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孩子是父母,这种亲子关系毁3代

圆桌派第四季中有一期议题名叫:跟孩子沟通不简单。道长梁文道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总以为父母跟亲子的这个关系是很天然的,这种爱是天生的,可是这并不能表示你生了个孩子,你就马上懂得了怎么样当人父母。

伊坂幸太郎曾在《一首小夜曲》中写道: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这些年来,关于亲子关系的热议一直不断,得益于时代的进步,我们学会了追溯自己的原生

家庭,分析我们每个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慢慢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但这里面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如果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幸福,那么也意味着父母那一代的原生家庭也是不幸的。

原生家庭是一个循环,爱会传递爱,不幸也会延续不幸。

这些年来关于原生家庭探讨较多的是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但关于原生家庭最重要的父母角色鲜少有人进行深度挖掘。

父母是孩子,孩子是父母,这种亲子关系毁3代

在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中,最常见的是一种亲子关系的颠倒,也就是父母是孩子,孩子是父母,这种父母被称为“长不大的父母”。

这类父母虽然年龄已经成年,但由于自己的上一代原生家庭的不幸,导致自己在孩童时期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爱,所以内心还住着当年那个缺爱的孩子。

即使为人父母,仍想找回当年未得到满足的爱,但是成年人的社会无法满足他们的幼儿时愿望,于是他们会将自己想要撒娇的欲望投射到亲子关系中。

这就产生了一种畸形的父母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广泛存在。

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加藤谛三发现“长不大的父母”已然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他在大量取材后,深入分析了“长不大的父母”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构造

并且为了帮助更多人终结这种恶性循环,他将种种建议都写进了这本名叫《长不大的父母:如何终止家庭创伤》

父母是孩子,孩子是父母,这种亲子关系毁3代

什么原因导致了“长不大的父母”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曾提出过“亲子角色颠倒”这一概念,“亲子角色颠倒”就是父母与孩子的角色换过来了,父母不去满足小孩子的要求,反倒希望小孩子满足他们的要求。

也就是父母非但不给小孩子安全感,还反过来向小孩子索要安全感。

这就是长不大父母最典型的行为方式,而导致他们即使生理年龄已经成年,而心理年龄仍停留在幼儿期的原因是来自他们幼童时尚未满足的情感需求

父母是孩子,孩子是父母,这种亲子关系毁3代

父母小时候没有享受上一辈父母对他们的关爱,造成了他们极度缺爱、缺乏安全感,但是已经身为成年人的父母,无法向社会上其他成年人索取爱。

于是他们将就这个情感需求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来弥补当年孩童时的遗憾。

每一个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孩子上一辈的原生家庭也是不幸福的。

“长不大的父母”的具体行为模式

正常的亲子关系中,子女向父母撒娇,父母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以此建立起一种和谐有爱的关系。

但“长不大的父母”因为幼年时未曾满足的情感需求,所以即使成年后,他们内心仍然渴望弥补当年缺失的宠爱、关注,因此亲子关系发生了逆转。

为了维持这种不健康的亲子关系,“长不大的父母”必须采取各种偏激的行为模式,来达成自己当小孩的愿望。

加藤谛三教授根据大量的实例后,总结了“长不大的父母”主要有这6种行为模式。

·过度宠爱

他们为了疗愈自己的内心而没完没了地攻击、压榨自己的孩子,而且越是对孩子敲骨吸髓,他们越觉得自己对孩子充满了爱。

·隐形虐待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自己本身是想跟孩子撒娇的,他们“威胁”孩子是为了让孩子不要逃离自己。

·深埋于内心的不甘

他们把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撒娇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恨意统统都发泄到孩子身上。

父母是孩子,孩子是父母,这种亲子关系毁3代

·拿孩子发泄口

他们郁郁寡欢的原因就在于“不甘心”,在于自我憎恨,但他们却以为原因在孩子身上,所以时常责备自己的孩子。

·施恩图报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只有通过“施恩”于孩子,才能与孩子维持亲子关系。

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所以会对孩子们说:“你跟其他人不一样,你很幸福。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不幸,而你过得多好呀。”

·假性互惠

他们的惯用方法是,先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个脑子不好使的人。接着再向对方灌输“如果不依靠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的观念,并且告诉对方:“我讨厌脑子不好使的人。”

也就是说,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看,如果不牢牢依靠讨厌自己的父母,就“必死无疑”。所以,父母只要跟孩子在一起,就足以让孩子感恩戴德了。

父母是孩子,孩子是父母,这种亲子关系毁3代

每个在“长不大的父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都深受这种畸形亲子关系的困扰,许多孩子本应该在有爱、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可因为上上一代的错误,导致第三代还在承受原生家庭的伤害。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影响呢?

如何走出“长不大的父母”的影响

在“长不大的父母”的养育下,许多孩子即使成年后,也无法逃脱父母对他的控制,觉得不听从父母的话,就是不孝。在这种孝义跟做自己的两难选择中,不停地纠结,但仍然无法改变当前的现状,困在原地。

为了彻底终止这种畸形关系带来的不良影响,加藤谛三在《长不大的父母》一书中给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①直面真相

接受你的父母是有毒父母,也承认你的父母教育方法存在问题,你跟你父母的关系需要纠正。

心理学家波尔斯曾说过:觉察即疗愈

人的本质是趋利避害的生物,为了逃避过往父母种种错误行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许多人选择了封闭自己的觉察力。

封闭觉察力,可以暂时让你把过去痛苦的感受压抑下去,但是长期以往却可能导致严重的内耗。

所以,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就是直面你跟你父母关系的真相,发自内心的承认这个事实。

父母是孩子,孩子是父母,这种亲子关系毁3代

②远离长不大的父母

如果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时候,那就远离他。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但真正实施起来却非常难。

著名演员蔡少芬,年少就出道养家还母亲的赌债,多年努力后终于还清了。

可死性不改的蔡妈妈又欠下巨额赌债,不堪重负的她最终选择跟母亲断绝关系,才中断了这段吸血关系,让自己有了开始新生活的机会。

所以深陷有毒父母的亲子关系中,不妨试着远离父母一段时间,也许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生活截然不同的一面。

③接触各色各样的人

《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一书中曾提到:

和不同的人进行互动,因为和不同的人互动会获得不同的投射,从而外化自身内在不同的部分。你的内在变得越来越丰富,你能见到的自己也就越来越全面、真实。

因为从小生活在那种畸形的家庭中,对世界的认知很大部分也是来源于父母,为了跳出原生家庭的束缚,可以多去接触不一样的人。

通过认识不一样的人,你才会发现生活的多面性,而不是以前那种单一而不健康的方式,从而更加了解内在的自己,丰盈自己的内心,拓展自己的边界。

原生家庭是每一个人的根,几乎成年后的行为模式都能在原生家庭关系里找到答案。

我们分析原生家庭,不是为了批判自己的父母,而是为了将上一代的恶性循环能够在我们这一代中止,能够开启不一样的亲子关系。

这也是加藤谛三写下这本《长不大的父母》书的初衷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父母   孩子   畸形   亲子   小孩子   不幸   内心   当年   角色   需求   原因   模式   关系   家庭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