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剽窃"中国文化,一边要求给韩流重新开门?别做白日梦了

一边

文|令狐伯光

这两天,相信中文网络上都有一个很热的新闻。

那就是韩国娱乐巨头SM娱乐的创始人李秀满,日前接受韩国某电视剧tvN电视台节目访问,说出一些关于韩国流行文化的看法,再到文化对外输出一些观点。

一边

根据这个新闻的访问内容,伯光君浅薄的知识看出了两点。

一是他对于自己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非常了解,而且根据过去的发展,对于韩国流行文化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比如“韩流”输出到世界构建的产业链体系的“三个阶段”。

一边

但是他也清楚,目前韩国流行文化这三个阶段要走完了。

原因是韩国人口规模,韩流到了巅峰接下来就是疲态,急需开启第四个阶段。

二是他对于韩流对外输出的观点,不了解他国市场而且很自大。

这些年,韩国文化软实力对外输出做得不错,取得了实打实的成绩。再加上韩国人因为环境一贯的性格。

他对于国外市场的看法明显一知半解,甚至有点狂妄自大。

一边

“K-POP将在中国迎来第二个复兴期”

“中国必须重新给韩流开门”。

这两句话就是证明,哪怕真的让“韩流”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只怕也很难重新再火爆起来。

伯光君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和环境的观察,大概有三个方面。

一边

“韩流”难在中国复兴1:在中国市场的根基太浅

“韩流”是韩国流行文化的简称,虽然表面上看是个文化概念很庞杂。但如果缩小到文化领域,基本就是韩国偶像团体、韩国流行音乐K-POP、韩剧、韩国电影三四种。

其它像文学、绘画,动漫画、传统文化“韩流”明显不行;游戏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但韩国主要是做游戏产品而附带的文化似乎不多。

一边

这些年,“韩流”发展成熟在世界的输出成绩也是实打实的。

国内很多网友非常的追捧和羡慕,觉得“韩流”只要进入中国市场,“垃圾”到不得的国产流行文化肯定会溃不成军。

1、韩国偶像团体与K-POP,只怕很难在中国大火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

因为学习日韩偶像产业,本土改良过一波的中国偶像都不太行。

一边

中国主流观众对于偶像都不太认可,凭什么原版就一定行了?

难道就因为韩国偶像唱歌、跳舞更好更正宗一些?

大家也不看看中国社会对于偶像的观点,不管国内外的偶像主要持一种批评的态度,中国偶像和“流量明星”批得不够多吗?

你韩国偶像唱跳正宗一些就不批了?

一边

关于韩国偶像团体与K-POP与中国偶像产业的问题,请参考伯光君下一篇稿子。

2、2010年后的韩剧在中国市场真有超越前十年吗?

2010年后进入中国主流市场的韩剧有不少,但是造成巨大影响的韩剧只有两部。

一边

一部是2013年,全智贤,金秀贤主演的《来自星星的你》。

中国主流市场在“安徽卫视”播出,收视率和最高收视率如下。

一边

当然这是2016年的重播了。

这部剧当初在网络上的时候非常的火爆,这不容否认。

第二部是宋慧乔,宋仲基主演的《太阳的后裔》。

一边

没有在正规电视台播出,但是登录了国内视频网站爱奇艺同步热播,当时的火爆程度肯定不输《来自星星的你》。

2016年,孔侑,金高银主演的《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

这部剧在中国市场属于“主流领域”边缘火过的最后一部韩剧。从此韩剧因为政治事件,重新沦为中文网络小众爱好的外国文化产品。

一边

不时网络上会有部韩剧火一下,但在主流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

然而,我们从韩剧在中国市场播出的成绩来讲。

《来自得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确实很火爆了,但它真的有超越当年《大长今》《浪漫满屋》等韩剧当年在中国的火爆吗?

一边

这个数据很难量化,我个人感觉是未必。

3、韩国电影真的就天下无敌?答案可能恰恰相反

同样有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在中国电影影院上映过的韩国电影。

一边

这就差不多是在中国影院上映的韩国电影的票房。

后面因为政治事件上映的韩国电影就更少了。

别看韩国电影好像天下无敌,但是真正正规引进中国市场的票房就这样。

有的网友可能憋不住想要说话了。

请看下去吧!

一边

“韩流”难在中国复兴2:国产流行文化弱而奇妙

一个外国文化进入中国市场,那么本国文化产业能否抗住冲击也很重要。

当说到中国流行文化相信网友有无数的脏话想骂,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中国市场是很奇妙的,看似很弱但很坚挺。

一边

1、韩国偶像团体与K-POP

不提了,请参考伯光君下一篇稿子。

2、韩国影视剧有多厉害?

实话实说,韩国影视产业的成熟度绝对在国产影视剧之上。

但2017年后的国产影视剧发展有着长足的进步,文化产业的崛起还是很明显的。

2020年因为“疫情”电影全世界都不行,我们以国产剧为例:

一边

《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楼》《唐人街探案》《猎狐》《三叉戟》《三十而已》《怪你过分美丽》《平凡的荣耀》《穿越火线》《鬓边不是海棠红》《龙岭迷窟》《棋魂》《风犬少年的天空》《隐秘而伟大》《在一起》《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如此可爱的我们》《装台》《终极笔记》《大江大河2》《山海情》等等。

2020年口碑质量过硬的国产剧高达数十部,其中漏掉了大量中等水平的作品。

这两年国产剧去“流量明星”,观众看重口碑和质量已经非常明显了。

国产电影也一样,这里就不具体举例了。

一边

题材敢拍,影视产业更加的成熟的韩国影视剧,难道引进来立刻能能扫平国产影视剧吗?

答案是还真不一定。

3、中国流行文化虽弱但坚挺,韩国影视剧未必会赢

主要原因就是五年前中国市场的文化环境,与当前的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区别。韩国影视剧因为敢拍题材丰富,影视工业也更加成熟,但未必会被中国观众选择。

因为中国影视剧表面很弱,但真的还挺符合“中国环境”的。

比如2020年在国内火成了”文化现象“的国产剧有好几部,但是只有两部电视剧在国外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一边

第一部是悬疑网剧《隐秘的角落》。

它在《综艺》杂志2020年最佳国际剧集榜单中排第二。

目前有媒体传出欧洲、美国和韩国等多国影视公司想买版权翻拍(暂时不知真假,期待进一步的消息)。

一边

另一部则是女性都市剧《三十而已》。

这部剧在国内争议蛮大的,但是火是真的火,而且火到了韩国电视台JTBC将要购买版权翻拍。

这两部电视剧能够在国内大火,毫无疑问是故事剧情,角色塑造与表达的内容,对于中国社会的某些反映。

韩剧题材多样也更加成熟,但是有这个“文化隔阂”的问题,它现在就未必能打动中国观众了。

一边

虽然中国观众习惯嘲讽国产影视剧烂,但是2021年的国产影视剧,已经和2015年《来自星星的你》时期已经不同了。

因为那个时期国产影视剧是公认的“群魔乱舞”的时代,现在国产的影视剧表面看很弱,但竞争能力真的大了很多。

韩国电影面临的问题也是一样的。

伯光君相信,说到这个很多网友表示:你说到韩国电影我可就不困了哈。

一边

韩国电影因为敢拍和工业成熟,在中文网络一直拥趸者众,你说再多都是没有引进罢了,只要引进嘿嘿——

相信抱着这类观点的网友还着实不少。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一边

“韩流”难在中国复兴3:中国舆论环境对“韩流”很不友好

1:因为文化环境和舆论关系,韩国电影未必能竞争得过国产电影。

说了大家可能不信:

当下国产电影“去流量”已经非常成功,除了易烊千玺,刘昊然等有流量,或者带流量属性的年轻演员,电影市场主流演员都是徐峥、黄渤、吴京、张译、沈腾、王宝强等实力派演员为主。

2017年吴京《战狼2》后,能在电影市场上成功的国产电影大概有五种。

一是国产喜剧电影,很好理解。

一边

基本就是沈腾接过了周星驰的棒子,各大档期只要有沈腾出演,同时质量还行的喜剧电影票房都非常成功。

同时像《唐探》这种探案结合喜剧的电影,同样也非常的成功。

二是对中国类型电影,中国影视工业有巨大突破的大片

一边

《战狼2》《红海行动》是对于中国现代军事动作片的突破。

《流浪地球》是对于中国科幻大片的突破。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对于中国动画的突破。

《八佰》是对于中国战争片的突破。

三是刺痛中国社会现实的电影

一边

《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都算(后两部都有抄袭争议)。

四是纯粹的中国主旋律电影

一边

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再到《攀登者》《烈火英雄》《中国机长》等等。

这样的情况下,连横扫世界多年的好莱坞大片都不太好使了,中国电影票房前十只剩下一个《复联4》。

那么,凭什么大家觉得韩国电影就能成功呢?

其实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印度电影,同样因为敢拍的题材丰富与所谓的深度在中文网络拥趸者众,但是进入中国电影市场成绩如下。

一边

从《摔跤吧爸爸》的10亿+引起轰动,到《神秘巨星》的7亿有余,再到《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调音师》的两三亿左右。

请问现在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成绩,又如何了呢?

当然,有的网友会表示虽然同样是敢拍,但韩国电影绝对比印度电影要成熟,不信我们”引进“来试一试。

不过,韩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需要面临两个问题。

(1):限制方面的问题

一边

既然中国电影的尺度都要面临审核的问题。

那凭什么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就不用审核了?

这么一来,最终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电影肯定就会少上一批。

一边

此时有些网友要”龙王歪嘴“来一波嘲讽?

(2):韩国电影内容表达有问题

相信经常看韩国电影的网友早就发现了一件事。

那就是:韩国因为历史遗留和政治方面等的问题,影视文化表达的内容对于中国可是经常很不友好的。

一边

韩国类型电影表达的内容基本有这几种:

如果是局限于国内除了“朝韩”问题的延伸,然后就是他家政府太黑暗了。

如果是国际视野意淫非常严重,阴阳怪气美国,影视抗日不提了;内涵、抹黑和“剽窃”中国文化非常非常的严重。

一边

这类韩国电影没有过统计过,不能说有百分之七八十,但一半左右大概是有的。

以前这类电影也就是少数网友看了在网上嘲讽几句,你引进中国市场正式上映了,你怕是没有领教中国观众的威力。

隔壁美国电影《怪物猎人》那样都是轻的。

一边

大家猜猜事情如果闹大了会是什么结果?

这么一来,能在中国市场上映的韩国电影又少了一波。

请问,还能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映的韩国电影还剩下什么?

2、“韩流”现在进入中国市场?你没事吧

伯光君首次看到这个新闻,首个念头就是:这位韩国娱乐大佬只怕没了解中国的舆论环境,居然还敢说这个话。

一边

现在中国对于“韩流”的舆论环境是什么?

那就是因为韩国流行文化大范围“剽窃”中国文化事件,已经带来持续数月的“文化争端事件”,中国网友和观众现在反感“韩流”非常的强烈。

这个事情就不用科普了,相信大家都懂的。

一边

尾声

综合上面分析的种种原因。

所以,别说现在重新让“韩流”进来中国市场了。

伯光君敢肯定最近两三年“韩流”只要进入中国市场,绝对都是在自己找不痛快。

一边“剽窃”中国文化,一边要求必须给“韩流”重新开门?

别做白日梦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韩国   中国市场   白日梦   中国   影视剧   韩国电影   火爆   观众   偶像   成熟   主流   环境   网友   文化   电影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