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钗叫宝姑娘不叫薛姑娘而黛玉却被叫林姑娘

依照我国的传统习俗,住在亲戚家里的孩子被亲戚家里的人如何称呼,取决于这个孩子的亲人在亲戚家里如何称呼他。

宝钗在贾府里被人们称作宝姑娘而不是薛姑娘,是因为她的母亲薛姨妈与她的姨妈王夫人称呼她为“宝丫头”而不是“薛丫头”。

《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送走刘姥姥之后去找王夫人回话,一直找到梨香院。后来薛姨妈让周瑞家的把新得的宫花带给三春、黛玉和王熙凤:

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又想着他们作什么。”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在周瑞家的面前,王夫人和薛姨妈一口一个“宝丫头”亲昵的叫着,周瑞家的作为一个下人敢自作主张称呼宝钗为“薛姑娘”么?所以周瑞家的等下人们也就随着主子的心思,大家都称呼宝钗为“宝姑娘”了。

王夫人作为宝钗的亲姨妈,如果称呼宝钗为“薛姑娘”就显得生硬、冷漠、不近人情。称呼自己小外甥女的乳名让人感觉到温暖、慈祥、合乎情理,合乎亲姨妈的身份。

为什么宝钗叫宝姑娘不叫薛姑娘而黛玉却被叫林姑娘


01

“林姑娘”这一称呼的真正含义

黛玉在贾府里最亲最近的人是她的亲外婆贾母以及亲表哥宝玉。黛玉初到贾府,贾母和宝玉怎么称呼她就决定了其他人怎么称呼她。

因为贾母是贾府的掌门人,早已形成了“一手遮天”的气势。李纨曾当众议论鸳鸯:

“从老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

意思是在贾府贾母说了算,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孙媳妇谁的话都不管用,贾母只听鸳鸯一个人的话。并且在贾府还有一个残酷的生存法则,就是“贾母不喜,众人踏践”,意味着贾府的人谁都不敢违抗贾母。

实际上,宝玉也是不敢违抗贾母的。

为什么宝钗叫宝姑娘不叫薛姑娘而黛玉却被叫林姑娘


宝玉初见黛玉时送给黛玉两个字“颦颦”,但是贾母完全不理会这俩字。当黛玉的奶娘“请问黛玉之房舍”时,贾母在宝玉面前大喇喇的说:

“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房里。等过了残冬……”

王嬷嬷作为黛玉的奶娘在贾母跟前请问住宿之事时,有可能称黛玉为“黛玉”、“小姐”、“姑娘”、“黛姑娘”或者“玉姑娘”,不可能称黛玉为“林姑娘”。因为贾母在宝玉面前提起自己的女儿贾敏时,称呼的都是“你林姑妈”,所以对黛玉称“林姑娘”千真万确系贾母首创并且是独创。

贾母的这句话里,说到孙子宝玉时叫的是他的小名“宝玉”,以示她与宝玉亲近;说到外孙女黛玉时,叫的是官方称呼“林姑娘”,为的是让众人明白她与黛玉之间的距离。

“林姑娘”这一称呼的感情色彩等同于“王女士”“张先生”“陈小姐”这类感情含义不明的称呼,表明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既尊重又疏远的距离。读者之所以没有感觉到“林姑娘”“林妹妹”这样的称呼里面有猫腻,是因为黛玉的姓氏“林”字太美了,遮掩了后面“姑娘”的真实意义。

为什么宝钗叫宝姑娘不叫薛姑娘而黛玉却被叫林姑娘


但是,读者朋友们一定要知道,“林”字再美那也是人家黛玉自己的,“林”后面的那两个字才是贾母对黛玉的真实感情的表露:姑娘,只是一个未婚的女性而已。

贾母带领大家为王熙凤凑份子钱过生日时,贾母说她出20两,只有薛姨妈因为是客人常常与贾母平起平坐出了20两,其他人则依次递减,谁都不敢超越上级主子。

既然贾母称黛玉为“林姑娘”,所以宝玉只好称黛玉为“林妹妹”,所以其他人都称呼黛玉为“林妹妹”、“林姐姐”或者“林姑娘”。大家对黛玉的感情谁都不敢超越贾母,谁都不敢称呼黛玉为“颦(黛)妹妹”“颦(黛)姐姐”“颦(黛)姑娘”。谁闲着没事敢给贾母找不自在?用王熙凤的话说就是:“这会子回避还回避不及,倒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去了!”

薛宝琴作为贾母的儿媳妇的老公的侄女,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正经八百的,贾母应该称呼宝琴为“薛姑娘”才对,但她对着宝玉说起宝琴称“你小妹妹”,称呼宝琴为“琴姑娘”。所以众人也都称呼宝琴为“琴姑娘”。这样称呼的结果是,下人们不但不敢小看她,而且大总管赖大家的都送了四个昂贵的盆栽讨好她。

话说宝琴是哪门子的小妹妹呀!黛玉才是小妹妹好不!

为什么宝钗叫宝姑娘不叫薛姑娘而黛玉却被叫林姑娘


02

贾母称黛玉的“林姑娘”还有更深刻的内涵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就向贾府里的众人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那一年我三岁,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然而,尽管林如海知道自己的亲女儿不能见父母之外的外姓亲友,但是他还是把黛玉送到了外姓亲友家。林如海不把黛玉的生命健康当回事儿,和贾琏不把巧姐的性命放心上是一个道理。

他们就好比是这样一类父亲:

清晨从算命先生那里得知,这一天里如果他去村东边的池塘洗澡的话,他的女儿就会有血光之灾。好父亲会刻意回避不去池塘,因为一天不洗澡也死不了。但是这类父亲却必定要找出一个借口在午后去池塘洗澡。

癞头和尚的话和应对孩子出天花时的习俗虽然都是迷信,都是不可信的,但是这些东西就像照妖镜一样能照出父亲是不是真心疼爱女儿。

为什么宝钗叫宝姑娘不叫薛姑娘而黛玉却被叫林姑娘


林黛玉刚刚遭受林如海的抛弃,估计她的内心十分的希望亲外婆能够疼爱她。把癞头和尚的那番话说出来,她以为外婆会为了让她不思念家乡、让她开心快乐的在贾府生活,贾母会说些“这里就是你家,以后就不让你回去了”之类的话。或者说“什么外姓人不外姓人,你妈可是姓贾呢,就当你也姓贾了。”

但是没有!贾母贾宝玉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把这里当成你家就好”。不但如此,贾母为了提醒黛玉“你时时刻刻见到的都是外姓人”故意不叫黛玉的名字。称呼她“林姑娘”“林丫头”“远客”“外客”,都是为了增强黛玉的寄人篱下之感,提醒她你姓林,你是姑苏林黛玉,这里不是你的家。

为什么宝钗叫宝姑娘不叫薛姑娘而黛玉却被叫林姑娘


自从贾母称呼黛玉“林姑娘”“林丫头”以后,从宝玉到三春再到下人媳妇,所有的人都只称呼黛玉为“林妹妹”“林姐姐”“林姑娘”。说明贾府里许多人都在提醒黛玉,我们姓贾,你是一个人姓林的外人。意思是你爹不怕你死,我们也不怕你死。

黛玉常常听别人叫她“林姑娘”“林妹妹”“林丫头”,以黛玉的聪敏,过不了多久她就会明白这些称呼里面所包含的对她、对林如海的嘲讽之意。

我国有句老话叫做“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但是贾母用一个“林”字随时随地就能揭开黛玉心口的伤疤,提醒她“你就是被父亲抛弃的孩子”

曹雪芹用一个字就写出了封建统治者的歹毒。

所以说“林姑娘”这一称呼是贾母对林黛玉实施精神压迫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林黛玉每次听到带“林”的称呼,都会感觉到有人在鞭笞她,都会感觉到有人在拿绳子勒她的脖子。

为什么宝钗叫宝姑娘不叫薛姑娘而黛玉却被叫林姑娘


03

“林姑娘”这一称呼的由来

《红楼梦》第49回宝琴岫烟一行人来到贾府,书中明写了黛玉的情感态度:

……林黛玉见了,先是欢喜,此后想起众人皆有亲眷,独自己孤单,无个亲眷,不免又去垂泪。

黛玉住在外婆家里,明明身边满是亲眷,但是她说自己没有亲眷,作者以此向读者暗示贾府里的人对她不好。林黛玉为什么会感觉到自己孤单?那是因为满贾府里面只有她一个人姓林,而且被周围的人不断地强化、不停地提醒。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这种小儿科的谎言,没有骗到黛玉倒骗到了许多的读者。

大家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如果贾母真的只疼爱贾敏,她为什么会抛下贾敏千里迢迢的随着儿子们进京呢?借口自己晕车晕船不能长途跋涉,留在老家陪女儿不好吗?并且年龄大了,百年之后也方便安葬!

林如海病重,给林黛玉捎信让她回家,黛玉最终见了父亲最后一面;说明贾敏病重时,也曾给贾母写信,但是贾母以路遥人老为由终究没去。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迟到,及至到场后又哭又笑的仿佛戏精加身,贾母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意思是她一滴多余的眼泪都不愿意为她的女儿流。

为什么宝钗叫宝姑娘不叫薛姑娘而黛玉却被叫林姑娘


最怪异的是,林黛玉的整个童年期间,大概贾敏与贾母可能都没有通过信。否则的话如果贾敏给贾母写信,对于唯一的女儿也肯定会谈及一些,比如说些“黛丫头会走路了”或者说些“黛玉会叫爹妈了”“黛玉会叫姥姥了”。(这个假设太可笑了,因为贾母不是姥姥,她是“老祖宗”、“老太太”。如果贾敏给她写信说“黛玉会叫老太太了”、“黛玉会叫老祖宗了”……)

或者即便通信,贾敏因素知贾母不喜欢女孩子而从不在她面前提起黛玉。所以不管以上哪一种情况就导致了贾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唯一的亲外孙女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姓林,所以才会随口称呼了一个“林姑娘”。

《红楼梦》第三回宝玉问黛玉:“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表明宝玉一直都不知道他的表妹叫什么。事实上,在此之前,贾府里没有一个人叫过黛玉的名字:那几个在台矶上闲坐着的小丫头口里说的是“林姑娘到了”;贾母嘴里称呼的是“远客”“外客”;邢夫人称呼她“姑娘”

所以实际情况是,在宝玉问黛玉的名字之前,贾母以及贾府里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黛玉叫什么。

所以,贾母独爱贾敏是贾母撒出的第一个的谎言。

为什么宝钗叫宝姑娘不叫薛姑娘而黛玉却被叫林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宝玉   外姓   外客   奶娘   亲眷   远客   姑娘   红楼梦   姨妈   池塘   老太太   外婆   丫头   父亲   女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