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老家》


最近一段时间,写小说时总是文笔不顺,下笔无物,无味寡淡。又逢投稿不顺,不由得对文笔笔力有了怀疑。

在网上找了找,说是多阅读些优美的文章有益于提高写作能力。

我自然而然的想到大学时读过的散文,随后就读到了余秋雨先生这篇短文《旧屋与旗袍》。

看到余先生描写的童年和家,忽然也想到记忆中那十分朦胧却又模糊的老家,真的快想不起来了,就决定把承载4岁5岁记忆的老家写出来。

找找逝去的,却还有余温的,让人舍不下的过去。

我的老家是个小地方,叫柳木镇治安村,是黑龙江的一个小村子,位置也偏,就算现在交通也不发达,连通外界就靠一条高速公路,就更别说30年之前我小的时候了!

说实在的,我都记不住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了,也对那里没有概念,还能想起来的就是一片苞米地,地边上是一条不宽的黄土道,上面还有些雨水冲出来的痕迹,只能容得一辆牛车经过。

至于那个小村子是怎样的,一点都记不起来了,在记忆里找了许久,一点村子里的人和事都没想起来!

我家是在村子里一条沟的边上,不知道那条沟是不是河了。只记得沟上有座桥,好像是单孔的,我和弟弟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们在上面摔泥吧。

我的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也没有了印象,甚至一点轮廓都没有。

记忆中,家里应该是土坯房,可听爸妈说,我家之前是土坯房,后来住的是瓦房。

在80年代,农村能住上大瓦房条件就相当不错。

可我家的条件真不好,父母都是农民,种地得到的收成刚够交税的,根本换不来钱!过年想吃顿饺子,还要卖鸡才能买点肉,包上饺子!

那时多亏三大爷在水泥厂上班,能弄来不花钱的水泥,再加上父亲和他朋友去山上偷了些木头,家里才能盖起大瓦房。

可我连房子什么时候盖好的,有几间,房子的朝向都不记得了!唯一能记住的就是我和父母住在一间房里,应该是背阳面,有些阴暗。

印象是深的是,我们住的房间里好似有些不干净,多少次我自己在屋里的时候,都会有种阴森恐怖的感觉。

每天早上起床,我都害怕最后一个离开房间。很长一段时间,也都害怕一个人待在那间屋子里。

好在,搬家之后,就没有了那种感觉,渐渐的也就不怕了。

那时我也会向父母诉说心中的恐惧,可父母并不能理解,爷爷、奶奶、弟弟也都不理解那时的我。

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以后我再有事都不太和其他人说,总是憋在心里自己去想,去思考,什么都一个人去面对。

长大后才知道,那时的我有些孤僻,往大了讲是心理问题。可当时在大农村,家里又穷的叮当响,父母都没什么文化,又怎么知道心理问题是什么问题。

可我也要感谢父母,正是他们的忽视,让我养成什么都自己做的习惯。使得我在离家后,很少会害怕孤单孤独!

也是当年还太小,连一起生活的爷爷奶奶是什么样都记不得了。

甚至搬家后,就再也没见过腿脚不灵便的奶奶,就连她什么时候去世的,我也一点印象都没有!

奶奶在我家搬走后先是到其他亲亲家住一阵,想安顿好再把她接过来,可还没等回去接她,她就去世了。

后来听老家来的人讲,奶奶去世时还在喊着我和弟弟!

到是爷爷在我们搬家后,每年都过来住几个月,来看我们。爷爷是担心我家的日子,也是想我们两个孙子。

好在爸妈没让爷爷太过操心,从老家搬走后,虽然也苦了一阵,可最终日子还算过的好了,也让渐渐的让爷爷放心了。

后来爷爷数岁大了,也不操心家里了,就在老家不来了!怕离老家太远,再回不去!

到现在我会想起他在家门口晒太阳的样子;还会想起他偷偷留给我和弟弟的水果;还会想起他夜里去要煮熟的牛肉吃……

在我上高中那一年,爷爷去世了,自此我就和老家断了联系,老家的消息也越来越少,记忆中的那个家,更是越来越模糊。

现在我和弟弟读完大学已经开始了工作,老家就离我们更远了!

偶尔和父母团聚的时候,爸妈会说一些老家的人和事,却也和记忆中的对不上号了。甚至过年拜年,也只认老家的长辈,至于堂兄弟们几乎没有认识的。

现在我才明白,老家并不是某个地方,而是老人在的地方。没了老人,那条系着亲情的线就松了,亲情也就疏远了,人的根也就慢慢断了。

等到我们下一代,就不会再知道我记忆中的老家是什么样了。

可能他们和老家的联系,也只是爸妈偶尔的唠叨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老家   土坯   瓦房   村子   文笔   饺子   爷爷   奶奶   随笔   弟弟   害怕   家里   印象   父母   我家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