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英子的私宅,是“台湾的半个文坛”,余光中回台必去

文|若水


《城南旧事》英子的私宅,是“台湾的半个文坛”,余光中回台必去

余光中这首诗耳熟能详,被选入中学语文

1974年,46岁的诗人余光中由台赴港,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在执教11年时间里,每次回台,必来“这里”与文友聚会。他有一种感觉,好像到了这里,才像到了台湾,向文坛报了到

这里就是“夏府”。半个世纪之久,这里被人称为“台湾的半个文坛”。写作的人来到这里,如沐春风;不写作的人,好像穿时越光,从此敲开写作门。

夏府的女主人叫林海音,就是《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当年,5岁小英子飘洋过海随父母来到北京,度过了童年,青年,结婚生子,直到将近30岁返回故乡台湾。

回到故乡台湾后,英子的人生仿佛开了挂:编辑做得呼风唤雨,出版做得英姿飒爽。英子在台湾经历了什么?又是靠什么将台湾文人凝聚在自家客厅?

1,北平工作生涯,为开挂人生奠定基础

英子由新闻专科毕业后,被选入《世界日报》做记者,采访文教和妇女新闻。


《城南旧事》英子的私宅,是“台湾的半个文坛”,余光中回台必去

成年后的英子,风华正茂

工作上,恩师成舍我要求严格,稍有差错,便会痛批英子。英子知道自己被选出来跑新闻,是恩师对她的信任,做好工作责无旁贷,这种想法养成英子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

恩师严厉,但师母萧宗让却极为随和。师母与人无争,毫无傲气,每次参加社会活动,总是带上英子。这不仅开阔英子的眼界,更练就她豁达豪爽的内心和处事风格。


《城南旧事》英子的私宅,是“台湾的半个文坛”,余光中回台必去

英子夫妇与恩师成舍我(左一)

2年后,卢 gou 桥 事 变,报刊受事态影响暂时停刊。赋闲在家的英子,经公公介绍到北师大图书馆编目部门工作。有次英子看到一本《海潮音》,觉得很好听,便为自己取了笔名‘海音’。自此,英子出现在报刊杂志上的的文字均署名海音。后来在长达8年的图书馆工作中,英子博览群书,养成了搜集资料、保存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这段经历,英子的文风发生了本质变化:逐渐由新闻习作走上文艺写作。

1945年,抗zhan 结束,《世界时报》复刊,英子重新回到报社。但国内局势愈加不稳,英子夫妇做出一个决定:暂回台湾。1948年冬,英子一家飞抵台湾。

2、10年副刊编辑,台湾半个文坛人心所向

刚刚回到祖国怀抱的台湾,语言方面可谓是百废待兴。


《城南旧事》英子的私宅,是“台湾的半个文坛”,余光中回台必去

英子与丈夫夏承楹

初回故乡,英子忙着随母亲拜访亲戚故友,丈夫夏承楹凭借一肚墨水进入《国语日报》工作,英子则于次年进入,他们像在《世界日报》一样又成了同事。对于这份工作,生性不爱搬家,不爱换工作的夏承楹一干就是一辈子,一直做到发行人、社长,为台湾推行语文教育奠定了扎实基础。而英子6年后,因产女离开《国语日报》,再入职场却是《联合报》主编的‘副刊’,简称“联副”。

“联合报来了林海音,编辑部轰动,因为海音是美女,讲话又好听。”当年《联合报》总编辑刘昌平先生回忆道。

英子在“联副”的出现,不仅引起轰动,还引发了副刊风格和内容的变化:刊物风格少了八股和宣传味,多了文学和艺术味;内容不仅介绍国内文学,还介绍国外作品及动态。不仅为爱好者提供了一块发表作品的园地,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国际文坛视窗。


《城南旧事》英子的私宅,是“台湾的半个文坛”,余光中回台必去

中年英子在台湾

英子不仅约稿能力强,而且性格豪爽,人缘极好,几乎没有约不到的稿子。在这里,她不仅网络了在台的一大批优秀作家,比如,洪炎秋、余光中、冰心、聂华苓等,还为台湾文坛发掘了大批新人,如钟理和、黄春明、隐地、林怀民等。

英子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直到1963年4月因意外向报刊提出辞职。

3、独具特色的《纯文学月刊》和纯文学出版社

从“联副”辞职后,英子萌生要做一份自己的事业。1966年9月,年近50的英子,与几个文学爱好者策划创办了《纯文学月刊》。这是英子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当时的台湾有3本文学性杂志:除了英子这本,还有白先勇等人创办的《现代文学》和尉天聪的《文学季刊》。

虽然,这份杂志因销路不畅在4年后停刊,但它在台湾文学杂志上却有着重要地位。

英子这一生,写作是她的爱好,编辑是她的工作,出版是她的理想。

也许受早年新闻专业或采访工作影响,英子在出版上极富魄力和眼光,她创办的纯文学出版社别具特色。


《城南旧事》英子的私宅,是“台湾的半个文坛”,余光中回台必去

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享誉海内外

比如,在那个大家对出版诗集并不好看的的年代,英子“逼迫”余光中等人找出早年诗作,率先出版彩色诗集,这些作品成为余光中作品中重要一环。比如,她不计利益,为有才华但无钱出版书籍的作家钟理合筹资出版遗著。余光中曾经这样评价英子,

“海音无论编什么都很出色,很有魄力,只要把作品交给她,什么都不用去操心。”

写在最后

物以类聚,英子的做人做事堪称一流,自然吸引的是一流朋友。加上她自身性格豪爽,爱好美食烹饪,常邀朋友到家里吃饭。可以说,英子如一块磁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文友来家相聚。

作家隐地曾写过一篇《到林先生家做客》,他这样记录道,

“若有文友从外国回来,她总会为这些远道回台的老友邀一些作家朋友聚聚,而相聚的朋友,总是由主客点名,主客想见谁,只要把名单开出来,林先生总有办法将主客想见的朋友一一约到。”


《城南旧事》英子的私宅,是“台湾的半个文坛”,余光中回台必去

齐邦媛教授最早将英子的《城南旧事》译成英文版

女作家潘人木每次返台总是兴奋,她说,台北有间屋子灯光特别温暖,灯下有两位可爱老人,他们是林海音夫妇。齐邦媛教授曾在英子家的留言簿上写道,“海音的家是我与文坛的唯一‘聚散地’。”

但是,这样的聚会和温暖于2001年12月1日戛然停止,就在这天晚上,83岁的英子突发心梗去世。

对于英子来说,她的离世就像在一次快乐聚会中站起身,先行离席。但对于台湾文坛来说,英子的家是他们心底永远怀念的地方。

#闪光时刻 主题征文 二期#

生活就是照妖镜,在情感故事中领悟成长。

「涓涓意念,终汇成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台湾   文坛   联合报   私宅   纯文学   世界日报   文友   师母   副刊   恩师   旧事   豪爽   城南   报刊   朋友   作品   工作   新闻   余光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