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安静,就是力量》内向者如何发挥积极的力量!

作者:Susan Cain 苏珊.坎恩

人类的社会开始有了「内向」与「外向」的分野,这样的转变要从1920年代美国商业社会蓬勃发展说起。

在一般传统的礼仪道德社会尚未崩解之前,人与人之间还能保有基本的尊重,即使是内向也不太容易被察觉出来。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但从1920年代开始,为了因应商业推销的需要,外向特质的人就开始被广为地宣扬。

为了能顺利推销自己的汽车及各种工业制品,各大企业都相当青睐外向的人担任业务员的职位,而外向的特质也被赞扬是在社会上致富跟事业成功的关键。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至于内向的人便开始有了磨难性的历史旅程,精神科学家将内向视为一种精神疾病,甚至警告家长小孩从小就不能有内向的征兆出现,有的话要及早"矫正"为外向的性格。

而这样的误会一直延续到今都还没完全厘清。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被误解的童年】

其实书里讲述的这段历史我颇有感触,记得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我比较常安静的在画图,隔壁班的老师见状就跟我班上的老师说我可能有自闭儿倾向,建议我老师将我送去资源班。

还好我的导师没有这样做,然而直到今天我仍旧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为什么性格安静的人要受到如此眼光地看待?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书里讲述到现今所有的教育体系都是以「外向」的孩子为基准而创造的,而美国的小学甚至习惯将六到七个桌椅并在一起,让几个人成为一组,要这些小朋友能适应团体生活。

「内向」的孩子因为不能适应这样的体系而时常感受到挫折或是行为上出现偏差,而这些孩子就会被老师视为"不合群"的问题儿童。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事实上是这些学校没有规划出一个尊重「内向」孩子的教育空间,不过这也是长久社会对于「内向」偏见所致。

回想起我小学五六年级时,班主任也是将班上的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间每周都有竞赛,分数第一名的小组每人可以获得奖品。

因为我生性比较内向,反应也比较迟钝,同组的成员都觉得我是在扯他们后腿,所以我时常成为众矢之的。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我开始转为不喜欢班上的体系,而老师也将我的行为视为「不合群」,时常找我家长会谈。

其实从这件事情开始我也认为自己是很差劲的人,长久活在颓丧的情绪中,直到过了十几年的现在,我从中这本书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本来就蕴含很大的缺陷,对于当年的委屈也稍稍释怀了一些。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内向不是精神疾病】

即使到了医学观念进步的现在,还是有父母将内向视为一种精神疾病,急着将小孩送往精神门诊,希望医生能把孩子「矫正」成外向的性格。

书中作者所访问的精神科医生表示,曾有家长把内向的孩子送到他眼前,希望医生能帮他们把孩子「矫正」成外向的个性。

医生跟这对父母详谈到,其实内向的孩子本身就有不输外向孩子的优点,医生还从他们的孩子上挖掘到一些特殊的天份。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然而那对父母知道有另外一位精神科医生,愿意帮他们把孩子矫正成外向的个性,所以又将他们转诊到那位精神科医生。

原本的医生开始担心起那个孩子的状况,一来他的天赋很有可能因此被埋没,二来还有可能产生「医源性问题」,本来没有问题的疾病会因为诊疗而出现另外一种症状。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内向」本来就不是精神疾病,内向的人是因为天生脑部「杏仁核」过于敏感所致。

杏仁核过于敏感的人会对于周遭环境太过敏感而产生不适的感觉,比如说过于喧嚣的场合、责骂声等等,痛觉也是比一般人敏感。

内向的人精力消耗的速度也比较快,所以做事情的进度上也会比一般人慢上一些,因为他们必须比外向的人花更多精力调适外来过多的刺激。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若自己的孩子本身是内向的性格,精神科医生会建议家长不要强迫他们融入一个为数众多的人群,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去慢慢适应少数朋友的交情。

时常有人误解内向的孩子不擅长交际,但事实上这些天生怯向的孩子不需要数量太多的朋友,重质不重量是他们因应人际关系的对策。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社会对于外向性格的迷思】

传统社会企业比较习惯于将外向的人安排于领导阶级的职位,因为他们有很好的口才跟相当积极的个性,老板认为这样的人才会为他们带来很多的业绩跟成功。

不过根据科学家发现,其实让外向的人来担任领导阶级,出的错误比内向的人还多。因为外向的人口才优异善于说服别人,但即使外向的人很会说话,但从中提出的建议不见得都是对公司有利的。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科学家举出一个会议的情况当作例子,一个会议上大家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善于说话的同事身上,因为他热情十足地说话技巧能唤起大家精神上的集中。

而内向的人比较倾向于深思熟虑之后才提出建言,但容易紧张的他们在会议上难以开口,所以老板或是公司的人常会忽略内向的人的存在。

但因为外向的人太擅于说话,很难让人从中察觉出一些错误的地方,而且过于积极的性格还可能会让公司付出大小不一的代价。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科学家统计过后,发现在美国能成功的企业领导阶层的人,大部分都是内向的人,因为内向的人比较擅于聆听,他们也很能接受不同长才的人在公司发挥他们的天赋。

书中以2008年发生的金融海啸为例:华尔街的大环境中,习惯雇用相当外向且个性很积极的人作为领导的决策者,他们规划投资时常忽略一些潜在的风险。

然而华尔街一些比较内向的律师团检查出华尔街文件中一些不寻常的数字,当这些律师团提出警告时,华尔街的领导阶层却没当一回事。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结果之后就真的因应了当初律师团所发现的不祥之兆,而股神巴菲特因为内心的个性而谨慎地评估了投资环境,所以才能避开了这次金融海啸。

外向者因为脑中较缺乏多巴胺,所以他们必须时常找寻外来的刺激来来促进脑内多巴胺的分泌。

所以他们有时候积极到忽略了一些潜在的危险性,因为他们必须借此来满足脑内的报偿机制,也难怪科学家会惊呼:「若全世界的人都是外向的人,那世界就完蛋了!」

一般人会以为外向的人会比较适合做业务员,但事实上内向的业务员业绩会比外向的来的好。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因为内向的人擅于聆听,他们会先听取客户的需求在做业务推销上的建议。而外向的业务员则是积极的想要说服客户购买她推销的产品,若有接过一些业务推销的电话,你应该多少都会体验到积极业务员所带来的压迫感。

【团队合作扼杀创意】

一般来说许多人相信团队的脑力激荡,可以有效率的提出许多很好的建议,但经过科学家的统计,团队合作激荡出的创意没有比各人沉思来的好。

会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跟团队讨论的运作方式有关。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一来在团队中若有人提出创意,即使被采纳了也很难被人记住其贡献性。

二来若内向的人在会议上提出自己的建议跟看法,很多时候都会被外向的人纳入为自己的想法,所以内向的人会怯于在会议上提出自己深思熟虑过后的想法。

所以久而久之在脑力激荡上每个人会越来越习惯于提出一些没有深思后的建议。

一家好的公司要能为内向的员工规划一个有隐私的工作区域。

与贾伯斯创办苹果的「沃兹尼克」,要离开惠普之前挣扎了相当长得一段时间。因为惠普能提供他充分的隐私空间,让相当内向的他可以避免一些干扰,尽情创作他所构思的电子设备。平常也只需要在酒会跟同事交流,不需要时时刻刻相碰面,而苹果没有办法提供这样的需求。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一般来说内向者都相当擅长聆听,他们不会相当急促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外向者因为个性相当积极,时常没有空档让内向的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因为外向的人不习惯等待,他们希望时时刻刻都可以处在一个情绪旺盛的状态。

【并不是要贬抑外向的人】

其实说这本书并不是要挞伐个性积极的外向者,当然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形形色色的人。

内向者被污名化尽一个世纪,在这之前许多内向的人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随着一些科学家开始着作一些位内向者平反的书籍之后,越来越多内向者表示终于能忠于自己的本性而感到欣慰。

从戴尔卡内基以来,许多增进人际关系的课程都教导我们要用积极而热情的性格说话,避免将我们内向而敏感的那一面显露出来。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似乎没有课程是讲到如何忠于自己的个性而让生活更美好,事实上大部分内向的人都擅长于在冷静的情绪中沉思,他们很难用活跃的肢体跟语言来吸引群众的注意。

当内向者在一个长期被建构于外向者的社会生存时,会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开始罹患一些焦虑的精神疾病。

而美国以往的社会会将内向视为一种精神疾病,所以药商会推出许多声称能「治愈」内向的药物。不过就如本书作者所言,要矫正一位内向者的个性,跟要把同性恋矫正成异性恋一样是没有意义的。

《安静,就是力量》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书中有提到一位教授的天性是内向的,但在一场演讲中他难得露出较为开朗的性格,所有的听众就误认为那是他原本的性格。

所以他开始长期假装他是外向的性格,长久得一段时间后他的心里跟生理出了很严重的状况,让他不得不暂时休止教学工作很长一段时间。

若外向者能在社会上完全地忠于自我,那内向者应该也有同等的空间,我们所要争取的也就只有那么微薄的一点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华尔街   因应   创意   业务员   科学家   精神疾病   安静   敏感   独特   性格   说话   优势   力量   医生   领导   激情   建议   孩子   社会   个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