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是师长他是班长,48年后师长成副国级,班长却是正国级

从1930年的反围剿到1936年长征的胜利,这六年间,红军度过了非常艰苦的探索开拓的阶段。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大围剿行动,红军战士们并肩作战,彼此之间是背靠背、最值得信任的战友。

在漫长的长征途中,横渡大江、爬雪山、过草地,战士们彼此互相扶持着前进。最终顺利到达陕北。

共同经历过这段艰苦岁月的战士们,对与他们并肩同行的战友们往往具有特殊的感情。当国家安定时,他们再次谈论起这段经历,总会感慨万千,有说不完的话。

当年他是师长他是班长,48年后师长成副国级,班长却是正国级

陈锡联和李德生这对并肩作战的战友,初遇时,陈锡联是师长,而李德生是班长。在四十多年间,两人彼此互相扶持,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陈锡联的革命生涯

1915年,中国正在进行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导力量。在这一年的一月,陈锡联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

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骤然失去顶梁柱的陈家雪上加霜,生活更加艰苦,朝不保夕是常见的状态。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小小年纪的陈锡联就去给地主放牛、打短工来补贴家用。

当年他是师长他是班长,48年后师长成副国级,班长却是正国级

陈锡联知道,在贫苦的农村里,有很多家庭都是像自己家一样,吃不饱、穿不暖,生活艰苦。他非常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奈何找不到方法。

非常幸运的是,红军的到来,给陈锡联带来了希望。红军到达湖北黄安后,让长期被地主剥削的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给农民的生活带来的曙光。

红军“解放农民,带领着农民群众摆脱贫困”的思想使得陈锡联产生了要加入红军的想法。这一年,他只有十四岁。

当年他是师长他是班长,48年后师长成副国级,班长却是正国级

参加红军之后,陈锡联被编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不久之后,他就跟随着部队一起去解放更多地区的穷苦农民。

1930年,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大肆围剿红军,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陈锡联并没有退缩,而是一直活跃在斗争的前线。

在多次的反“围剿”战役中,陈锡联不断积累作战经验。通过对作战经验的积累和总结,陈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作战方法。因为出色的作战能力,陈锡联的职位不断提升。1933年,陈被任命为红军第10师的师长。

当年他是师长他是班长,48年后师长成副国级,班长却是正国级

陈锡联成为红军第10军师长没多久,部队里就来了一位名叫李德生的传令兵班长。陈、李两人相遇、相识、相知、相伴,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德生的革命生涯

李德生的经历也颇为传奇。1916年,李德生出生在河南省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里。虽然李德生的年龄比陈锡联还小一岁,但是,李德生参加革命的时间更长,他在1930年就开始参加革命工作了。

当年他是师长他是班长,48年后师长成副国级,班长却是正国级

参加红军后,李德生就参与了黄安、苏家埠等著名的战役。然而,战场上的意外总是发生得触不及防。在跟随部队前往川陕苏区执行作战任务时,李德生身上多处被子弹击中,伤势严重。

经过军医的抢救后才得以保住生命,但是却落下了左手残疾的后遗症。休整半年之后,李德生再次返回部队继续参与作战。因为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被任命为师交通队的支部书记。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在懋功,李念、张国焘等领导人们讨论着红军的行军计划。其中,张国焘等人主张红军南下。而李德生等人则持着相反的态度。

当年他是师长他是班长,48年后师长成副国级,班长却是正国级

因为坚决反对南下的提议,李德生受到张国焘等人的打压。因为一个非常小的错误,从支部书记被降职为传令兵班长。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陈锡联领导的部队。

陈锡联知道了李德生的经历和遭遇之后,就经常找李谈话,希望他不要因为被降职而产生思想负担。在相处之中,陈锡联慢慢地发现了李德生出色的作战指挥能力,对他很是看重。

为了让李德生充分发挥他的天赋和能力,陈锡联经常传授一些他自己的作战经验和战斗技巧给李德生。陈锡联无私地将自己独特的经验传授给了李德生,既让李得到了成长,也为中国军队培养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将士。

当年他是师长他是班长,48年后师长成副国级,班长却是正国级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陈锡联所在的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在陈的推荐之下,李德生被任命为特务连的连长。

战功赫赫

陈、李两人共同参加了多场战役。两人非常地熟悉,在战场上配合默契,整体表现非常地出色。因为有着极高的作战天赋和领导的悉心教导,李德生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地优秀,受到了多次表彰。

从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抗战,陈、李两人都是彼此最好的伙伴。1946年,内战爆发。两人依旧在一起执行作战任务,共同为解放战争做出贡献。

当年他是师长他是班长,48年后师长成副国级,班长却是正国级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陈锡联和李德生两人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国家决定对将士们授予军衔。李德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陈锡联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在军衔授予典礼上,李德生亲切地称呼陈锡联为“老首长”,以此来表达“老首长”对自己教导和提拔的恩情。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些具有赫赫战功的老革命者们仍在继续为国家作贡献,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当年他是师长他是班长,48年后师长成副国级,班长却是正国级

1973年,陈锡联当选政治局委员,官至副国级。也是在同年,李德生则被选为政治局常委,官至正国级。

虽然官位比陈锡联高,但是,在李德生的心里,陈锡联永远是自己的“老首长”。因为陈锡联无私地教导和帮助过他,李德生对陈非常地尊敬。在退休之后,李德生经常去看望自己的“老首长”陈锡联。

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在北京病逝,享年八十五岁。李德生得知陈病逝的消息之后,痛哭不已,并亲自前去吊唁。

当年他是师长他是班长,48年后师长成副国级,班长却是正国级

革命英雄们为国奉献的大义值得我们铭记,他们彼此之间真挚的感情也值得我们称赞。人们常说,英雄是可爱的。的确,英雄的可爱之处,在于他们的无私、真诚、热烈的情感和高尚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解放战争   班长   抗日战争   传令兵   军衔   战功   作战   首长   师长   红军   战役   艰苦   部队   当年   年后   农民   经验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