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文|若水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厨子)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这段文字,出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英子与父母

林海音,小名英子,13岁那年,英子小学毕业,父亲连她的毕业典礼都来不及参加,就被肺病夺走了生命,英子的快乐童年戛然而止,成为她人生中不可忽视的转折。这个转折前后,英子都经历了什么?

1,

祖籍台湾的英子,1918年,生于日本大阪。当时台湾是日本殖民地,学校推行日文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爸爸不甘心在日本统治下被奴役,于1917年飘洋过海去日本发展,做网球拍线和缝衣针生意。三年后,因不善经营,生意不景气回到台湾。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英子5岁,刚到北京

5岁那年,英子在爸妈的带领下辗转来到北京。爸爸在北京邮电总局找到工作,一家三口落脚北京后,英子的小叔也在父亲的帮助下,由台来京,进入邮局工作。

英子的爸妈爱孩子,所以10年里生了7个孩子。在英子的记忆中,妈妈一年到头几乎都大着肚子。在物质匮乏年代,英子很期盼妈妈生孩子,每逢这时,家里就有香喷喷的吃食,这些都是英子爱吃的小零食。

爸爸疼爱每个孩子,下班进门脱掉帽子,就逗孩子玩。小时候,只要爸爸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孩子们就伸手求抱。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英子与弟妹

英子从小爱观察,爱思考,对英子爱看书的要求,爸爸从来都是无条件支持,不管订阅什么杂志,爸爸欣然应允,以致开家书店或文具店是英子打小的愿望,多年后,英子果真在台湾开了一家出版社。

幸福有时会在如日中天时,戛然而止。

那年,英子的小叔利用工作之便做抗日工作,被日本人残害。英子的爸爸伤心过度,肺病复发吐血不止,不久去世。留下29岁的妻子,13岁的英子和6个年幼的弟妹。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英子父亲,名叫林焕文

2,

父亲去世后,祖父曾写信让英子母女回台湾,但英子不想回台接受日本教育,母亲也不想回到束缚的传统大家庭,母女决定:留在北京

父亲去世第二年,英子的一双弟妹因病夭折。在别人还需被照顾的年龄,十几岁的英子已经像个大人,负起了一个父亲的责任。她将弟妹的未来安排得井井有条,母亲凡事也爱征求英子的意见,英子一下子成长起来。

在弟妹心中,英子是父亲般的存在,他们爱英子,更敬重她。而在母亲的意识里,英子显然充当了丈夫的角色。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父亲去世后,英子与母亲,弟妹。(右一为英子)

因为经济原因,英子从北大附小毕业后,进入学费优惠的春明女中。女中毕业后,正逢著名新闻人成舍我先生创办北平新闻专科学校(简称‘新专’)。在这里,学生不用交学费,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在报馆实习,更有机会毕业进入报馆工作。想着自父亲去世,只有靠微薄的抚恤金维持生存,又有4个弟妹要培育,加上自己对新闻的热爱,英子自作主张报名新专。

进入新专,是影响她人生的重大决策。

在这里,她遇到一生鹣鲽情深的爱人夏承楹,那年英子22岁,夏30岁。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英子与丈夫夏承楹

英子被分到报馆跑采访时,北师大外文系毕业的夏承楹已是这里的编辑。她与他共用一张办公桌,一间抽屉,他们,一个白天外出跑新闻,一个坐班当编辑。

夏承楹出身忠厚传统的书香家庭。父亲举人出身,曾任国会议员,财政部次长及国务院秘书长,精通诗文词曲,晚年曾在北师大教授诗词。在晚辈心中,这是一个思想极其开明,勇于吸纳新观念的长辈。英子的婆婆,虽不识字,但出口成章,随口就是爽口的民俗谚语。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英子的回眸一笑

英子比对方小8岁。无论教育,知识水准,家庭环境,夏承楹都比英子优越,但他们两个坦然交往。英子打心眼里对夏的学问,正直正派由衷佩服,夏对英子的自立自强,赚钱养家,彻底折服。

英子的恋爱史,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精彩。

多年后,英子回忆道:

别人恋爱,这个那个的,我们没有。人家说,你一定有很多人追求,其实,我不是随便让人追的。我们就是两个人在一起,他写,我也写,志同道合

3,

在北京生长,恋爱结婚的英子,在30岁那年又一次经历人生转折。

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英子在台湾的亲人期盼她的回归。而大陆这边,国共两党内战蔓延,局势极为不稳,北京也是人心惶惶,英子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去台湾暂避形势。

这一去,山高路远,两岸阻隔,多年音信全无,长达五十年。

在台湾的那些年,英子与爱人生活上相互关照,事业上相扶相携。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夫妻忙里偷闲,度个假

也许是遗传了母亲热爱美食,开朗乐观的优点。英子生了4个孩子,生一回胖一回,身材发福。有朋友劝她应该节制饮食,不然会一直胖下去。英子毫不在意,“每天有这么多事要做,我不能委屈我的胃。”

因为热爱,所以英子是家里的主厨。相反,生性爱静的夏承楹很少下厨,他把厨房,家务,每月的薪水交给英子打理,从不批评或干预。但每年夏承楹煮酸梅汤时,英子全力配合,让丈夫大展厨艺。“夏先生的酸梅汤”,在当时的文坛圈相当有名。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英子夫妻情深

英子与丈夫因一起工作而相恋结合,远走台湾后,两个人又因工作结成了多年同事关系

1948年来台,因威望能力俱佳,丈夫进入《国语日报》工作,先后任编辑,总编辑,一直做到社长,发行人,直到退休。

次年中旬,英子也进入《国语日报》任编辑,像多年前在北京一样,她与丈夫又成为同事,一起为被日本占据50年后的台湾推行国语而努力。

1955年,英子出版了第一本书《冬青树》,其中收集了部分散文及小说。她请丈夫为她作序,夏承楹的序写得坦诚动人,他说,结识林海音(英子)是自己生命中最大收获

他写道:

当风雪之夜,我们听着炉上嗡嗡的水壶声,各据一桌,各书所感。偶然回头看看床上熟睡孩子的苹果脸不禁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此情此景,此际只有于回忆中寻求了……对这位我的写作、编辑与共同生活了17年的好伴侣,聊表敬意。

4,

1953年底,英子生下小女儿刚满月,开始到《联合报》副刊工作。英子名气大,写文好,人漂亮,工作能力强,给副联注入了新活力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英子与小女

在英子接编副刊后,浓浓的文学味,文艺味突显,不仅为读者打开一扇国际文坛视窗,也提供给翻译家或文学家一块发表的园地。

可以说,英子主编的副刊时代最让人好怀念。她能迅速发掘出作者的才华与潜质,鼓励初写者的热情。正如台湾著名作家黄春明说:

一个刊物的编者,无形中掌握了初学之人的写作生命,我就是那么幸运碰到林海音女士,要是碰到另一个编辑,我真不知道我现在是干什么的……

只是意想不到的事在悄然发生。

1963年,英子在主编的副刊上刊出一首小诗,被台湾当局认为映射当权派,为不连累报社,英子当即辞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辞职让英子有了一个新决定。她认为,人过45,如果要工作,就要自己创业或做自己喜欢的事。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工作中的英子

于是,英子投入另一项工作,开始整理丈夫多年来的报刊专栏,结集成书。在自己48岁这年,英子创办了一份杂志:《纯文学月刊》。但这份文学性浓的刊物,终究没有打开销路,4年后停刊。

当时台湾只有3本纯文学杂志,只有英子创办的这本完全走上经营轨道,并正常运作。虽然停刊,但这份刊物却被台湾文坛铭记。

之后的英子,一心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一如既往,出版社与英子做事风格一样,声誉很高,招牌很硬,规矩很严,处事公平。出版社对于作家的待遇丰厚,很多著名作家甘心情愿将书交给出版社,交给英子,他们踏实。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英子作为访问学者,与夏志清合影

写在最后

英子一生事业有成,婚姻美满,温暖和谐的家庭是她的工作支柱,无论再忙,与家人朋友团聚是她生活中顶顶重要的一部分。

有人说,英子的家是半个世纪里“台湾的半个文坛”。在英子家,爱写作的人,如沐春风;不写作的人,好似穿越一道光,从此变身文人,甚至入了文坛。

《城南旧事》:爸爸花儿落了,13岁英子是父亲是丈夫,经历什么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代表作《乡愁》

诗人余光中说起自己执教港大那些年,每次回台北都有一种“好像到了英子家,才像回到台湾,向文坛报了到”的感觉。英子与丈夫,像两块极强磁石,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友谊。

英子这一生,活得踏实向上,生如夏花般灿烂,一如《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留给后人无限美好追忆。


生活就是照妖镜,在情感故事中领悟成长。

「涓涓意念,终汇成河」

城南旧事 ¥11.8 购买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丈夫   父亲   爸爸   报馆   纯文学   副刊   弟妹   台湾   日本   文坛   旧事   城南   北京   花儿   母亲   编辑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