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一下大自然,好神奇啊

八月初,有这样一个新闻上了热搜。

研究了一下大自然,好神奇啊

虽然当初被骂的很惨,但是最近,赵教授又出了期新节目,发在了观察者网。

进一步系统性的阐述了自己的理论。

研究了一下大自然,好神奇啊

介绍一下赵教授的身份:

赵燕菁,男,博士,教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规划委员会主任,等职。


现任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双聘教授,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理论的核心,我感觉这个评论,一句话就总结透彻了:

研究了一下大自然,好神奇啊

我知道,很多人肯定要骂赵教授。

但是我想说,如果你学好语文了的话,你就不会骂他。

因为一个人阐述一个内容的时候,分二种情况:

1、一个是价值判断阐述。(就是说自己的立场、倾向性、推荐的方向)

2、一个是事实判断阐述。(我只是阐述事实,但是不代表我也喜欢或支持这个事实)

赵教授作为学者,其实说的就是一个事实判断,但是语文不好的人,会认为这是价值判断阐述,然后去骂他。

就好比,你发现时代变了,某个地方的房价泡沫太大,你去告诉朋友这个分析,结果被朋友劈头盖脸一顿骂,说你诅咒他财产缩水...

说一个数学题,请听题?

现在发给老一辈的苹果,是年轻人摘苹果盈余的,刚开始是4个年轻人盈余给一个老年人,后来是一个年轻人盈余给一个老年人。

如果说,年轻人的数量紧缩到 不足一个年轻人:一个老年人。

请问发苹果还能继续吗?

是不是听了以后感觉不开心?其实这就是语文中那句话,忠言逆耳利于行。

就是说,如果你现在去上网看评论,无论政府做什么生育改革,评论都是一群人只顾着在发泄情绪,在骂。

凡是政府有什么好的生育福利政策出台,评论也骂,说这点不够,还一副看笑话的样子。

但是有没有人想过?最后你看的是谁的笑话?

这就是一休说的,典型的,向天上吐一口痰,最终落在自己的脸上。

政府出台利好生育的政策,就是在努力改善你晚年可以领取的养老金,维持盘子稳定,拯救你老有所依,如果这个时候还天天只知道发泄、唱衰政策,打击全民生育自信心的话,就是典型的“韭菜行为”。

一谈生娃,就说生韭菜的人,就是真正的韭菜,这些人一说生娃就好像全部是给政府培养的一样。

我就问你,现在人家赵教授经过长期的研究结果出来了,如果继续低生育率,要么就只能养老金制度改革,改成不生孩子人的自己负担。

或者要么被迫变成这样。

结果都一样,就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养老金制度就是年轻人交钱,老年人收钱,本质还是靠人头养老。

然后当政府出台好政策,拯救大家养老金于水火之中的时候,一堆“韭菜”就开始阴阳怪气了,你去任何生育相关的评论区,评论区都是怨气很大,都是在骂。

好像政府是在做一件和自己无关的。

社会是一个整体,别说什么,我就不生,看你怎么办?你不生,最终害的是自己,懂吗?因为按照目前这个趋势,如果以后年轻人口不能恢复结构,那么谁给你发养老金?最终就只能养老金制度改革啊,然后丁克一代彻底老无所依啊。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不管我,我就去闹!

但是接下来,才是我要说的,为什么说学好语文,熟练运营逻辑思考问题很重要的关键。

老百姓有情绪,然后反对、闹,确实是很麻烦,民意滔滔嘛。

可...

可你老了,你没有子女,你可能下楼梯都费劲,发个帖都看不清手机屏了,如果你是治理方,你会害怕这种人抗议吗?

确实对不住您呐!可...你又能怎么样?难不成我还怕你后人来找麻烦?如果你自己生育了子女,你还会存在养老问题吗?

是不是一个经典的语文逻辑悖论?

只要一个人学好了语文,他就可以轻易的发现,不仅仅是社会上存在“吃绝户”,连在方向上,没有后代的人,他代表的想法,都无人问津!因为无视你,又如何?

而且根据赵教授最新发在观察者网的研究成果,我们还可以得出来一个确实是事实的结论,那就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有二种类型的情况:

一个是发达国家,生育补贴多、福利好,但生育率低。

但是目前全世界生育率极高的国家,都是社会保障很低的国家(尼日利亚、索马里、阿富汗、洪都拉斯等等),当地越没有保障,生育率越暴涨。

比如一个索马里人,他可以选择躺平不生孩子,而他老了以后将面对自己一个人活不下去的局面,所以索马里生育率很高。索马里政府治理能力很差,根本没钱发福利,甚至索马里很多地方都是无政府状态。

就是说,大自然的自然法则,把不生孩子的索马里人,已经全部“震撼”教育的明明白白了。

我突然想到了大自然,大自然今天可以活下来的生物,好像生育能力都不差,越普遍的动物,生育率就越强。其实我很好奇,为什么没有低生育率的物种呢?

今天赵教授给我解惑了。

原来不生育的,都给大自然“优化”了,大自然没人给这些物种老了以后搞保障。

我更是进一步意识到,原来,人之所以要生娃,可能并不是先有爱,而是先有物质保障的需求,这个物质需求有了以后,人为了方便协作,诞生了亲情之爱,亲情之爱就相当于是“管理模式”。似乎完美符合了马克思说的,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

我经常看见一个新闻,各种评论区的躺平族,非常自豪,甚至是洋洋得意的说,给这点好处,就想让我去生娃?做梦吧,给我继续加码!甚至有一种自己终于拿到了一个要挟社会“神器”的感觉,可算让我打中社会痛点了,还不好好“加码要价”一把?

但是当我们理清楚赵教授的理论以后,是不是瞬间有一种“攻守易势”的感觉?

我就说一个常识,在很多穷国,是没人逼他们生孩子的,但是他们还是要生孩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可能就是当地很多躺平族的下场,深深的震撼教育了当地人吧。

如果这个理论真成立,那么解决生育问题,可能不仅不会增加社会负担,还能很低成本就完成了。

因为如果加福利,始终就是求人思维,而且发达国家已经证明了,加多少都没有用,哪怕生育成本是0了。

因为始终都是求人办事,就是不好使。

但是,如果不是求人导向,而是需求导向的话。

根据赵教授研究的,自己负责养老,自己承担后果,那每个人都得自己开始琢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了,否则老了以后堪忧啊。

研究了一下大自然,好神奇啊

我不支持赵教授,但是我琢磨了一下,他的逻辑好像没什么问题,而且极具可操作性。

瞬间感觉,解决问题的广大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

要发展,要改革,终究是要努力的,中华民族要复兴,咱吃点苦也很正常,前辈们比我们辛苦多了,也别说养不起,现在社会水平越来越好,倒是生育率越来越低,很明显和条件没关系。

千万别让中华民族躺平消亡在我们这一代,要加油继续。

更不要让人家帮我们来体面,还是自己来体面吧。

说到底,生娃就和吃饭一样,只是一个民族为了在地球上活下去的本能而已,如果没有托底,本能的主观能动性就可能爆发。

虽然这话不好听,但是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反驳赵教授,请问大家怎么看?我不敢说自己支持,可不敢乱支持,只能说我无法反驳。

注:本文不具有任何参考性,纯属研究大自然,对人类社会不具有参考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索马里   大自然   生育率   盈余   养老金   韭菜   老年人   福利   语文   事实   神奇   年轻人   教授   感觉   政府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