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鬼,但鬼未伤我分毫。”——说“鬼”就是谈人

最近有没有被“我害怕鬼,但鬼未伤我分毫;我不害怕人,但是人把我伤得遍体鳞伤。”洗脑?

闲来无事,随意聊聊“鬼”事。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这首诗算是众所周知的,说那汉文帝拉着贾谊谈话到深更半夜,听的也很认真,就是对于江山社稷百姓疾苦避而不谈,一门心思只打听鬼神的事情。

听人说鬼,实际等于听其谈心。说鬼就是谈人,讲的是鬼话鬼事,实际就是人话人事,鬼世界即是人世界。

作为这样一个帝王的心怀抱负的臣子,可想而知有多悲愤了。

“石湖渔隐”吴照在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鬼趣图》上题的两首诗:

(一)

白日青天休说鬼,鬼仍有趣更奇哉;

要知形状难堪处,我被揶揄半世来!

你说鬼好画不好画?是狗好画还是鬼好画?

“狗马最难,鬼魅最易。狗马人所知也,旦暮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可睹,故易。”

周作人《谈鬼论》:“没有领教过鬼的尊容或其玉音。”

大家都不知道真假音容样貌,可不就由着创作者涂鸦。

(二)

肥瘠短长群眼见,与人踵接更肩摩。

请君试说阎浮界,到底人多是鬼多?

二者哪个更多?那要看鬼是怎么来的。

一个人做了坏事、害怕黑暗、体弱多病精神恍惚,都可能“产生”鬼魅。

做坏事的怕因果报应,心中有鬼;

怕黑的,“凡观物有疑,心中不定,则外物不清。……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黑灯瞎火的也看不清事物本来的样貌,大脑就根据眼睛传达的信息,照葫芦画瓢的告诉你,那东西像鬼。

到了白天,事物本来的面貌也看的清了,这方面的担忧也就没了。

雄鸡一鸣天下白,所以古时有习俗,“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病者多惧怕死亡,鬼魅和死亡又是联系到一起的。再加上生病的人精气神本就弱,容易胡思乱想,更容易想到“看到”鬼魅。

还有宗教、习俗、因果报应等,那就是社会性大环境的原因了。

有阴就会有阳,有天堂也就有地狱。

被压迫反抗不得的时候,一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是反击之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晏子春秋》

这也是对行恶之人的警醒之言。

而且,心中有鬼,进而产生害怕恐惧,本身就是一种惩罚。

“人”“鬼”“我”,害怕和伤害,终究还是“人”和“我”的关系。

鬼说:关我什么事儿?

人:你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周易   玉音   桃符   照葫芦画瓢   害怕   无事   因果报应   心中有鬼   分毫   样貌   鬼魅   鬼神   习俗   冥冥   坏事   事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