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放映电影:《掬水月在手》

放映时间:11月10日(周二)19:00-21:00

地点:海上明珠大宁音乐广场Imax店

主持人:藤井树

嘉宾:沈祎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掬水月在手》藤井树观影团现场大合影】


《掬水月在手》观影现场


时间穿梭于人的生死,也穿梭于事的兴衰。时间可以使人遗忘,也同样让人刻骨铭心。


《掬水月在手》是关于叶嘉莹先生的纪录片,是关于古典诗词的纪录片,更是关于时间的纪录片。与其说导演在纪录一段时间,不如说他想超越时间,延续古典诗词的生命。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影片以建筑结构作为大的线索,串联起叶嘉莹先生的访谈、叶先生的人生经历、诗词吟诵,以及其他受访者的采访片段。


像是走进一座门半虚掩的古宅,纵深而去,依稀瞥见往日高朋满座,定睛一看如今物是人非。仔细一听却有悦耳之音,“明月下,夜潮池,微波迢递送微词……”。是怎样的情才能如此吟诵?在那宅的最里面,一袭青色旗袍微微飘动,是时间在交织的缝隙中穿梭。


01

平淡的力量

纪录片虽然无法与剧情片强烈冲突感相比,但基于更好的为观众所接受的情况下,纪录片往往会努力去架构影片的冲突。但在《掬水月在手》里,可以发现一切处理的非常平淡,可平淡并不意味着没有力量。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首先,叶先生的人生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风格呈现。影片一般通过剪辑去凸显人物的形象,可在《掬水月在手》里面,倒像是叶先生在感染着影片的风格走向。


当影片一开始,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你面前,非常淡定的和工作人员交流声音设备的佩戴,又莞尔一笑的看向镜头,只能用优雅来形容她,看不见一丝丝的慌乱。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回忆起自己过往的岁月,依旧是那么的平静。读书时遭逢战乱,母亲在她十八岁时因手术后感染,在回北京的火车上去世。而叶先生回忆起这些,却只说当初若是陪同母亲一起去看病就好了,没有其他。


父亲在她上小学时离家,到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回来。她从不埋怨,只想着如何照顾好家人,如何将生活进行下去。


当她人到中年,以为所需做之事都做完,可以平静享受生活时,她的大女儿和大女婿却因车祸不幸离世。一首哭女诗表达了她内心的伤痛。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倒是在提及她第一次怀孕,她先生却将她独自一人留在医院时,隐隐的愤怒从看似平静的声音中传来。


并不是叶先生没有感情,而是一生坎坷的她,早已学会了如何去咀嚼这些伤痛。这平淡的背后,既有她从小含蓄性格的影响,也有她充满血和泪的人生经历的浸透。


叶先生平静的说出这一切,影片自然也无需添加笔墨。因为当一张张过往的照片,一封封历史的书信呈现在屏幕上,早已激起观众的内心。


而平静的讲述和平淡的影片基调,像是一扇阀门,将奔涌而出的浪在一瞬间止住。如此情感的张力,是任何激情澎拜的讲述都无法带来的。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其次,平淡也代表着导演自己的审美倾向。不难看出,陈导并没有迫切的去吸引观众的注意,而是他希望观众能静静的自觉的去感受影片。所以,他放慢了影片的节奏。


他并不急于将叶先生的故事一口气讲完,而是让那些历史的古典的事物,同叶先生的讲述一起,慢慢展现开来。因为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时间长河上的某一段。


他放慢节奏是为了让我们看见时间。不论是龙门石窟的飞雪,还是瓷器上的纹理,形成它们的都是时间。


如此庞大的表意体量,不是一部纪录片所能承载的。所以,导演放慢节奏,将人生与历史小心翼翼的铺开,展现出不参杂一丝雕饰的原始面貌。


02

“门槛”后是希望

《掬水月在手》作为一部文学纪录片,被讨论的热点之一便是它的观影门槛有点高。的确,必须要承认这个事实。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但正如叶先生说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想留下一点海上遗音,她对于古典诗词的发展仍然抱有希望。陈传兴导演也一样,他之所以没有将门槛削平,也是因为他对古典诗词抱有希望,他对承担诗词传承重任的观众们抱有希望。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门槛高是因为影片中叙事线很多,并且大量空镜头的运用,让观众有些理解吃力。纵观整个影片,以“大门、脉房、内院、庭院、西厢房”的建筑结构,以及最后一部分的无题作为最明显的线索串联影片。叶先生的讲述作为每一部分的开篇为这一部分定下基调。


而在其中,叶嘉莹先生的生平与对应时间出现的诗词作为两条线索并架而行,正如她自己所说,诗是顺着感情跑出来的。另外,就是大量空镜头的运用,将古典诗词发展的这条线索也镶入影片。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如此多条线索交织进行,使得观众好不容易跟上影片的节奏,却发现自己来到了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边走。很多人将此归结于是导演叙事上的问题。


但是,若是只要把事情讲清楚,导演大可不必如此费心。之所以呈现多条线索,是为了让观众在影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全盘接受导演的理解。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再者就是关于影片中的空镜头,特别多对于瓷器、旗袍、水流、建筑的特写镜头,没有配上任何解释性的文字或者画外音,只有古典的背景音乐配上这些特写画面。这很容易让人疑惑,并且让人从刚建立好的理解系统里掉落出来。


两个小时的电影有太多需要思考的地方,有一定基础的人会明白其中的关联,大呼叫好。可不明白的人却会指责这是影片的缺陷。但是这部纪录片不能这样被评定。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掬水月在手》也一样,你只需要品味出独属于你的那一份情感即可。


03

普世的启示性意义

前面说了那多么《掬水月在手》不常规、不迎合大众的地方。但不管你属于哪一类观众,叶嘉莹先生所提出的“弱德之美”的启示性意义是绝对撼动人心的。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不是所有词都可以用一种审美方式。当叶先生发现朱彝尊的一类诗无法用王国维所说的要眇宜修来理解时,她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对人生的感悟,提出“弱德之美”。面对人类共有的孤独、寂寞、悲哀,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那就是“弱德之美”,苦难中的坚忍,失望中的希望。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叶先生用诗渡自己,诗也在她的吟诵中复活。她拥有开阔的心境,去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但却对于某些东西近乎苛刻,比如古诗词。11岁的小荷子在81岁的时候回到蒙古遗乡,她不是大声的哀叹故乡,而是默默的追寻它的足迹,找到了叶赫水。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叶先生身上有股子韧性。就像老友刘秉松对她的形容,叶先生是说不出的,只能去感觉,她如何去化人生的苦,她如何平快乐与苦难。只能去感觉她的存在,无法去总结她。


也无需去总结什么,当你看到叶先生,你就能感受到她身上传达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直击人心的,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取感悟与希望。


作为一部非常艺术化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非常大胆的将观众拖入一个迷宫,承担着被误解的风险,却怀着最原始的初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困难之中的坚守。


不论是叶嘉莹先生的故事、古典诗词的历史,还是《掬水月在手》影片自身,都让观众看到平淡里蕴藏的希望。


直击观影现场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 主持人藤井树和嘉宾沈祎 ]


11月10日晚,藤井树观影团和团友们一起,在海上明珠影城一起观看了近期热度很高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作为陈传兴导演个人三部曲的第三部,自10月16日上映以来,虽然只有百分之一的排片量,但是累计票房已经接近700万,并且,目前仍在院线热映。


今年目前票房最高的纪录片,藤井树观影团的朋友们当然不能错过!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掬水月在手》是今年一部现象级的纪录片,充满文学和艺术气息的同时,也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除了“力量与希望”之外,影片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我们来听听嘉宾沈祎和藤井树小姐怎么说吧!


【嘉宾沈祎说】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1.拍摄之难,历时之久


天以百凶成就一文艺片。在资金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时候,当第一时间得到叶嘉莹先生的授权就开始拍摄,因为这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项目。


17年4月开始拍,历时1年时间,去到很多地方拍摄。对于叶先生的拍摄基本在天津完成,但为了完成吟诵部分,叶先生来到北京录音棚完成拍摄。整个影片在纪录片里面也属于大制作,非常奢侈,但终究也是成就了这部纪录片。


2.影片结构


拍摄过程中,前后采访叶先生20多次,采访叶先生的学生和朋友42人,共整理出98万字字稿。如此庞大的素材,如何整理。


是叶先生给了我们灵感,她说她一生中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都有写诗词。所以我们以诗词串起她的一生。


由于陈传兴导演自身的特性,他是符号学博士。所以,在剪辑的过程中,整个影片大的线索慢慢浮现。最终,整个影片呈现出来就是以建筑为结构。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3.素材的取舍


采访中有许多整段的素材被最终割舍。不是因为采访不精彩,而是因为太精彩。采访非常精彩,但会叉出更多的线索,影响影片的表达。


4.叶先生是个很有趣的人


叶先生生活中和影像中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她是一个很直率的人。在拍摄和采访之余,叶先生也有很小女孩的一面,她会给身边的人分享生活经验。在影片中也有部分呈现,比如她说她的头发,若不是因为摔跤,她的头发还要更多一些。私下里和我聊天,还分享她最近喜欢用的护肤品。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老太太。


【藤井树说】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1.创作者是一个发球的人


影片有门槛,不代表观众必须要全懂。电影的艺术表达就是如此,当影片创作完成,上映之后,作品本身就属于观众了。每个人从中看到你的人生感悟,那就是属于你的收获。创作者在发出他想要发出的东西,你收获多少,在于你的修养和你当下的心境。


2.影片有一种疗愈感


看完这个影片之后,我的心灵被抚慰,产生一种亲近感。我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电影院里看《聂隐娘》的时候,很神奇今天又产生这样一种奇妙的心灵体验。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观众点评


1.影片克制的情感让人回味


纪录片的名字起得很雅,既有水的声音,又有月光的倒影。影片的名字贯穿了整个片子的格调。其实,就叶先生的经历来说,是大起大落,又有悲欢离合。按道理看完是会流泪的,但并没有。但正是这样一种克制的情感,让人回味。


叶先生是一个优雅到老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古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叶先生便是如此。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2.第二次看《掬水月在手》的感受


之前看过《我的诗篇》和《摇摇晃晃的人间》,在看《掬水月在手》这部影片时,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美,而且是非常有重量感的。影片中有许多处理方式我很喜欢,比如男声和女声同时朗诵,叠加起来的层次感非常好。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部分观众真实反馈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感谢嘉宾沈祎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各位团友的参与!


同时也感谢海上明珠大宁音乐广场Imax店对本次观影团活动的大力支持!


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掬水月在手》正在上映,记得要去影院支持!


更多详细内容请戳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看精彩回放哦!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P.S.感谢观影团的合作伙伴一直播。没有来现场的朋友们也可在一直播回看整场活动!


《掬水月在手》:又干净又安静,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水月   大宁   纪录片   门槛   线索   嘉宾   诗词   平淡   安静   干净   平静   观众   导演   采访   影片   心灵   时间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