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章台录:苏轼的海南之春与雪花肥牛

《减字木兰花·立春》

——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评:

元祐九年,即公元1094年,哲宗下诏改年号为“绍圣”,意为要继续神宗的变法施政方针。很快,章惇等人出任宰执大臣。这些重回朝堂的变法派大臣,并没有执行王安石新法的创新精神和具体政策,而是举着“变法”的大旗尽情打击“元祐党人”,以发泄他们多年被排挤在外、不得掌权的愤恨。

而苏轼作为“元祐党人”中名声最大、地位最高的人,在这场政治风暴中自然会背最大的锅。

唐诗宋词章台录:苏轼的海南之春与雪花肥牛

锅扣过来得很快,而且密集。苏轼先是被贬英州,四个月后,又被贬惠州。尽管当时苏轼已年近六十,垂老投荒,但在惠州的三年时间里,苏轼仍发扬了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乐观精神,日子倒也过得还行。正如他那首《纵笔》诗所写的: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算是苦中作乐罢。

可惜京城的政客仍不会放过他。苏轼的这首《纵笔》传到京师,章惇(此人是史书中的典型真小人)一看,哎哟苏子瞻你竟然如此快活,吃得饱,睡得美,没事还发发朋友圈。你舒服了,我可就不爽了,我要把你贬得比所有人都远。

于是,苏轼到了海南儋州。而海南,这个一直斯文不振的蛮荒野岛,却幸运地迎来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一位文化使者。因为苏轼的到来,士人们开始聚集,苏轼在这里讲学、作诗、送字、增画、开蒙,还编写教材。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开始多了起来,文明的篝火被点燃了。他甚至为海南培养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进士。

没能如章惇们所愿,苏轼在渺远的蛮岛上依旧过得快乐。

唐诗宋词章台录:苏轼的海南之春与雪花肥牛

开篇的这首词,就是苏轼来到海南第二年的春天所作。

海南春早,正月里便已是春风阵阵,桃花灼灼了。春牛春杖,春幡春胜,春风春工,一首词连用了七个“春”字,我们每一次读,都能感受到苏轼的那种喜悦之情。漫步在田间陌上,看着周围的春耕景象,感受着浓浓春意,再大的不平事也变得渺小了。开心最重要,毕竟人间不值得。

人间不值得,但美食值得。词中的两句“染得桃红似肉红”、“卷起杨花似雪花”,我总是想加上几个字,改成“染得桃红似羔羊肉红”、“卷起杨花似雪花肥牛”。

配合着春风,看上去很好吃很美好的样子。

唐诗宋词章台录:苏轼的海南之春与雪花肥牛

王朔在《和我们的女儿谈话》里说——年轻时候长在馆子里,老了总有一天要回家,不学几个对自己胃口且做起来很方便的菜,后二十年太寂寞了。但苏轼是从来不会寂寞的,无论身处之地多么荒芜,身为美食家的他,从不会忘了桃红似羔羊肉红。

苏轼在惠州时,发明了一道烤羊脊。在给他弟弟子由的信中是这样写的:惠州市肆寥落,然日杀一羊。不敢与在官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煮熟热酒漉,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摘剔牙綮,如蟹螯逸味。

那时的苏轼,不再是史书中的宋代重臣、文学巨匠、书画大家,而是夜晚和你去路边吃串的好友。桌上点的是花生、毛豆、板筋、红腰、翅尖……最后还会再要几头鲜蒜。

春风吹酒醒,杨花似肥牛。

——四条眉毛船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海南   神宗   儋州   雪花   春牛   市肆   病容   烤羊   惠州   党人   桃红   羔羊   大臣   春风   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