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门学霸到两院院士,中国科研脊梁麻生明演绎励志的科研人生

他热爱化学,17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取浙江大学化学系,四年来,艰苦努力,专注学习,毕业时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他培养莘莘学子,博士毕业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他投身于中国的科研事业,担任我国的金属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2008年,他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几十年来的辛勤耕耘,不仅让他在科研事业方面不断进步,同时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

从寒门学霸到两院院士,中国科研脊梁麻生明演绎励志的科研人生

本期子牙童趣铭人观察,就带领大家认识,中国科学院院士-麻生明,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从小懂事热爱学习

1965年5月29日,麻生明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麻家村,大山之间的村庄,经济拮据的生活,道路崎岖的交通,贫乏稀缺的教育资源。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坚持住学习的初心实属不易,然后麻生明却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步步茁壮成长,一步步扎实自己的根基。

从寒门学霸到两院院士,中国科研脊梁麻生明演绎励志的科研人生

麻生明的父母,不甘儿子像他们一样被困在大山中,希望他能通过努力学习出人头地,能带着他们的希望一步步向前,帮他们去看看外面那繁华,令人向往的世界。

因此,麻生明的父母极其重视孩子的教育,而麻生明也感受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他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去学习,在他看来,不能浪费每一分每一秒,他专注认真,他刻苦努力,他持之以恒,不贪玩,不懈怠,不放弃。

学习之余,麻生明还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爱是双向的,父母为他付出,他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他小小年纪便精通家里的各种家务活,割稻、砍柴、做饭,他样样精通,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活几乎都有他的身影。

从寒门学霸到两院院士,中国科研脊梁麻生明演绎励志的科研人生

16岁时,麻生明考上了巍山中学,即便是家距离学校足足40多公里,麻生明依旧背上二三十斤的粮食、书本走上三个半小时到达学校,为的仅仅是少花一点钱,让父母少操一点心。

学校期间,生活上他朴素节俭,吃自己带的干粮,不多花一分钱,而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对待学习,他却是无比的认真,无比的专注,在获取知识的这件事情上毫不吝啬,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走的人一直是麻生明。

他努力补齐短板,英语不好那就抓紧一切时间背单词,练口语,别的同学睡觉了,他还站在走廊里学习。

从寒门学霸到两院院士,中国科研脊梁麻生明演绎励志的科研人生

然而,只是有勤奋是远远不够的,麻生明还有些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提前了解要学的知识,带着问题去听课。

走出大山考上大学

正是因此,麻生明在巍山中学就读期间成绩优异,备受老师的重视,终于,不负家长和老师期望,他考上了杭州大学化学系,父母希望他走出大山,现在,他做到了!

而这远远不是麻生明的路程的终点,对他来说,这也许是他大展宏图的起点。4年的本科时光给他充足的时间丰满羽翼,四年来他埋头苦干,将专业知识烂熟于心,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能力。

从寒门学霸到两院院士,中国科研脊梁麻生明演绎励志的科研人生

本科毕业后,成功考入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并师从有机化学家陆熙炎院士,研究生期间,麻生明跟随导师进行了一项又一项的课题研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难关,两年后,他获得了硕士学位,四年后,获得博士学位。

但是这些功名并不是麻生明所追求的,他热爱化学,热爱自己的事业,更想以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的像自己一样渴望知识的学生,

也正是如此,博士毕业后,麻生明就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任教,传播知识,培养新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从寒门学霸到两院院士,中国科研脊梁麻生明演绎励志的科研人生

在麻生明任教的期间,1991年他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以表彰他的杰出贡献。而在此期间,他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知识的海洋远比自己想象的浩渺无垠。

出国留学

次年九月,麻生明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这次他前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从事自己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1993年,他又登上了前往美国普渡大学的航班,仍然从事研究工作。几年的研究时光,也许在外人看来是枯燥无味的,但在麻生明眼里,那便是自己的信仰。

从寒门学霸到两院院士,中国科研脊梁麻生明演绎励志的科研人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家看到了他的努力,了解到了他的奉献,1995年,麻生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这无疑是国家对他的认可,对他的支持,为他保持初心,不放弃自己的研究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学成归来为祖国做贡献

两年后,他学成归来,继续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他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一步步担任了副研究员,研究员,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这是能力的体现,更是奉献精神的传扬。

2000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提出了“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麻生明被任为首席科学家之一。

从寒门学霸到两院院士,中国科研脊梁麻生明演绎励志的科研人生

五年间,他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担任浙江大学教授。2005年,麻生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0岁的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一位院士

专心研究的同时,他也不忘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麻生明先后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浙江大学理学部主任,复旦大学教授。

相信众多的莘莘学子,必将在他的讲授中,爱上化学,爱上研究,像麻生明一样,一心一意扑在祖国前进的事业上。

在此不得不提到的是麻生明的超人毅力。在有机化学中,“联烯”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分子结构,在麻生明之前,人们对次此观点不一。

从寒门学霸到两院院士,中国科研脊梁麻生明演绎励志的科研人生

有人认为这种物质存在,有人认为这种物质极其不稳定,因而对此敬而远之,在被众多科学家“抛弃”之后,麻生明毅然决然的捡起了这一难题,投身于研究工作中,研究这种物质的结构,作用,危害。

可想而知,去研究一个只是被人们预测存在的物质有多困难,但麻生明的经历告诉他,不能退缩,几十年前,他能背着几十斤重的粮食走山路去学校,几十年后,他就能顶住他人不信任的目光进行研究。

整整10年,麻生明的研究工作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发现,只要有良好的反应环境,加上金属催化剂的“大力扶持”,麻生明成功发现了一般方法难以合成的不饱和烯酸及其衍生物的高效合成方法。

从寒门学霸到两院院士,中国科研脊梁麻生明演绎励志的科研人生

这仅仅是他研究生涯中的冰山一角,多年来,麻生明作为项目负责人共发表论文500多篇,取得的专利成果数不尽数,截止到2017年,麻生明培养了70多名博士,6名硕士。

为国家的发展呕心沥血,正像麻生明所言“我愿像徐霞客一样,在科学世界里写写‘游记’,我来过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

为后人做些参考”他无私的的,毫无保留地扑在祖国的研究事业上,被我们所敬仰,被我们所铭记。

从寒门学霸到两院院士,中国科研脊梁麻生明演绎励志的科研人生

对于麻生明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他的实际又给你怎样的启发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院士   中国科学院   寒门   化学系   两院   有机化学   脊梁   研究工作   研究员   上海   中国   祖国   物质   科研   父母   努力   事业   时间   人生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