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文|令狐伯光

最近,“正午阳光”出品的国产剧《山海情》正式播出。

目前来看这部剧的成绩倒,刚开始是真的不太好。

根据酷云实时次日的整体收视率数据来看,这部电视剧在几家卫视的收视成绩都不太好。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具体数据就不上了,刚开播的时候在十名开外。

网络热度更是播放量过千万未到亿。

根据1月14日的收视率来看,《山海情》的收视率已经达到1.5左右,在当天国产剧收视当中排名第三位。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同时网络热度也高了很多,各种讨论更是比比皆是。

足以证明,这部“扶贫剧”以口碑和质量闯出来了。

《山海情》到底哪里好看?

这个可以讲的地方实在太多了,由于它是个“西北扶贫”的故事,演员原音说方言绝对是个巨大的加分项。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现在几个卫视播出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配音版本,一个是方言版本。

只要看过两版《山海情》的都知道,这部剧一定要去看方言版本。倒不是配音版本不好,而是因为特定的西北环境之下,配音版本根本表达不出这种原生态带来的幽默感和真实感。

哪怕演员们也是各种西北方言,也和真正西海固地区的方言有一定的违和感。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但是方言版《山海情》确实太好看了,看过的观众都说好。

而方言版《山海情》的出现,或许也会让很多中国观众再次领悟方言版影视剧的魅力。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国产影视剧“配音”史,由来已久

现在的中国观众对于国产影视剧“配音”已经有一点深恶痛绝的味道。实际上,这是“流量明星”时代那些小鲜肉不背台词,所带来的反面现象之一。

如果我们追溯到过去,实际上早期很多影视剧也是配音的。

这个历史能追溯到很早,只怕影视剧有声音就是如此了。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比如现在中国观众还算熟悉的《英雄儿女》《上甘岭》等老片就是配音的模式。

仔细想想,这如果不是“配音”模式,上影厂等老片的:“嘿,我的老伙计”这种经典译制腔的文化,也不可会在现在的网络上还很火热。

其它早期中国观众熟悉的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配音版本,而且还是一名配音演员配多名角色的情况。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那么,国产影视剧为何一直就很爱用配音呢?

1、基础与中国的国情有关

要知道中国有14亿人口,哪怕早期人口没有那么多。

但是中国从来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地非常的广阔;不同地域间的方言更是天差地别,对于不懂的外地人简直就是另一种语言。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电影发明的时间要早一些,可以说在20世纪左右就有了。

电视剧发明的时间要更晚一些,20世纪30年代诞生了第一部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传到中国的时间就更更晚了。

但是不管什么时间,当时的中国都处于十分贫穷的状态。

十亿人口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识字,总不能像现在这样“上字幕”吧。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那个时候本来就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方便交流,给影视剧配音也是正常操作,而且要配成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

因为当时首先满足的不是什么原音带来的细节,而是让广大老百姓听懂、看懂。

这个一直到2000年左右的国产影视剧,甚至都还广泛的存在。

2、技术不足以支持中国影视产业原声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当初除了大量中国观众不识字,不同地区的观众要看懂必须得配音,还有个重要的原因自然是早期影视剧的收音和录音技术不行。

更早时间的《英雄儿女》《上甘岭》这种时期不说了,国内影视产业相比于国外是非常落后的,只能现场拍后期配音。

哪怕到了8090年代,当时国外收音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但是央视拍摄《四大名著》电视剧版的时候,技术仍然是不到位的。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比如拍摄86版《西游记》的时候,全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

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就不是特别多,而这部剧需要在山川野外到处跑,这样艰苦的条件和自然环境现场怎么可能收音?

3、其它原因。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原因,还有其它的一些原因。

比如技术到位明明可以现场收音,但是剧组会为种种原因选择的演员,与角色身份设定是完全不匹配的。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2000年左右的电视剧《还珠格格》里有很多台湾地区的演员。这部剧是琼瑶主导肯定会有大量台湾地区的演员和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还算了,某些知名台湾演员必须得用怎么办吧!

我们是根本不能想象五阿哥等人一口台湾腔对不对。

所以,他们就只能也必须要用配音。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配音”在国产影视剧中、何时成了反面现象

既然国产影视剧爱用配音有各种主观和客观的条件,那么什么时候配音在国产影视剧中成了反面教材呢?

这个大规模开始爆发时间是在2015年过后,但这个苗头开始出现是在2010年过后。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因为这个时间段开始,中国“流量经济”开始迅速的崛起。

以前国产影视剧配音是有老一辈观众受教育程度,再到技术不行的主客观的因素。

但2010年过后,中国受过教育的年轻观众大大提升,而此时的影视收音技术不能说媲美发达国家,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落后吧。

结果因为“流量经济”的崛起,大量毫无表演经验的明星进入行业当演员。

关键是,这些人的台词功底又太差,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台词功底。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于是大量影视剧完全依赖配音这块,国内的配音产业却根本跟不上,结果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配音演员。

哪怕配音演员的功底再好,观众终究也会审美疲劳的。

中国观众本来就开始厌烦千篇一律的配音了,但中国观众开始批评国产影视剧的“配音”,还其实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中国观众主要批的还是这个时代,国产影视剧的各种行业乱象。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比如不背台词、轧戏抠图、毫不敬业、再延伸下去就是高片酬没有演技,影视剧阿宝色浮夸注水质量稀烂。

毕竟我们转念想想,以前的国产影视剧配音也很普遍。同样的一名配音演员配了很多个角色,但是观众为什么不批评呢?

说到底就是演员形象好和演技好,最终拿出了无数的经典角色。影视剧制作好故事剧情好,哪怕条件限制都没有任何敷衍。

所以,演员是不是配音它还重要吗?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山海情》与影视原声的重要性

这次《山海情》方言版为何倍受好评?

我个人觉得大概有着三个原因,两个主观原因和一个客观原因。

1、两个主观原因:技术不再是借口,观众已经是以前的观众了。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首先是技术原因,现在都2021年了,国产影视剧的收音和录音技术早就和国际接轨了(虽然整体水平还有所不如)。

但是现在还说什么现场收音不好,技术跟不上这些都是扯淡。影视剧演员台词如果不是原音,大概只剩下两个原因。

一是那种演员台词根本就不行,拍摄周期短必须要后期配音。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这种情况大量流量明星的作品都能上榜。

古装影视剧和偶像剧上榜的也有多。

二是限制方面的原因,国产影视剧有些地方确实挺难的。

那就是内容动不动就踩线,改台词,改角色名,改背景和改各种内容。有些影视剧都不是演员台词不行,只怕人家还辛辛苦苦演绎了原音,可是你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改怎么办吧?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没办法,为了降低损失只能后期重新配音。

重新配音哪怕技术再好,它和现场收音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另一个主观原因就是观众,可现在基本局限于国内的中老年观众了。

因为国内年轻观众对于“影视剧”原音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这些年轻观众本来接受教育程度就越来越高,因为国内影视文化发展长期落后的原因,长时间选择观看国外的影视作品。

从英剧、美剧、日韩剧,日本动漫再到全世界各种文化作品。

中国年轻观众早就就养成了听原音,看字幕感受原声带来的演员表演细节,与不同国家地区文化细节的习惯。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这在全世界的观众当中,中国年轻观众应该都是独一无二的。

国内年龄较大的观众对于这个当然没有要求,但是他们也不在网络上发声。

所以,那些在网络上发声的年轻观众,才会对于不背台词和配音乱象大肆的批判。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尾声

国产影视剧因为各种原因,这个配音确实是个延续已久的传统。

但是在新时代支撑影视剧全面配音的理由,可以说已经变得较为薄弱了。

除了上面主导影视剧全面用普通话台词,对无法接受“原音”的观众们的照顾,以及推广官方语言方便交流和理解之外。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现在随着中国影视工业的迅速发展,接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年轻观众的崛起。

年轻观众们对于中国广阔地域的好奇感,对于不同方言文化的包容度;再到演员原声所带来的各表演细节和方言文化真实感的追求。

当然,中间也夹杂对于不背台词等国内影视乱象的批评。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我们回到国产影视剧上来。

中国因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不同方言和文化交流融合。

中国观众都能够理解影视剧主流推广普通话,对于国人能看懂和方便交流的作用。

如同电视剧《山海情》“胡建”郭京飞前往西海固扶贫,结果因为西海固本地人听不懂方言,闹出很多误会和笑话的剧情一样。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观众看电视剧是觉得搞笑也笑了,背后却是无数“扶贫人”相互交流的困难。

但是我们转念一想,《山海情》如果不是方言碰撞带来的的文化差异,观众也无法感受到抹平这个文化差异的艰难。

不同方言碰撞背后的原滋原味的地域文化,它也不会那么生动有趣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这一次!中国观众终于领悟到了方言版电视剧的魅力

这一次方言版《山海情》的倍受好评,它又让观众想起了“方言影视剧”的魅力。

最后,国产影视剧因为种种原因要用配音,与推广普通话是必须的事。随着年轻观众的成长和影视技术的进步,原声方言文化的需求增长也是事实。

它们应该处在一个能满足中国观众的平衡点上。

任何借一方攻击另一方的,那不是蠢就是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中国   观众   电视剧   配音演员   方言   原声   台词   影视剧   演员   原因   魅力   版本   年轻   国内   影视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