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社局申请补缴社保有时效限制吗?


向人社局申请补缴社保有时效限制吗?

在司法实践中,多出现此类情形,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保且此期限已过2年时间,劳动者向人社局申请用人单位补缴社保,人社局以已过2年诉讼时效为由拒绝劳动者请求,劳动者将人社局诉至法庭,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补缴社保是否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呢?

《劳动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063号建议的答复》一、关于追缴时限问题:《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为劳动保障行政执法时效规定,系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制定。同时,该条按照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分为两款,在执法实践中不能仅依照第一款的两年时效规定,还需综合第二款规定,即“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判断违法行为是否存在连续或者继续状态以确定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时效。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16号)均未对清缴企业欠费问题设置追诉期。因此,地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实践中,对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违法行为,一般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进行追缴和处罚,而地方经办机构追缴历史欠费并未限定追诉期。我们认为,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侵害参保人员权益,直接削弱基金支撑能力,加重了中央和地方财政负担,影响社会稳定。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欠缴清理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指导地方做好相关工作,促进基金应收尽收。为维护参保人员社会保险权益,强化征缴清欠工作,经办机构接到超过《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0条第一款2年的追诉期投诉后,一般也按程序进行受理。对能够提供佐证材料的,尽量满足参保者诉求,予以解决,以减少企业职工临近退休时要求企业足额补缴欠费的问题发生

由此可见,虽然《劳动监察条例》中对于社保追诉时效规定比较明确,但在社会保险缴纳相关规定以及回复中,该问题又实际默认了社保补缴不受追诉时效限制。

通常而言,劳动者以上述事情为由将人社局诉至法庭,法院会判定劳动者胜诉,即法院也认为对于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或补足,没有相应法律法规规定责令缴纳或补缴的期限,故不受时效的限制。因此,用人单位或者人社局以此为由拒绝补缴社保是违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时效   社保   行政处罚法   诉讼时效   条规   前款   欠费   社会保险   劳动者   规章   期限   条例   社会保险费   法规   法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