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一座城、一群人,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一座城、一群人,此心安处是吾乡,我心归处是敦煌。

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甘肃嘉世界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嘉世传媒有限公司、甘肃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政企联合出品,著名新生代导演、剪辑师冯章顺执导的七集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正在优酷热播。

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一座城、一群人,此心安处是吾乡

该片上线以来,拿下豆瓣8.3高分,并杀入豆瓣本周华语口碑剧集榜第7位,同名话题“我在敦煌”微博阅读量超1.5亿,屡屡收割热议话题并登上微博热搜榜,同时一举夺下优酷文化类纪录片榜冠军的骄人成绩,多日蝉联平台纪录片排行榜首位。文明的轨迹一直都在普通人的血肉里,纪录片《我在敦煌》通过“烟火市井”的质朴语境,将敦煌特有的人文群像传达得生动感人。

有豆瓣网友评价:“纪录片经常讲宏大叙事,然而《我在敦煌》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它花费太多时光去市井深处、边塞飞地,去记录那些无名之辈的日常琐屑,这才是千年延续不绝的敦煌烟火”。

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一座城、一群人,此心安处是吾乡

千百年来,围绕着莫高窟,上演着一曲曲文明复兴和衰退的悲欢离合,以佛教壁画为集大成的敦煌艺术,成为这段中西文明交往史留给世间最好的馈赠。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自然也绕不开敦煌壁画,敦煌艺术。不过这次,导演冯章顺不是要在洞窟寻觅踪迹,求索解开壁画之美的密码,而是围绕艺术和文化在年轻人心中的“再生”和“传承”,找到专属于敦煌的红尘故事,唱奏出属于敦煌的“凡人歌”。于是,我们在片中看到一个个年轻人心怀虔诚来到敦煌。

他们中,有敦煌舞者苏瑞璇、壁画临摹师牛玉生,立志传承彩塑技艺的杜永卫、痴迷于佛教绘画的慧清、致力于收藏古珠的宫寂寞、还原盛唐天王的雕塑师小付、师从段修业的文物修复师杨韬……他们的面容、经历、职业、身份迥异,如散落的珠子般,分散在敦煌的四处,却又有着一条若隐若现的脉络在牵引着他们——因为对敦煌心底的热爱。

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一座城、一群人,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一切铅华褪去,就会露出持灯人的守候,这就是生命的本色。在躺平文化盛行的当下,那些被敦煌召唤的人们,却把自己对梦想的一腔热忱,投注到这片有着寂寞颜色的苍茫沙丘之上,暗涌的情感,被摔打的生活,低调却不凡。

文明的轨迹一直都在普通人的血肉里,“山上是工作,山下是生活”,是许多敦煌人的日常,正所谓大隐隐于市。《我在敦煌》重点关注了敦煌研究院雕塑师、文物修复师、壁画临摹师等青年学者的工作生活,他们守护着千年莫高窟,为弘扬敦煌文化而默默坚守,相信每一位观众都会从中感知到文化的力量和传承的意义。

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一座城、一群人,此心安处是吾乡

古老的城市如何保持生机,当然是永远有年轻人来,敦煌亦如是,莫高里工匠村不只是喜欢彩塑技艺的年轻人慕名来到这里学习,还有作家、记者、画家等,都是因为喜欢敦煌文化而汇聚在此,一起过着充满诗意的乡居生活。莫高窟的前辈们常对年轻人说:“先吃惯莫高窟的饭,喝惯莫高窟的水,临摹十年,再谈创作。”

一代代年轻人来到敦煌,将青春献给大漠。文明的轨迹一直都在普通人的血肉里,站在生命的高度看待生活,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从点滴日常中挤出生命的力量,用最普世的亲情、爱情、友情,还原出敦煌的市井和亲切,把单个个体的周遭际遇和敦煌一脉相承的守护联系起来,从片断到整体,从方寸到寰宇,“人就像是一颗颗散落的珠子,而文化则是那根强韧的线,将人们串起来成为社会。”

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一座城、一群人,此心安处是吾乡

世界上有很多种生活方式,但唯有热爱,才能赋予活着的意义。敦煌,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沙漠,无穷的沙漠,但她给予了我们无尽的力量。走过鸣沙山,看过黑夜的满目星光,还有那惊世骇俗的佛窟,这里的人为这里的景,笃定一生,让生命更有温度!平实的叙事,温暖的细节,除了让人领略了敦煌的无穷魅力,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人性的温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敦煌   莫高窟   纪录片   人文   彩塑   佛教   市井   心安   血肉   壁画   豆瓣   普通人   轨迹   年轻人   生命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