是面对自己。

平衡内在的善与恶常常是痛苦不已的,善太多的时候就会软弱,恶太多的时候就会残暴,特别是面对“恶”的自己,就像放出了兽性的老虎,再请回去并不容易。

所以成功,其实并不是拥有多伟大的成就,而是能够保有一颗平静的内心,能够整合所有面向的自己。如果最终能够在慈悲良善与卑鄙无耻,爱与残暴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并能够以一个最舒服的方式活着,那就会是件很幸福的事。

6.

Michiku的若干思考让我想到,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有自己的思想基石的,它包括很多方面。只是有些人不善于表达罢了。

8岁开始做生意,13岁半工半读,这个女孩会带来什么启示?

Michiku现在不过三十出头,她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大成功者,但是我认为她在她想要达到的生活里,已经成功了。

因为她在复杂的环境里,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动作里,都能够找到合适的着力点,也都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这不仅是技巧的平衡,也是善恶的平衡,后者尤其不易。

实际上就像她自称的:我最擅长的,是利用现有的资源,挖掘特色发扬光大,找出最小的施力点获得报酬。

所以梳理过她的经历后,我越发不想对某种教育方式,简单地说好与不好了,就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对很多事难以一加一等于二。

那么这篇文章不妨就以此收尾:

Michiku早先算文艺青年,后来却学了理工,她认为学理工最大的好处就是:“发现问题,解决它。”

这如果用她的话进一步阐释,就是:

你每一个阶段都会遇上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但又不得不做的事,做就值得,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END


文/九鸦

图/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肯德基   都会   半工半读   日语   作业   兽性   心机   这个女孩   启示   奶奶   可怕   兴趣   老师   环境   喜欢   更多   工作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