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沧浪之水》到《活着之上》

初读《沧浪之水》应是在10年前,具体时间不记得了,但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虽然也读过不少类似的小说,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等,《一地鸡毛》、《单位》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生活在体制类的一群人的生活状态,王朔说,刘震云的这类小说是绝无仅有的反映小市民的真实状况——茫茫天地间,人或许不过就是一颗草芥,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最终却不得不为生活所困,挣扎于这堆鸡毛之中。刘震云的小说很好看,让人忍俊不禁,五味杂陈,但刘震云的这类小说主要以中短篇为主,阎真的《沧浪之水》留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沧浪之水》是长篇巨制,二方面,我认为这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在《沧浪之水》以后还有了《活着之上》。

《沧浪之水》主要讲述了作为知识分子的池大为曾经拥有崇高的理想,但在现实机关单位生活中被一次又一次挫败品格与信念,最终不得不迎合现实选择利益的故事。作者以娓娓而谈的文笔和行云流水般的故事,写出医药学研究生池大为空怀壮志、无职无权的苦,时来运转、有名有利的难,在真切地展示他的人生旅程的同时,也把困扰他的人生难题一一解开。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似在欣赏小说,又似在体验现实。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之水是清是浊,是急是缓,是深是浅,谁解个中味道,唯有深陷其中者。池大为就是深陷其中之人,他因受其父亲的影响,恪守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清高和尊严,是一个有良知有理想有热血的青年,但这些品格和个性在现实面前被碰得体无完肤,寸步难行。于是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消沉之中。冥冥之中,在他已经绝望之时,命运为他开启了幸运的大门,他从此走上了生活的顺风路,虽然他溟灭了一些良知,也丢失了一些做人的尊严和道德,但总算只是同流还没有合污。 最后,在父亲坟前,他苦苦思索为何原本的意念、理想,都在不知不觉间随波逐流走上了另一路。答案是那里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终于,他跪倒在父亲坟前,把他遗留下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付之一炬。

读《沧浪之水》有一种感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察觉却又朦胧莫辨的某些东西给挑明了,讳莫如深却又一直有人在暗中操练并受益匪浅的诀窍给洞穿了,这怎不令人豁然复骇然?说得再明白些,也就是这小说在“弄清决定命运的无形之手在哪里”上有所推进。虽不能说作者把世情一一看得分明,却可以说,作品确有发人之所未发的一面,特别是对官本位文化的实际威力及其渗透程度,对权力崇拜的危害,可谓鞭辟入里。更为难得的是,这部小说还写出了某些看清真相的人却又在一种更高的真实中迷失了,于是作者努力追问着迷失者之所以迷失的文化根因

如果读小说只读到《沧浪之水》,而没有读到《活着之上》,就如读经济学著作只读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而没有读到《道德情操论》一样,当然,《道德情操论》比《国富论》还要早,但正因为如此,生活的隐喻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坚守向上向善还是会有希望的。

《活着之上》的主人公聂致远是一个农家子弟,靠聪慧和勤奋读到博士,毕业后到大学教书,聂致远是具有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的代表,骨子里有一份清高,怀有学术理想,做人做事有底线、有原则,不屑于圈子文化,不屑于学术潜规则。但很快,他的理想与信念就遭遇到现实的泥潭,特别是遭遇到了钱与权对做人尊严的巨大冲击, “钱与权,这是时代的巨型话语,它们不动声色,但都坚定地展示着自身那巨轮般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市场话语的力量,是当下所有的凡夫俗子面对生活本身所遭遇的物质的力量。但是,这种物质的力量是不是能够摧毁个体的精神坚守?聂志远用一直以来的痛苦坚守和心灵煎熬,为自己赢得了“活着”的尊严,给如他一样的“位卑者”垒起了一道心灵的防腐墙,也让许多知识分子在黑暗的泥沼中看到了良知的微光和前行的力量。因为聂志远们知道。出生而入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但不是人生的归宿;人生的真正归宿,是出死而入生,这是一种古老而又古老的人类始祖之灵魂所发出的深情呼唤,除了“活着”之外,还有“之上”的东西,那就是“致良知”给我们的尊严力量。

从《沧浪之水》到《活着之上》,是道德和良知对人类的呼唤,是人类对市场和物质的反思,是人类追求生活之上的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国富论   鸡毛   良知   知识分子   尊严   物质   父亲   道德   现实   力量   理想   真实   单位   人生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