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一辈子研究一颗"心",大国医师永不能忘

他是我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疾病学家和医生教育学家,更是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名誉所长。

他一生有无数亮眼的头衔,但是他却并不以此为傲,反而更加认真投入到内科医疗以及科研工作中去,将自己毕生的心血投入到这众多的“心”上,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本期子牙童趣铭人观察,就带领大家认识,我国当代心脏病学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教授不平凡的一生。

1924年11月,陈灏珠出生于中国香港,他的家庭条件十分不错,父母对于他的教育也从不吝啬,所以陈灏珠自小的学习成绩就十分不错,个人品德也从那时起就开始培养。

但是陈灏珠的求学生涯却显得有一些坎坷,最初他就读于教会学校,在那里接触到了当时比较先进的西方教育,后来家里人又将他送到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学校。

在这里,陈灏珠充分的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两种知识的交织下,陈灏珠以优异的成绩在1949年正式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

同年,他还被推荐到了原上海医学院附属的中山医院实习,从此陈灏珠便走上了一条以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救治他人的道路。

陈灏珠在中山医院学到了许多的实践知识,在这里他做了几年住院医师后,在即将面临更加细化的专业选择时,几乎没有怎么纠结就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当时并不算热门专业的心脏科。

原来陈灏珠十分仰慕心脏科的陶寿淇教授,在上陶寿淇教授课的时候,他总是能感受到教授的诚意,并且教授没有任何架子待人也很和气,所以他很乐意以后继续追随陶教授一起并肩作战。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陈灏珠跟随恩师的脚步,完成了许多心脏病学上的大突破,这也让陈灏珠更加坚定自己所走的这条路。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医学界有人作出了预言:冠心病有朝一日一定会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健康杀手。

而许多年过去,这个预言已经成为了现实,我国每年约有250万至300万人死于冠心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占据了总死亡人群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冠心病无疑成为了每一位心脑血管科的医生绕不开的一个病题,而陈灏珠也在努力地攻克冠心病这一健康杀手。

1973年4月23日,陈灏珠为病人施行了全国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进行这次的手术之前,没有人知道手术的成功率究竟有多高,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因为我国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常年居高不下,当时国际上最有效治疗冠心病的手术方法持续被西方国家封锁,陈灏珠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用心钻研这一项技术,企图突破技术封锁,救治更多因冠心病而即将死去的人们。

所以在他进行这台手术之前,他的心里也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但是有了办法总要试一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手术完成,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一消息让整个中国的医学界都沸腾了,因为这是我国冠心病诊断水平提高的一大里程碑。

陈灏珠在所有关于造影的材料仅仅局限于文献报道根本没有任何临床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一“临床首例”,这让周围的同事都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陈灏珠自己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么长一段时间,他都把自己锁在实验室,将自己所有的奖励都放在了实验上,为了完美的完成这一“临床首例”。

陈灏珠不知道将这一实验用在动物与实体之间很多次,他做了数不清的造影,准备了一年又一年,努力不会骗人,他成功了,一时间名声鹊起。

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自满,而是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心脏病学的研究中,继续完成自己身为一个医者的本职工作。

陈灏珠完成的另一个医学大突破是在1976年,在1976年以前,中国最常用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品是奎尼丁,这种药品的疗效是当时最明显也是最有效的,所以一直在临床被大量使用。

但是这种药的副作用也极其明显,它会引起恶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死亡。

这样“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药品大家使用起来都是小心翼翼的,这种药带来的死亡前兆被称为“奎尼丁晕厥”,这一症状也是所有心脏科医生的噩梦。

为了解决这一药品带来的严重副作用,陈灏珠再次投入到“奎尼丁晕厥”这一症状的研究中,并且试图解决奎尼丁带来的这一副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大量的细心观察相关的用药规律后,陈灏珠发现,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因为使用奎尼丁而带来的晕厥,但是在用量上还需要斟酌。

于是陈灏珠继续研究,他每天都守在进行了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的患者床前,观察他们的不适症状以及药性,并且积极总结自己观察到的相关规律,并且积极的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最新的用药方案。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发现了,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的相关作用周期,也终于敢大胆的实验,决定注射超过常规剂量十五倍的超大剂量来为患者进行治疗。

这一言论一出,大家都感受到了陈灏珠的疯狂,但是他的治疗对那些患者也确实产生了效果,于是大家选择陪陈灏珠冒险一次,跟随他一起完成这次实验,这一看似疯狂的尝试,确实是国际上的第一次尝试。

几天后,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得到了彻底控制,陈灏珠的这一伟大尝试,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性命,当大家再一次赞扬他时,他却表示自己只是单纯的想挽救这一个个性命而已。

他只想让病人们活下来,其他的他都没有想过,而陈灏珠在医学界的地位也正因为这两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迅速登顶,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他的研究成果

陈灏珠将自己毕生的时间都放在了治疗心血管疾病上,他这些年来发表了论文和学术性文章七百余篇,主编的专著有十二本,参与编写的书籍也有三十余本。

这些书籍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医学学子们,让他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与理论,帮助他们在求学之路上更加有动力。

不仅如此,陈灏珠还用自己的资金设立了“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以此来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医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陈灏珠当年因为自己的恩师走上了这条为医学事业奉献终身的路。

而如今,他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的明灯,这些年来,陈灏珠培养了三位博士后,博士生五十二人,硕士生二十四位,而这些人,日后也会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

陈灏珠是中国当代心脏病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将毕生的精力都放置在患者与学术身上,他是真正担当得起“国士无双”四个字的先生,而这位一生奉献的老先生在2020年10月30日去世,享年96岁。

先生虽然已经仙去,但是他一生做出的贡献惠及每一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他的精神与知识永存。

对于陈灏珠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他的事迹又给你怎样的启发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心脏科   心脏   造影   心律失常   肾上腺素   冠心病   毕生   静脉   医学界   副作用   大国   医师   心血管疾病   患者   手术   教授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