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寄生虫大家都看了吗?最近好多人都在聊这部电影,小城君倒是看完好几天了,就是迟迟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这部电影让小城君看的着实难受!今天收拾好心情跟大家说道说道这部拿走戛纳大奖的《寄生虫》,内容有轻微剧透大家酌情食用。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寄生虫

Parisite

最近几天,朋友圈里讨论度最高的电影已经不是《哪吒》了,被骂惨了的《上海堡垒》也终于能喘口气了。

因为,一部叫《寄生虫》的韩国电影莫名火了……

不解,为什么会火?

再看一眼主创名单,导演奉俊昊,主演宋康昊、李善均。天才导演+殿堂级演员的卡司阵容……

嗯,活该它火。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早在今年5月,奉俊昊就凭借《寄生虫》问鼎戛纳,将金棕榈奖收入囊中,这也是韩国电影在国际影坛拿到的最高荣誉。

一贯热衷将奖项颁给艺术性更高、更有逼格的文艺片的戛纳电影节,这次却将它的“金棕榈”伸向了接地气的《寄生虫》。

它不仅没有文艺片的晦涩反而极具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号召力。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寄生虫》全家福海报里可以看出,富人衣着光鲜得体,穷人却连鞋子都没得穿,金嫂忠淑的腿上还趴着一只蟑螂

影片在韩国上映后,连续 12 天夺得票房冠军。

上映53天累计观影人数破 1000 万,平均每5个韩国人里就有一个看了这部电影。

除了在本土很吃香,走出国门的《寄生虫》照样吃得开。

法国,越南,澳大利亚,均破韩片在当地最高票房纪录;而在中国香港,它甚至过了《霸王别姬》。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香港版译作《上流寄生族》

果然来势汹汹,火力全开。

即使是严苛的豆瓣网友,也不吝啬的给了这部电影相当拿得出手的高分,因为它值得。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图源@豆瓣

电影讲述了三个家庭,象征了三种社会阶层,他们被集结在一个屋檐下,碰撞出一个关于阶层矛盾与共生的故事。

高晓松说:好电影分两种,一种把人填满,另一种把人掏空。而这部电影是先把你填满,再把你掏空……

显然,奉俊昊不但是韩国天才大导演,同时他又是一个极其会讲故事的编剧。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一家人围在一起这披萨盒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12岁立志当导演,50岁站在韩国电影史的顶峰,姗姗来迟的金棕榈为奉俊昊的电影生涯再次加冕。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从影20年只有七部长片电影,在成熟的电影工业圈绝对算不上高产,但几乎每部作品都是吸金利器更是口碑收割机。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奉俊昊获奖,手上是金棕榈叶

《杀人回忆》《汉江怪物》《雪国列车》至今被很多影迷奉为经典,常年盘踞豆瓣TOP200。

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杀人回忆》是奉俊昊03年的封神之作,不少人把它当作韩国影史最佳。

影片以中年朴探员闪着泪光、透着惊愕与茫然的复杂眼神结尾,留给观众的是一个没有答案的结局。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杀人回忆》中,宋承昊饰演探员

连环杀人案的凶手至今没有落网,凶手可能就是擦肩而过的普通人,人人都有可能。

这也正是导演真正的重点。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杀人回忆》海报

而另一部《汉江怪物》原本是讲述怪兽的灾难片,可在鬼才奉俊昊这里却成了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现实电影。

怪物吃人都会吐骨头,人吃人的时候,连骨头都不吐。

这句话听着让人鸡皮疙瘩都竖起来,可现实不就是这样吗。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电影《汉江怪物》海报

残酷又不讲理。

《寄生虫》延续奉俊昊的一贯风格,电影的前半部分十足黑色喜剧,狡黠荒诞,令人捧腹;后半段又像一出现实主义的悲剧,引人深思。

首尔贫民窟的半地下室住着老金一家四口,一屋子的无业游民只能靠给隔壁披萨店折披萨盒勉强糊口。

这里逼仄、阴暗、潮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霉味;

黑乎乎的墙壁,老旧的家具陈设,泛黄的瓷砖缝隙,伸手可触的天花板,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穷困潦倒”。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吃饭的时候蟑螂在桌上乱爬,

老金显然见怪不怪了,

手指轻轻一弹,

哪怕是蟑螂也要混口饭吃

何必赶尽杀绝;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家里没钱交网费,

兄妹俩举着手机蹲到马桶上

才能蹭到隔壁咖啡馆的微弱wifi,

为此一家人还庆祝了一番。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电影的环境语言有时候比台词更深刻,老金一家典型的“穷人”形象毫无保留的摊开在观众面前,真实又绝望。

与之相对的是首尔富人区的朴社长一家,同样是一家四口却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

住的是带花园和草坪的独栋别墅,客厅一尘不染,窗明几净;出门有司机,回家有保姆,就连吃一碗普通的拉面里面都会放一块上等和牛肉。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原来人和人的差别,有时候真的比人和狗的还要大。

而导演要做的就是让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家庭产生交集,在穷与富的碰撞中产生化学反应。

只是这种贫富悬殊始终是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也预示着这场荒诞的“寄生”关系终归要以悲剧收场。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老金一家是现实主义者,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先将道德搁置一旁,凭借精湛的演技和犹如神助的“熟人关系”一步步渗透到朴社长家里。

在这里他们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至于趁朴社长以家外出野营的空档,全家上演了一出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戏码,彻底把这栋豪宅当成了自己家。

基宇躺在那块他觊觎已久的草坪上惬意的看书,贪婪的享受着被阳光笼罩的幸福;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基婷更是不拿自己当外人,直接跳进浴缸一边泡澡一边看电视。

她甚至希望时间永远停在此刻,自己不用再挤在那间洗澡都转不开身的厕所了;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晚上,一家人坐在客厅里,喝着威士忌看着窗外的大雨,终年住在地下室的老金一家终于享受了一把有钱人的生活,仿佛天地与他们无关。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只是不管离有钱人有多近,只要有钱人一回来,他们就只能像见光死的蟑螂,躲在黑暗的桌子底下,大气都不敢出。

一家人步步为营精心策划下才拥有的美好假象只需要一场暴雨就能被轻松击垮,生活从来没有真的善待过他们。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寄生上流的人,前一秒还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把酒听雨,感叹人生到达了巅峰。

下一秒就仓皇如鼠逃回被雨水灌注的半地下室,坐在喷涌着肮脏污水的马桶上感到失落和绝望。

天灾人祸面前,倒霉的总是穷人。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同样一场大雨,对于住在别墅的朴家人来说,不过是让早上起来照进窗户的第一缕阳光比平时更晃眼,亦或是给院子里多增添了一丝泥土气息罢了。

他们的生活不会被一场暴雨干扰,甚至还想趁雨后天晴在后院草坪开个Party。

从别墅里受到人格侮辱到安身的地下室被毁于一旦,他们在这个夜晚从灵魂到身体都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暴击。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整部电影最有意思的细节设定是“味道”。

有钱人根本不需要费心思去揭穿穷人各种坑蒙拐骗的把戏,只需要用鼻子闻一闻。

讽刺的是,最先闻出来的是朴家四岁的小儿子。

他无意中提到司机、老师、女管家身上的味道都一样。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气味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又能明显感受到它确实存在,并且知道这种气味和这所豪宅不搭。

就像《我不是药神》里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在这里,这种味道,就是“穷人的味道”。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穷人挤地铁坐公交,住在半地下室啃面包,是挣扎半生后留下的风尘仆仆的人味;

富人开香车住豪宅,是用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后留下的钱味。

气味,在这部电影里精准表达出了上层对底层的偏见,以及底层的自卑心理。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从感官觉醒后闻到老金身上被污水浸泡过的味道而摇下车窗的朴太太,到最后老金一怒之下刺死因为无法忍受令人厌恶的味道而捂住鼻子朴社长。

最后酿成的灾难,也是因为“穷”而导致对命运的发泄,老金想刺中的不是对方的心脏,而是对方的冷漠,而这也是他尊严受损的自我保护。

尊严是老金最后的底线,当它被人无情践踏,内心的“恶”便呼之欲出了。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这个捂鼻子的动作成了压死老金的最后一颗稻草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擅长挖掘生活本身的戏剧性来折射社会现实,是奉俊昊的“专业病”。

用冷静的双眼和悲悯的初心,将社会的阴暗和人性的高光剖析给观众。

《寄生虫》里每一处细节的刻画,无论是从叙事技巧还是镜头把控都被他拿捏的恰如其分。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必须要我来全权把控”。

这个面相温和,日渐发福的男人一旦走进剧组,就展现出“都得为细节让路”的强势姿态。

如果说精雕细琢是每个优秀导演的基本素养,那么让奉俊昊出类拔萃的,则是在他强烈的个人风格。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在片场拍摄的奉俊昊

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奉俊昊用扎实的剧作细节与高超的镜头语言,暴力入侵观众的任督二脈,让人完全沉沦在其创造的影像世界中...

电影里的每一个物体都有它要表达的意象。

同样是窗户,望出去却是两个不一样的世界。

朴社长家是一整面落地玻璃窗,他们拥有一览无余的整片草坪和绝佳的采光;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老金家的窗户却透不进阳光,窗台上永远挂着晒不干的袜子,一抬头就能看见窗外醉汉小便;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而豪宅的地下室甚至没有窗户,女管家的丈夫四年来都只能活在暗无天日里。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前任女管家给住在地下室的丈夫送食物

同样是楼梯,却是不同方向的延伸。

朴社长一家总是拾级而上,从容不迫;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老金一家走的楼梯总是又长又窄,拾级而下急促慌张,一不小心就会摔个踉跄;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而通往豪宅底下室的台阶却更加狭窄幽长,像一条通往地狱的入口。

富人往高处走,穷人却只能像蟑螂蝼蚁一般往暗处躲。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通往地下室的楼梯

贫与富,界限分明。

善与恶,却从来都没有清晰的边界。

金嫂说:“如果我有钱,我会比有钱人还善良。”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老金一家有放保姆进来时的单纯无私,也有对付朴社长一家时的精明算计。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朴太太看上去人畜无害单纯善良,但她第一次付给基宇工资时却也故意抽出了几张。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朴社长虽然表面上和老金在车上客套聊天,字里行间却总在强调“界限”,处处给人居高临下的压迫。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前任女管家在拍下老金一家的照片后立马变成了尖酸刻薄的嘴脸,但她在临死之际却说金嫂其实是个好人。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就连女管家的丈夫都会在朴社长每晚上楼梯的时候,用摩斯密码控制走廊台灯的闪烁频率,送上对他一家人的感谢。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而他最后得到的回应不过是朴社长一个厌恶到捂鼻子的表情而已。

其实在整个寄生上流的过程中,最卑微的是前任女管家和她的丈夫,他们至死都是被嫌弃的对象,一个死在地下室,一个死在众目睽睽之下,像极了手指头上的苍蝇。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手指头上的苍蝇是一种暗讽

导演奉俊昊对电影的定位是:这是一部没有小丑的喜剧,也是没有恶人的悲剧。

电影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是穷人有时候不得不为了生存伪造身份、体面行骗。

考了四次都没考上大学的基宇却能轻松辅导朴家女儿的英语;

没考上艺术学院的基婷教小孩却很有一套,连心理问题也分析的头头是道;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金嫂用实力证明自己除了链球扔的好,也能在八分钟内收拾好一片狼藉并为一家人煮好拉面;

车技一流的老金一辈子没坐过奔驰,却只在4S店临时抓了抓方向盘就能平稳开动,稳到一滴咖啡都没洒;

他们拥有配得上这份工作的能力却没有与之相衬的社会地位和人脉关系,他们缺少的仅仅是一个向上跋涉的助推器而已。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奉俊昊,曾经为了筹到拍电影的钱,在街上卖过甜甜圈推销过漫画书。

像不像老金一家为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家反复排练台词做出的努力。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就在《寄生虫》成为热点的那段时间,90后作家张晓晗的一番言论在微博上掀起口水战,评论区被网友攻陷,逼得她不得不删博。

事情原本很简单,台风利奇马入境当天,上海下起了暴雨,张晓晗家的马桶“不争气”的堵了。

在和马桶周旋了数小时无果,中涂还被溅了一脸污秽后,她崩溃了。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太容易崩溃,有时候是从挤地铁开始的,有时候是从通马桶开始的,这也完全能理解。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但她随后发的微博就不能让大多数人产生同理心了,她的话总结一下就是:

我一个名校毕业的,有体面的工作,住着小两千万的房子,过着所谓TOP5的生活,能闻得出地铁味儿了,不用再大雨里狂奔了,结果马桶堵了物业居然不管我?

五分钟内必须来人给我修,不然就报警!报警没用我就揍楼管!倾家荡产也要去法院告死你们!

网友怒了。

“心疼外卖小哥所以没忍心点外卖,但是物业和楼管的人必须冒着大雨给你通马桶?”

“闻得出地铁味了?骂谁呢?”

“可以看出这姑娘矫情过头了,真把自己当贵族阶级了。”

“张晓晗最大的成就是发明了年度热词,TOP5。”

《寄生虫》里有句台词:“钱是一把熨斗,能把人熨平,没有一丝褶皱”。这么看来也不完全是。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电影只是一个鲜活的比喻,告诉我们“生活就像这样”。所有经典的作品给我们的都不是解决办法而是保持清醒的良药。”

大多数人都不是TOP5里的那一撮富人,也不是沦落到非要住地下室的穷人,我们是最普通的大多数,但也不妨碍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得到小确幸。

每个人都有卑微的欲求,也有炽热的梦想。地铁味儿怎么了?至少证明为生活奋斗过啊。

本文图片源自豆瓣、Google

版权均各归原作者所有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1]知乎 : 如何评价韩国导演奉俊昊

[2]河马电影:豆瓣9.3,热搜禁片寄生虫我带你看

[3]Sir电影:被群嘲的她,真该好好看一遍寄生虫

[4]粥左罗:韩国首部戛纳金奖电影《寄生虫》:阶层固化可以打破吗?

豆瓣8.8,被吹爆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戛纳金棕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寄生虫   豆瓣   汉江   女管家   韩国   社长   地下室   蟑螂   富人   马桶   有钱人   穷人   导演   家人   金棕榈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