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婚内出轨,却又带着妻子一同自尽,一个你不知道的双面傅雷

在中国文化史上,作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傅雷早已成神,影响力不容忽视。而在那段黑暗的岁月中,他因不堪凌辱而选择同夫人朱梅馥一道以死抗争的悲壮行为,更是将他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铁骨铮铮宁折不弯的精神风骨拔高到了一个望尘莫及的高度。

不光如此,几十年来,他们夫妻已成为患难与共、生死从之爱情的最佳注脚、最佳范例而广受赞誉。


他曾婚内出轨,却又带着妻子一同自尽,一个你不知道的双面傅雷


可不是吗,爱到能贫贱不改,富贵不淫都已是人间佳话,危难之时携手不弃简直可传为千古美谈。

但即便夫妻二人如此情深不渝,也有一个疑问令人费解:朱梅馥必须要陪同夫君一同赴死吗?对于她来说,这种行为究竟是爱之至深、生死难舍的主动选择还是更多出于一种多少有些旧式的“殉夫”思想的被动顺应呢?

或者,是傅雷本人希望她这样做?

这对于中国式的“生同衾死同穴”的婚恋审美肯定是一种扫兴的解读。

但相信大家都宁肯接受刺目的真相,而不愿被虚假的光芒所笼罩。

01 傅雷是一个对于情感婚姻并非从一而终之人

傅雷夫妇的一同殉节造成的夫妻情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实际上他与夫人的感情并不是一生都和谐恩爱如仙侣的,他的几段婚前婚内情史,也许为尊者讳,也许为逝者讳,总之并不大为世人所知。

同时代的张爱玲写过一篇叫做《殷宝滟之花楼会》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女主殷宝滟是位校花,整篇小说就是她与一位已有家室的古怪教授长达数年的婚外情爱纠葛展开。

其中一些细节令人难以置信,比如说她的存在是对方的太太一直知晓并且默认的,他们夫妻一吵架那个教授便无法工作,而他的夫人便打来电话请她过去劝解。


他曾婚内出轨,却又带着妻子一同自尽,一个你不知道的双面傅雷


这简直是生花妙笔也写不出来的狗血剧情啊。但其实这位“殷宝滟”确有其人,她就是张爱玲的同学成家榴小姐。

而小说的情节也的确来源于成家榴与自己情人的真实经历,那位在张爱玲笔下“贫穷、古怪、神经质”的人物,就是世人眼中端方严肃有如圣贤的智者傅雷。

傅雷的儿子傅聪与傅敏后来接受采访时也承认,在他们父亲的生命中,的确存在过这样一位女子

傅敏回忆:只要她(成家榴)不在身边,父亲就几乎没法工作。每到这时,母亲就会打电话跟她说,你快来吧,老傅不行了,没有你他没法工作。时间一长,母亲的善良伟大和宽宏大量感动了那位女士,后来她主动离开父亲去了香港,成了家,也有了孩子。”

以傅雷留给大众的印象而言,这是多么颠覆的情节。

其实成家榴之所以离开傅雷,并不完全因为良心发现,借小说中的殷宝滟之口(也很有可能她就是这样直接对张爱玲说的)说,我怎么能嫁给一个神经病。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与成家榴的一番情缘并不是傅雷一生中对妻子唯一的情感背叛。朱梅馥在怀第二个儿子傅敏之时,正在洛阳出差的傅雷对一位豫剧女演员大为倾心,给她写诗作曲,还把她的照片镶了银框挂在房间里。


他曾婚内出轨,却又带着妻子一同自尽,一个你不知道的双面傅雷


更不要提在法国留学时,傅雷曾经爱上一个热力四射的巴黎女郎,以至于一度请托刘海粟带书信回国欲与朱梅馥解除婚约。

在世人眼中,一生埋首治学的傅雷性情端方,甚至略带不解风情的刻板感。但实际上,他在情爱方面的表现是更接近于艺术家的激情澎湃的,很容易狂热地爱上一个人,而将应有的道义与责任抛至脑后。

02 傅雷是一位刻板严肃以自身标准苛求家人的人

作为学人的傅雷温润如玉,而在情人面前,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成家榴小姐,他又“率真”到令人难以想象,简直就像个只有等妈妈来喂饭才肯张开嘴巴的小男孩,有些顽皮,又有些稚态可喜。

轮到扮演丈夫与父亲角色的时候,他又一次切换状态,刻板严肃、一丝不苟到不近人情的暴戾。

他的整体人格就像他的字“怒安”一样,呈现出一种奇异而矛盾的和谐感。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人是光明与卑污的混合体,犹如日光与月影都是组成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真有通体一尘不染之人,那么想必也不会真实立体,怎么看怎么像历史书上的那些假道学的人物。

他曾婚内出轨,却又带着妻子一同自尽,一个你不知道的双面傅雷


傅雷四岁丧父,不堪族人欺辱的母亲带着他远走他乡。艰难境遇中母亲对他期望甚高,一心想让他人前显贵,扬眉吐气,所以一直对他要求极严。

他贪玩母亲就要用包袱皮将他裹起来扔进河里,读书不用心,母亲用铜钱贴在他的肚脐上,上面点根蜡烛,用热烛泪烫得他直哭。

即便这样严苛,他母亲有一次还因为极度伤心失望准备拿绳子上吊。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傅雷,不但由此形成专执刻板的性格,同时因自身的成功经历得以认同这种方法论的正确性,从而将这套得自母亲的教化方式完全照搬袭用于对子女甚至整个家庭的规范督束之中。

集结了他给傅聪书信的《傅雷家书》影响深远,但很少有人知道傅雷教子极严,两个儿子小到日常言行,大到课业志向,都要严格遵循他的规训,不能有所违背。

傅聪小时候因为练琴懈怠不止一次被父亲打个半死,有一次还被绑在家门口“示众”,导致傅聪一度因受虐不过而离家出走。

傅敏初中毕业后要求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但被傅雷严词拒绝,说他不是学音乐的这块料,无论傅敏如何哭闹求恳也不为所动。


他曾婚内出轨,却又带着妻子一同自尽,一个你不知道的双面傅雷


他在家中的权威至高无上,无人撼动,不要说子女,即便是夫人朱梅馥,也很少能违逆他的意愿。

据著名出版家楼适夷回忆说,傅雷的孩子们在他的面前都小心翼翼,大气不敢出,他出了门才敢大声笑闹。

后来傅聪出国,傅雷在写给他的书信中不止一次流露对以往言行的悔意,承认傅聪儿时自己“还没有学会做父亲”。

虽说他教子成才之心拳拳,但棍棒式的教育方式和不容违逆的权威确立仍然暴露出他性格当中乖戾和令人不堪忍受的一面。

03 傅雷是一个在情感上对妻子极具依赖性而多少显得懦弱的自私之人

在备受凌辱之时,当傅雷感到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甚至一个人的尊严已被剥夺殆尽,再也找不出可以继续使这具肉身存活下去的理由而做出自戕决定时,作为与他数十年患难与共发妻的朱梅馥,必然明了傅雷死志已决,而且明了自己无力也不应劝阻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因为她明白,这是中国读书人捍卫个体尊严的必然选择

既然无力也不应阻止,那就陪他一道走吧。


他曾婚内出轨,却又带着妻子一同自尽,一个你不知道的双面傅雷


从二人的相处模式来看,傅雷与朱梅馥的夫妻关系,第一直觉总是感到他们其实更像姐弟,甚至母子,而不像传统模式男强女弱的夫妻。

从生到死,朱梅馥总是像个大姐姐呵护小弟弟,或者小母亲疼宠大儿子那样在生活中照料他,在精神上庇护他,在内心里疼惜他,她连他一再对她对这个家庭的叛离都可一再容忍一再原谅,并且事后也不曾心存芥蒂。

所以,当他决意赴死之时,她又怎能忍心又怎能放心不相伴跟随呢?

朱梅馥的决定符合她一贯的心性人格,这一点并不令人吃惊。但傅雷为什么就同意了妻子与他一同自尽的请求呢?


他曾婚内出轨,却又带着妻子一同自尽,一个你不知道的双面傅雷


这是令人难以理解和无法认同的一点。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至少有三个当时的傅雷应该坚拒妻子的理由。

1、 尽管朱也是一位学养颇深的传统知识女性,但与傅雷相伴一生,她做得更多的是他生活与事业上的助手,至少在他夫妻二人自杀后的调查记录上,为朱梅馥填写的个人身份是家庭妇女。按照这个事实,她如果独活,应该不至于被傅雷的死所牵累。

2、 朱梅馥虽然看似旧式传统妇女,但性格坚强独立大度包容,据傅雷的大儿子傅聪所言,她是没有什么事情过不去的。相信如果傅雷一定坚持要她活下去,将爱人的遗体掩埋好,她依然会擦干泪水坚强地继续生活下去并重新找到生存的支点的。

3、需要朱梅馥继续存活下去的理由,同时也是最令人不可理解的一点是,他们还有两个儿子,为何会决绝地将他们弃之不顾呢?

如果说傅聪早年外出求学,已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无须操心的话,那么小儿子傅敏呢,他本来就没有哥哥傅聪那么独立聪慧,在黑云压城人人自危的政治气候中,父母的猝然去世可以想见对于一个身心尚还孱弱的青年是何等巨大的打击。

从傅敏在傅雷夫妻辞世之后接连投河,触电等三次尝试自尽没有成功的事例来看,假如母亲尚在,即便环境再为恶劣,是不是在精神上会有所依靠,在内心里仍有所指望而不至于如此身心俱碎呢?


他曾婚内出轨,却又带着妻子一同自尽,一个你不知道的双面傅雷


或许,这个最后的决定出自于傅雷作为男人的自私,从成婚以来,妻子就是他生命中无处不在的庇佑,他无论身体还是精神上都习惯了有她在身边,他无法想象自己独自上路,去走向那片神秘未知的黑暗,所以他还是像以往那样与妻子并肩跃入深河。

一个在学术上高山仰止、品格上刚直倔强的A面傅雷,与曾背叛婚姻、却又在情感上对妻子依赖至深以至于告别人世也需要她相伴随行的多少显得有些懦弱和自私的B面傅雷,似乎泾渭分明而难以调和。

但人性不可测知的深幽晦暗不正籍此而展现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刘海粟   端方   妻子   患难与共   旧式   大儿子   世人   夫人   严肃   父亲   儿子   母亲   夫妻   情感   小说   傅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