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男子家里装满监控:侵入式的母爱,正在撕毁下一代


27岁男子家里装满监控:侵入式的母爱,正在撕毁下一代


作者:极简主义

1

别以爱之名控制孩子

初次看到这则新闻,我颇为震惊。

今年27岁的天天,从事着时尚公关的职业,令人艳羡。但在妈妈面前,他却像一个手足无措的小孩。

在天天的印象里,从小到大,他没有任何隐私可言,家里装满了监控。

他说:“我房间是有摄像头的,我必须要保证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才能觉得这个空间是我的”。


27岁男子家里装满监控:侵入式的母爱,正在撕毁下一代


日记、手机、信件...所有可以密码保护隐私的部分,都被妈妈破解掌握。

就连洗澡,妈妈也会随时推门进来。

小时候房间没有门锁,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家,指纹也是录入了妈妈的指纹。

天天不止一次试图告诉妈妈,她的行为已经给自己造成伤害。但是换来的一次又一次的回应却是:妈妈是为了你好,你要成熟一点。

视频中有一条评论说的很对:

这个妈妈真的太固执,太强势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是没错。

但是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妈,而不是一个处处包办的保姆!


27岁男子家里装满监控:侵入式的母爱,正在撕毁下一代


爱之深,责之切。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健康。

但是,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大多数家长却总是会遇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对孩子这么好,孩子却不领情?

因为掌控一切的爱,不是爱,是伤害!

前段时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引起了广泛热议。


27岁男子家里装满监控:侵入式的母爱,正在撕毁下一代


影片讲述了一位家庭主妇生活非常孤单,有一天吃包子的时候发生了奇怪的一幕。

包子竟然变成了人的模样,女主人不但没感到害怕,还把包子当成是自己孩子一样来照顾,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来不让包宝宝离开自己的视线。

后来,在妈妈的呵护下,包宝宝逐渐长大。

他想出去玩耍,但遭到了拒绝。他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事情,妈妈都要包办,都要控制。

于是开始反抗,甚至找了女朋友,想搬出去住。

结果妈妈彻底崩溃,她抓起包宝宝,一口气吃掉了,哭的不能自已。


27岁男子家里装满监控:侵入式的母爱,正在撕毁下一代


爱的本身不是占有,而是成全。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虽然没有被吃掉,但是父母的过分掌控,正在“无形之中”吃掉孩子的人生。

《情感勒索》一书里说:

一段糟糕的关系,就是情感勒索者,侵害了对方的自我完整性。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公布一份数据,在调查的2014名受访者中,81.5%都认为身边包办孩子个人事务的父母比较多。

包办和掌控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相反,那些年父母替孩子走过的路,都成了坑。

2

不尊重孩子,也是不尊重自己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做:

“为什么那么多爸妈不在乎孩子的意见而一意孤行自以为是?他们不尊重孩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高赞回答是:

乍看起来可能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其实问题的真正根源就在于,他们从来也不真正尊重自己。

正如作者所言,大部分家长提起教育,往往更看重的是孩子听话,识字,读书,成绩,社会地位——但似乎一点也不看重孩子的心理状态。


27岁男子家里装满监控:侵入式的母爱,正在撕毁下一代


一个孩子是否开心?他是否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否相信周围的人?是否学会怎么去爱这个世界?甚至是否正确的学会,如何在压力下做出人生选择等等,这一切似乎都和父母无关。

因为他们对待子女的方式,正是源于他们对待自己的方式。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大多数人了选择顺从、回避,然后告诉孩子,这样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其实,他们不懂孩子,也是不理解自己。

相反,也有一些很有思想的家长受到了众人的认可。

他们在谈及子女教育时,更看重的是孩子的生存状态,而非孩子在社会上的排名,亦或者是对自己是否顺从。

黄磊女儿多多,前段时间频上热搜。

9岁开始戴耳饰,今年13岁开始学着化淡妆、染头发。当多多一头淡紫色的头发,配上青春明媚的笑容展示在大众面前时,所有的孩子都在羡慕,羡慕她有如此开明的父母,尊重孩子,能够让他们真正做回自己!


27岁男子家里装满监控:侵入式的母爱,正在撕毁下一代


然而生活中,还是有不少父母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意志给孩子做决定,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也从未想过去认认真真的尊重一个孩子!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和一位陌生妈妈的聊天:

有一次,我去电影院,旁边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来看电影,给孩子单独买了一张票。

后来在聊得过程中,她说:“无论是坐公交,还是看电影,或者是其他带着宝宝的活动,我都会给他单独买票。因为我想告诉他,他也是一个真正的、独立的人,他应该享受这些权利,也应该学会对事情负责”。

周国平曾说: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孩子从来都不是父母的附庸,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但是别肆无忌惮的改变孩子的想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父母给再好的环境,都抵不上给孩子最起码的尊重。

尊重孩子,也是尊重自己。

3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一起成长

最近,邓超主演的《银河补习班》正在火爆上映。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看哭了众人:“对不起,爸爸也是学着第一次当爸爸”。


27岁男子家里装满监控:侵入式的母爱,正在撕毁下一代


影片上映后,有网友透露了一个小趣闻:

一位爸爸曾在现场“检讨”自己对孩子一味过于严厉,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在教育上给孩子太多桎梏。

看完电影后他突发灵感,表示要在孩子的文具盒里放一个纸条,写着:

爸爸相信你是最好的。

更有新手爸爸抹泪感慨:

“电影给我好好上了一课,希望将来我也可以成为一个尊重孩子、让孩子相信的爸爸。”

是啊,多少人在为人父母这件事情上,也还只是个新手。和孩子一样,他们也会慌张,也会手足无措。

45岁以前的傅雷,不算一名合格的父亲,45岁之后,他才意识到之前自己走了很多弯路。

1954年1月30日晚,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27岁男子家里装满监控:侵入式的母爱,正在撕毁下一代


他在给傅聪的信中,坦诚自己作为一名父亲犯下的过错。

此后的他,用更加平等友爱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思想。即使有时还会责怪傅聪,但语气已然一改从前,更加平静和缓。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说过: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需要永远学习的过程”。

没有哪一位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没有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无比乖巧,无需操心。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在充满尊重和平等的氛围下,和孩子一起成长!

所以,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希望父母能够做到以下三点:

1.学会尊重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不少父母总觉得高孩子一等,不愿意听孩子唠叨。

但其实有耐心的倾听是一种愿意接纳的表现,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关怀后,才会更愿意分享,更愿意交流。

2.学会在乎孩子的自尊心,不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

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孩子虽小,但也有被尊重的需要,父母侵犯孩子的隐私,丢掉的不只是信任。

3.学会给予孩子适度的爱,可以引导但是别掌控

“如果有人问我,教育孩子需要哪一种资格,我会说那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心和适量的爱心。”

孩子总要经历幼稚和成熟、失败和成功的历练,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父母可以引导,但别掌控,学会给孩子适度的爱。

在美国教育中,提倡一种“二十码法则”,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是啊。父母不是孩子的保姆,不需要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也不是父母的所有,他们有着自己的人格,自己的想法。

对孩子过分的爱不是爱,是伤害!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把孩子永远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而是为孩子打开眼界,开拓视野,使他们成长为精神上的巨人,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人!

孩子有自己的路,父母只是引路人,而绝不是最终走路的人。

作者介绍:极简主义:市井俗人一枚,挣点碎银子养家,乐呵呵的穿衣吃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头发   母爱   自尊心   包子   家里   想法   隐私   爸爸   家长   父母   影片   男子   思想   妈妈   宝宝   方式   孩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