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讨厌郭敬明?一个小技巧让他在《演员请就位》中口碑翻红

最近的一档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热度看涨。

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四位导师,或是业内资深大咖,或有大热影片傍身,唯一令人质疑专业能力的是从畅销书作家华丽转身的郭敬明。


大家都讨厌郭敬明?一个小技巧让他在《演员请就位》中口碑翻红


更重要的是,郭本人一直是争议性人物,口碑并不算好。.

但奇怪的是,随着节目陆续播放,郭不但口碑翻红,且以对学员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全心投入的态度获得网络高评。

在11月15日相互执导对方代表作的对决中,郭敬明执导的《妖猫传》竟然战胜了陈凯歌执导的《悲伤逆流成河》。

固然综艺节目中一个小品式的作品无法体现一位导演的真正实力与水准。

但郭的获胜,至少体现了以郭为核心的表演小组的集体向心力。

这难免令人纳闷,作为团队灵魂人物的“郭导”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细细盘点,发现他的成功有赖于三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1、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导师团中,郭敬明是与演员互动最为走心的一位。


大家都讨厌郭敬明?一个小技巧让他在《演员请就位》中口碑翻红


对于小组中的每名演员,他给人的印象都是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真诚去沟通与交流的。

像兄长般细致入微地体察每位演员的情绪变化,并及时做出推己及人的适度反应。

一位女演员因表现不力接连重拍,致使压力之下泪洒当场,郭敬明尽管也极为焦躁却尽量克制情绪柔声安慰她说,没事,等下再来一遍。

其实他的“泪点”也很低,演员表现出色获赞他激动泪下,拥抱无奈淘汰的演员时更是一度哽咽不能成声。

郭敬明似乎具备一种深入到他人灵魂的能力,就像一株水草,能够感知到对方情绪深海中最细微的悸动并随之舞动。


2、 设身处地,影响他人


《偷影子的人》一书里有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我们都渴望被了解。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太会表达自己,或是有些话不太适合说出来,这就导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我们。


大家都讨厌郭敬明?一个小技巧让他在《演员请就位》中口碑翻红


在印象深刻的一期节目中,因为偶然的情绪触发,一位青年演员勇敢地站出来,对演员这种职业只能被动接受导演制作方挑选的无奈境遇表示不满。

他的话很快引发大家的集体吐槽。

其他三位导演尚未做声,郭敬明却立即现场分享了自己未成名之前作为无名作者被轻慢无视的心酸经历。

他早已名利加身,却愿意重温自己的寒微之时,令那些未成名的演员们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

不仅如此,郭敬明更以他超级认真的工作态度传递这样一种信念,即他与演员是一个亲人般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团体,彼此正为共同的利益与荣誉而忘我奋战。

难怪女演员宋芸桦评价他是“一个能和你并肩作战的导演。”


3、以己所能,助益于人


不可否认,郭敬明的身高令其显得孱弱异常,但在节目进行中,这种先入为主的主观印象却被不断纠偏。

有多名演员都对他表现出令人感动的信赖之情,比如《妖猫传》里饰演杨贵妃的中法混血演员张榕容,因为对角色吃不准而焦虑异常,以至于凌晨五点给郭敬明打去电话,一接通就哭了出来。


大家都讨厌郭敬明?一个小技巧让他在《演员请就位》中口碑翻红


人与人之间的感应往往极为敏感准确,如果不是信赖至深,一个人即便再无助软弱也不会一听到对方声音就情绪失控以致落泪。

因为这些年轻演员能够感应得到,郭敬明的确是发自内心地渴望运用自身的能力经验来帮助他们打通情绪壁垒,进而实现表演实质提升的。

每次排戏,他都是与演员同等紧张同等投入的人。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戏、沟通,灵感上来可以立即跪伏在茶几前或者干脆趴在地上修改剧本。

他简直如同父母般急迫地想要对年轻的演员们有所助益,恨不能将所学所知一股脑地塞过去让他们一口吃成个胖子。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节目效果啊,怎么能当真。

的确,现在的综艺节目都是有制作台本的。但那种情感的传递与互通还是具备可见性的,李少红尽管态度同样严谨认真,但那种只是将之视为工作既定流程的“冷”,就不具情感传递的双向互通效应。

即便这只是一个“演”出来的综艺节目,那么郭敬明在其中也是“演”得最真情流溢的一个。

最重要的是他真的赢得了人心。

大家都讨厌郭敬明?一个小技巧让他在《演员请就位》中口碑翻红


将这种能力归为高情商过于笼统,定义热情感召也不准确,那是一种仿佛能够突破物质壁垒进入到对方内心,从而与之处于同一波段同一场域而实现频率共振现象的无形引力。

这就是共情的能力。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他说所谓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

共情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人的情感、思维;

2、借助知识和经验,把握对方的体验与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这三个方面的含义,均能在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中的表现得到印证。

而反观诸多成功人士的职业经历,亦不难发现共情能力所占比重。某些行业,它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技能,比如主持访谈、咨询解答以及一切需要人与人之间进行密集交流互通的职业。

数十年屹立不倒的何炅,那种对嘉宾情绪的敏锐感应与准确把握,以及在不动声色间化解他人尴尬、不着痕迹地弥补搭档失误的智慧,体现了他高超的共情能力。

大家都讨厌郭敬明?一个小技巧让他在《演员请就位》中口碑翻红

/>

微信之父张小龙也说过,每个产品经理都需要小白心理,也就是要有把自己切换到用户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共情的能力。

而知名公众号“粥佐罗”的创始人也说过,他每一篇文章的选题都以是否能击中读者心理痛点,以及能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考量标准。

这同样是一种共情思维。

而你所有的家人、朋友、同事,最让你感到亲密无间的,肯定也是那个最能理解你的感受,说出的话也最能让你感到推心置腹的人。

共情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昂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

显而易见,人际沟通能力的技巧运用是建筑在共情基础上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它必定是空中楼阁。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也说,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也是人类天生的能力。

但天生的能力依然需要修习与实践。


大家都讨厌郭敬明?一个小技巧让他在《演员请就位》中口碑翻红


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拥有与他人共情的能力,不就是换位思考吗,不就是站在对方角度来考虑问题吗?

没错,这正是共情需要具备的一个核心要旨。但很多事情,并不是你具备认识就能够掌握方法论的,即便你掌握了也有可能出现操作有误的状况。

通常状况下,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便是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

那么,有哪些是错误的“共情”操作,需要我们积极避免的呢?


1、 说教责备,以己度人(禁止词:你不要、你不应该)


很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那天我发现平时关系不错的同事小陈情绪低落,一直郁郁寡欢。因为工作正忙也顾不上过问,直到后来去休息室接水才发现他在那里独自垂泪。

我很吃惊,赶忙上前询问。

他抬起泪眼告诉我,家里一条养了十年的老狗昨晚被车撞死了。

我暗嘘一口气,心说还以为发生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呢。

泛泛安慰了他几句,看似收效甚微,于是我接着说,你不应该这样的,多少人年纪轻轻就身患绝症,或者遇上车祸什么的就死于非命。毕竟只是一条狗而已,都活了十年了,没必要那么伤心……

话还没说完,他就已起身离去,将我尴尬地晾在原地。

大家都讨厌郭敬明?一个小技巧让他在《演员请就位》中口碑翻红


直到若干年后自己也成了爱宠一族才明白,狗狗养的时间长了,在感情上的确如同家人一般,生病让你牵肠挂肚,死去让你心痛难忍,更不要说被车撞死那么惨烈的死法。

更何况是十年的感情,当年的小陈不过二十来岁,也就是说,他生命的一半岁月都有那条狗的参与和陪伴。

但我从一开始就没有体会与尊重他的内心感受,却试图将自己的观念简单粗暴地凌驾于他之上。

况且,那种不以为然的责难口吻,谁听到心里会舒服呢。

所谓共情,通俗来讲就是一种能够将他人的情绪感知短暂地置换过来,从而与对方保持心境同步的一种能力。

它应该是平和与包容的,就像春日阳光温暖地倾洒在大地上,这样才是有温度的沟通,同时也是有效果的沟通。

自说自话,甚至说教责备,如同锋利的剪刀一样剪断了彼此心灵的连接。

其实当年面对小陈,我只需轻轻说一声“我理解你的感受”或者仅仅默默无声地坐在他的身旁就已足够。


2、主观臆测,以己代人(禁止词:你也像我一样……然后就……)


青年A工作勤奋,能力出众,他为了竞聘主管助理做了很多前期准备,但最终却在最后环节功亏一篑,心情非常沮丧。

他的好朋友青年B宽慰他说,去年我也是为了评选最佳销售代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累个半死却最终就差二十万销售额败给了别人,我心里那个窝火啊,不过约了顿酒回去好好睡了一觉起来就什么都忘光了,真的,不信你也可以试试这招,保管见效!

听起来像是换位思考而非常“共情”的表现,但青年A依然情绪低沉,闷闷不乐。


大家都讨厌郭敬明?一个小技巧让他在《演员请就位》中口碑翻红


其实青年B用意固然是好的,但他不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共情,而只是以他个人经历与感受来出发,从而推断出“你只要按我说的做就不会再郁闷了”的结论。

他并没有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又怎能对症施治,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以达到宽慰的效果呢。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小A,其实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工作上也一直勤奋努力,但你要知道,许多事情都包含着不可控因素,并不是单凭个人能力和努力就一定能如愿以偿的。但只要你持续努力,有朝一日一定会找到能释放自己能量的机会。”

这就真正说到了点子上。

罗振宇在《奇葩说》里就说过: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这种表达能力,当然不能站在个人主观臆断的基础上,也不是对他人观念想法的牵强附会,而是要竭力使自己产生代入感,必要时甚至可以像演员体会角色一样去尽力感知对方的心境,这样的共情能力才是促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彼此沟通的良性心理机制。

以《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那个著名的故事为例,当精神病人认为自己就是一只蘑菇时,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不是一再对他说“你是人,不是蘑菇啊”之类无效话语,而是像那位聪明的心理医生一样打着伞蹲下身去,让病人把他这个人也同样视为“蘑菇”而产生认同感。

当另外一个“蘑菇”开始行动和吃饭时,那个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是蘑菇的病人也就很自然地跟着一道去做了。

要想做到共情,首先需要清空自己,做一个稳定的容器,然后注入对方的感受并接纳一切。


3、态度粗暴,以己凌人(禁止词:我跟你说,我告诉你)


有一位母亲开车带着女儿去参加艺考。可是当女儿在考点走了一圈后突然退回到车上,说里面比她漂亮比她技艺高的太多了,自己必败无疑,死活也不想再去参加考试了。

那位母亲一瞬间被极度的沮丧感所笼罩。为了参加艺考,她两年来带着孩子到处报班学习,花费甚巨不说,投入的精力时间更是无法衡量。现在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刻女儿却临阵退缩,连尝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她突然就失控了:“要不想参加你早说啊,花了钱浪费了时间现在才说,我告诉你,你今天去也要去,不去……

话没说完,女儿就像一只受惊的动物那样将身体紧紧缩成一团。


大家都讨厌郭敬明?一个小技巧让他在《演员请就位》中口碑翻红


母亲立即后悔了,一个成人在面对强劲对手时也会心生怯意,更不要说一个心智未成熟的孩子。这样对她发火,她可能以后都没有勇气和信心去接受一切挑战……

于是她立即向女儿道歉:“刚才是妈妈太急躁了,其实我理解你的感受,如果换做是我的话,我也很可能会和你一样。不过我们毕竟已经准备了那么长时间,就这样放弃,以后想起来会不会感到后悔呢?不如就去试一试,即便落选也能积累一些经验,你看这样好不好?”

女儿低头想了想,尽管不是那么情愿,却最终鼓起勇气推开车门走了下去。

知名管理专家南勇在他的《共情沟通》里说,越懂共情,越善于突破距离感。

幸亏这位母亲及时纠正了自己的粗暴态度并正确运用共情艺术,要不然她的女儿很可能便就此放弃,也许再也不会激励自己投身于一次次的人生战役。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都需要与渴望来自他人的深彻理解与诚挚情意。

但很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又是相互对立,彼此隔绝的。

造成这种状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来自于大家总是各持自以为是的判断,而非感同身受的理解。

而共情,犹如能融解人心坚冰的柔绵春风。

如果每一个人都懂得共情的重要,并正确运用共情,一定会由此增进彼此感情,加深相互信任,促进事业拓展,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和谐友爱的美好氛围。


我是情感领域创作者仇意,欢迎您的关注。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翻红   推己及人   演员   粗暴   蘑菇   综艺节目   口碑   讨厌   角度   情绪   导演   态度   母亲   女儿   节目   能力   青年   工作   郭敬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