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第十个年头。

国共达成第二次合作,通过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配合,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现情势险恶,吾辈对职责及个人之出路,均应下最大之决心,在事有可为时,须各竭尽心力,以图恢复态势,否则应为国家民族保全人格,以存天地正气。”

这是唐淮源在殉国之前留下的遗言,这名伟大的英雄在日军进逼中条山时,拼死守护国家领土。

而在最后中条山失守之际,悲愤之中的唐淮源将军,为保全民族气节,遂举枪自戕于悬山之顶。

英雄亡逝,山河同悲。

唐淮源将军以身殉国,至死也守护着自己热爱的祖国大地和手足同胞。

而他的这份大义和气节,被国人牢牢记住的同时,也有人默默站了出来,成为他的守护者,让他能够在某一日荣归故里。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一、投身军营,少年一腔热血只为报国

1909年,唐淮源考中乡试,在昆明省试中脱颖而出,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这里,他遇到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朱德。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云南陆军讲武堂虽原为清政府为加强边防所开设,但是却培养出了多名有名将士。

在此处上学的唐淮源,在成为一名军人的同时,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所在,也希望终有一日能够实现振兴民族的愿景。

或许是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后感到义愤填膺,也或许是想要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寻找出路救亡图存,在1911年10月30日,唐淮源参加了“重九”起义,在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等人的带领下成功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但他的一腔热血并未停息于此。

同年,唐淮源和朱德一起在学校中接受特训,11月便参与到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在军队中担任排长。

而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唐淮源逐渐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这期间,他还在1927年帮助了朱德,使其能够顺利策动起义。

在1938年,唐淮源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的军长,率军进入了山西中条山,抵抗日军部队的军事进攻。

在此期间,唐淮源又在一列火车上巧遇朱德,虽然多年不见,两人分属不同阵营,但是目标都是共同合作击退日军。

此后,唐淮源指挥的第三军与朱德领导的八路军在中条山互通敌情,相互照应,多次联合作战,屡挫日军。日军前后十三次大规模攻击,均被守卫中条山的中国军民挫败。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二、抗击日军,威武军长尽显国人傲骨

对于心狠手辣,虎视眈眈的敌军,唐淮源没有展露过一丝一毫的怯懦,有的只是满腔报效国家的热血。

他曾豪言:“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对于死亡,唐淮源并不看重,在他心目中,绝不投降的民族节气才是至高无上的。

对此,他宁愿英勇就义,也不愿意成为敌军的俘虏。这是唐淮源的傲骨,也是中国人的傲骨!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1941年3月,日军秘密从华北、华东、中原调兵25万人以上,带着精良的装备进犯中原山区。

5月7日,战斗打响,唐淮源率领第三军扼守闻喜、夏县以东的结山、唐王山到夏县东南花凸村一线,狙击进犯日军,守护着中国军队的军防线。

5月8日,日军突破第七师涧底河阵地,袭击王家河第七师司令部。在听此消息后,唐淮源当机立断派兵增援,收复失地。

但是,由于装备和人力不足,国军在战斗中疲态逐显,而第三军因战况激烈不幸与友军失去联络,从而无法掌握敌情变化。

在5月9日其他部队已经突围撤退时,唐淮源仍旧率领部队拼死守护国土,以顽强的精神誓死守卫着中条山每一寸土地。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处于孤立无援的第三军战斗至11日时,早已弹尽粮绝,在此危急关头,唐淮源召集三位师长,并说出了撼天动地的言论:“现在情况极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

命令下达后,他率领十二师之一部亲自与日军大部队拼杀,直至回天乏力,才举枪自戕于悬山之顶。

“余身受国恩,委于三军重任,当今战士伤亡殆尽,环境险恶,总军两部失去联系。余死后,望余之总司令及参谋长收拾本军残局,继续抗战,余死瞑目矣。”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三、半生守候,平凡人物处处不凡

唐淮源奋勇杀敌,以身殉国的消息无不让人惋惜痛哭。

在当时危急的情况之下,安葬唐淮源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了告慰英雄的亡魂,他的女婿杨继虞便联系了中条山山脚下的村民张永新。

张永新只是一个普通的村民,在中条山下以种田养活自身。虽然他没有军职,但是在日军试图攻占中条山的多次战役之中,都有张永新出力的身影。

有时候,他会帮军队搬运武器,有时更是直接参与到抗击敌军的战斗之中。

如此行动,更是彰显出了军民同心,一致抗日的决心。

在杨继虞的带领下,张永新连夜上山,悄悄地避过日军的封锁,冒着生命危险搜寻唐淮源的遗体。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之后,因为部队撤离,杨继虞无法驻守在原地,便在离开之际拜托张永新帮忙暂时照看唐淮源军长的遗体,而回报则是一块大洋。

那时候的一块大洋,在这个小农村里已经是一笔巨款。但张永新在接下这个嘱咐之时,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份酬劳,并直言道:“打鬼子是中国人该干的事情,我虽然不是当兵的,但是中国人。”

同时,张永新郑重地对杨继虞承诺道:“守护军长的遗体是我的荣幸,请营长放心,我一定看好军长的遗体!”

此后,张永新请来木匠,用原给父亲准备的棺板做成棺材,并由妻子和女儿为军长缝制寿衣。

他的儿子张海珠当时九岁,还记得当年那个危急时刻,他和爷爷一起放哨,发现鬼子来了,便赶紧通知张永新隐蔽,鬼子走了再干活。

就这样,张永新一家,用尽最大的努力,将唐淮源体面地下葬。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图 唐淮源埋骨地

对于张永新而言,他最初的想法是,按照和杨继虞的约定,等候不会太久,他会很快回来接走军长的遗体,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约定之人却没有来此履行约定。

张永新为此十分上心,还会时不时地到镇上和县里打探相关消息,希望能够找到那个来接军长回家的人。

可是,两个人那时候也没有定下具体的日子,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再加上局势动荡,张永新等候的日子,便越来越长。

在那个落叶归根被封为天经地义的年代,“让军长回家”逐渐成为了张永新心中一个庄严的使命和承诺。

也许,当时的他也有过离开家乡的念头,但是他还是一直坚守在原地,等候着有人来让英雄魂归故里。

这份坚守,是张永新高尚品格和崇高信念的体现,也是他对于英雄的一份守护和尊重。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图 迁葬现场

时间就在等候中流逝,四十多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张永新也已经八十多岁了。

此时此刻,面对着生老病死,更加令张永新害怕的,是在有生之年,等不到杨继虞了。

在这种百般无奈而又悲痛的心情之后,张永新召集了自己的儿孙到自己跟前,郑重地将这份重任托付给了儿孙,要求他们将自己的使命践行下去,替自己守护好军长,一定要等到军长的家人。

同时,张永新也表示,这一生里,自己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着军长的魂归故里,对于他来说,自己的承诺还是没有兑现,他心下有愧,对不起唐淮源军长,也对不起杨继虞,自己还是失信了。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好在,张永新的儿女们在了解父亲的苦心之后,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寻求了组织和部门的帮助,不断地寻找着唐淮源军长的亲属和后人。

在几番努力之下,47年后,在1988年,他们找到了军长的儿子唐伯华的联系方式,并急忙地给对方寄信说明情况。

信的内容主要说明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条山战役中,张永新老人参与埋葬了以身殉国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唐淮源的遗体,并且他知道唐淮源将军遗骸的埋葬地。

但很可惜的是,唐伯华在那个时候已经去世。信件也经过多方辗转,最终到了唐淮源军长孙女唐迦音的手中。

唐淮源的家人接到信件后喜出望外,因为,唐淮源的家人一直没有放弃对唐淮源的寻找,在军长殉国后,其亲属曾前往山西寻找他的遗体,但因战事激烈,无法接近阵地,遂放弃寻找。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图 张永新夫妇(前)与唐迦音的家人

40多年,张永新在默默地守护,而军长的家人们也未曾放弃寻找,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英雄献上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在双方取得联系之后,唐迦音和丈夫李元标等人一齐赶往中条山,见到了张永新。见面的瞬间,他们给这位老人下跪,以此来表达心目中深深的谢意。

而这个时刻,对于张永新而言,是幸福又激动的,他最终还是完成了使命,让英雄回家。

而在军长的遗体回家的那一天,年事已高的张永新看着军长的家人迁移军长的遗体,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为军长守墓47年,80岁终盼来英雄后人:为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

唐迦音不解地询问为什么张永新能够锲而不舍地遵守诺言四十多年,张永新严肃地回答道:“为这样一位英雄守墓,我不能食言。”随后,他挺直了腰杆,向这位家族守护了40多年的军长再次敬礼。

之后,在各个部门的帮助之下,唐淮源军长的遗体被迁往云南江川县烈士陵园安葬,这位为国家和国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里。

而在1986年,经民政部批准,唐淮源也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唐淮源以身殉国,张永新重诺重义,有专家赞扬道:“将军向死而生,义士守信而名!”他们二人,都展现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和大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军长   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   英雄   傲骨   敌军   云南   遗体   日军   后人   使命   将军   部队   家人   民族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