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犯错,家长就纠结了,到底该怎么办

文/玲珑 原创首发

1.

一早上,女儿就犯错了。

到学校后发现忘带软尺。第一节课就是数学课,马上要用。

女儿马上用电话手表,发语音给我,没有得到回复。立马又打电话给我。还是没接。她忐忑不安。

这一切我都不知道,因为手机调静音。等到忙完拿起手机已经8:20,女儿语音说让我中午送软尺过去根本来不及。

我发语音告诉她,我现在送过去,同时留言给数学老师。

紧赶慢赶到学校,还好刚开始上课。

见面后,女儿一脸高兴,没想到我会给她送过来。又吐着舌头,有点不好意思。我只平和地说了一句“以后别再搞这种事了”,摸了下她的额头。然后女儿就蹦蹦跳跳进教室了。

我想,她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也知道愧疚了。我又何必多言呢?

如果是你,遇到这种事会不会暴跳如雷?

虽然昨天我已经叮嘱她自己收拾好书包,做完作业,她还是漏掉了。

女儿的书包我一直主张让她自己收拾,第二天上学要用的都自己准备好,上学的人是她不是我。

放学后,我和她聊了下。

我:妈妈手机调静音,早上没有听见。怎么没有打电话给奶奶或爸爸呢,。

女儿:我怕他们骂我,她们太凶了。

你看,因为平常孩子一犯错,爸爸和奶奶态度比较严厉,不允许她犯错,孩子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根本不会找他们。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纠结了,到底该怎么办


孩子都是趋利避害的,预想到的结果她不想面对,就会回避。

孩子一犯错,父母就责骂,凶的不得了,声音嗓门那么大。那一刻孩子只有害怕,并不不会知道自己哪里错了,更不会去想怎么解决问题,避免以后再出现失误。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纠结了,到底该怎么办


2

《爸爸去哪儿3》有一期,夏天和大俊一同守护冰淇淋,不能被别人吃掉。结果两个孩子没有抵制住诱惑吃掉了冰淇淋。而最有意思的是两个孩子吃掉冰淇淋后的不同反应。

夏天很坦然,向村长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大俊则因害怕父亲的批评,一直吓得躲在柜子后面。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纠结了,到底该怎么办

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两个孩子在犯错误后会出现两种既然不同的反应?

原来,夏天的爸爸夏克立总是很耐心地教导她,就算是惩罚也会讲道理。告诉她哪里错了,并且愿意和她一起承担做错事要承担的后果。

而林永健则相反,面对孩子的错误,严厉地批评!竟然还恐吓性地说:爸爸不管你了,你自己考虑考虑!说罢,真的丢下他,自己上楼梯了!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纠结了,到底该怎么办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试错学习理论”实验

将一只猫放进了笼子中,在笼子的外面放上鱼、肉等食物。笼子里面有一个踏板,只要猫踏上踏板,笼子的门就会自动打开,它就能跑出笼子吃到食物。

刚开始,笼子中的猫想吃笼外的食物,但是出不去,它上蹿下跳直到不小心触动了机关,才跑出笼门吃到了食物。

接着他又将猫放进笼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并且记录下猫每次从笼内逃出来所花的时间。

他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猫从笼内逃出来的时间在不断缩短。最短的一次,猫刚刚被放进笼内,就能够开启机关。因为你它已经学会了开门的方式。

通过实验,桑代克提出学习过程就是通过不断尝试,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当错误减少直至消失的时候,学习就得到了成果,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试错理论”。

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允许孩子犯错,犯错也是一个不断尝试和学习的过程。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纠结了,到底该怎么办


3.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孩提时代,孩子最具可塑性,所以要给他充分的机会去尝试、去发现,鼓励并允许孩子犯错,努力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清障工”。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是严厉型和娇纵型的,严厉型的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上对孩子的要求都非常严格,都要按自己的要求来.

《小欢喜》中陶虹扮演的宋倩就是典型的严厉性父母,不给孩子一点私人空间,不允许孩子犯错,要求孩子必须优秀。常年保持年级第一的英子偶尔掉到第二名,都会被母亲讥讽“你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好高兴的”。孩子梦寐以求想上南大的天文系,就是为了远离父母的控制。付出了这么多,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心不心酸?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纠结了,到底该怎么办

而英子的爸爸乔卫东却是典型的娇纵,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买,孩子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家里装修成星空馆,买8499元的乐高给英子,帮助孩子逃学给老师打电话请假……

夹在严厉的母亲和娇纵的父亲中间,英子最后崩溃跳河。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纠结了,到底该怎么办


我们不要做严厉的父母,也不要做娇纵的父母,而是和善而坚定---态度和善,却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能和孩子做朋友,又能很好的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方圆就是理想的父母的样子。

白岩松说:“如果成长永远是一个模式,顺理成章、洁白无瑕、阳光灿烂,那不是成长。成长应该是立体的、真实的,不断犯错误的。

对孩子多一点宽松,允许犯错。只有多尝试,多犯错,才会找到出口。

孩子犯错时,切记不要在公共场合打骂羞辱,孩子也会有羞耻感。

郑渊洁说:彻底毁掉一个孩子的杀手锏,就是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纠结了,到底该怎么办


家长应该做的,是在原则范围内允许孩子自己去体验和“犯错”。因为犯错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环节: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李嘉诚曾经说过:“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 而父母最好的爱是得体的退出和放手:不要剥夺孩子“试错”的机会,让孩子走自己的人生路,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世界。

犯错时,我们先放下“大道理”,先给予对方情感上和心的支持。多倾听,少批评。

我们的陪伴和愿意聆听的态度,有时比语言的教育意义大得多。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纠结了,到底该怎么办


只有先解决孩子情绪,我们才能心平气和的谈一谈,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执行人是孩子。

任何人,即使是小孩子,其实都是知道“好赖”的。孩子犯错,他们自己已经处于情感受挫的状态,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先给予他支持,让他“爬出”这份受挫情感,等到情感平复了,再教育。

现在允许孩子犯错,以后才能少犯错。

现在不允许孩子犯错,以后犯错的成本会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软尺   放进   孩子   不允许   笼子   冰淇淋   严厉   爸爸   食物   家长   女儿   父母   错误   发现   情感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