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最近我的闺蜜——炯炯,频繁向我吐槽春节回家被催生的苦恼。

炯炯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事业有成,跟老公感情也很好,一直是父母的骄傲。

可今年春节,当炯炯第一次把丁克的想法告诉家人时,炯爸大发雷霆。后来,炯炯丁克的消息就引来各种议论:“不孝”,“只顾自己享乐,没责任感”,“老了会后悔”……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炯炯则坚定地认为:一个无意义的生命并不会因为延续而变得有意义,质量比数量重要,衰老、死亡的焦虑不应该成为生育的理由。

炯炯所面临的问题,是典型的两代人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丁克,老年人排斥,新一代则抱着理性认识,合理采纳的态度,没有孰对孰错之分。

炯炯心里明白这一点,可当她看到父母担忧的神情和满头白发时,还是犹豫了:生不生孩子,到底是一种个人选择,还是一种家庭责任?是应该顺应传统,还是该更科学地看待它呢?

丁克,有错吗?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丁克:

年轻人的生活方式VS老年人的“无后”焦虑


其实,除去像炯炯这类自身条件优越的丁克族外,还有很多人处于生存焦虑的边缘,对比生养孩子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他们更希望能保持现有生活。

表妹小斐,就是在算过一笔账之后决定丁克的。

她爱好广泛:健身、旅游、油画,还养了两只猫……“这些都是我生活中的喜悦,它们都与孩子无关。”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她老公也是一枚“铁丁”(坚定的丁克族),刚拿到律师资格证,进了四大,处于事业上升期,996的生活节奏让他很难匀出时间去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做准备。

比起耐心陪伴一个新生命的成长,他更愿意投入到工作,去放手一搏,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小婓算是幸运的,自己崇尚悠闲的生活节奏,老公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虽然生活的重心不同,但却在丁克这个点上,达成了统一——生养孩子代价太大相较之下,享受生活或者投身工作是更重要的事。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据一项调查显示:


“牵扯精力”(25.4%)、“影响工作”(16.7%)、“经济能力有限”(18.6%)以及“影响两人世界”(13.6%)等原因,使生孩子变得越来越令人畏惧,于是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的丁克家庭模式(DINK,Double lncome缩写,原指两份收入Double lncome+没有孩子NO kids的家庭。)在国内迅速蔓延:2002年这个比例增加到12.4%,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已有超过60万个丁克家庭。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丁克已经不是一道是非题,而是一道选择题。不要孩子是在审慎考虑和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无关道德。

而更多的父母,则是像炯爸迥妈一样,有深刻的家庭观念,更习惯儿孙绕膝,甚至会顾虑自己的儿女老年之后会“老无所依”,从而产生“无后”的焦虑感。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前几天,光明网发布的一个视频火了。

57岁母亲本来有一个梦想:当姥姥。可34岁的博士女儿,偏偏选择丁克。一怒之下,她自己又生了一个孩子——“你不让我当姥姥,我就让你当姐姐!”

面对母亲的剑走偏锋,“被姐姐”的女儿执拗“拒收”:“养你们二老可以,但你们的孩子,我不负责养!”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你看,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丁克,而另外一边,却是老人强烈的不安全感。

其实,上一代人的“无后”焦虑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价值观:

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基本靠体力劳动,老人的赡养主要靠孩子,人丁意味着生产力和安全感。这个时候主要是“家本位”观念,“无后”是件影响很大的事。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而到了工业和信息化社会,生产力靠脑力而不是体力,社会保障机制越来越完善,人们的观念自然从“家本位”转移成为了“个体本位”:可供个人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实现财务自由,满足个人发展成为很多人的愿景。


丁克无疑是个体观念下的一种选择,从此种角度说,丁克群体的崛起,也是社会发展和转型的一部分。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孩子,不再是家庭的附庸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孩子视为一个大家庭的纽带和夫妻感情的润滑剂。

他们认为婚姻是生活的琐碎日常,任何人长久相对,都会失去激情。而共同抚育一个生命,见证孩子的不断成长,能让婚姻中的每一天都变得不一样,这是让婚姻保鲜最简单的办法。

然而我却更欣赏丁克家庭的爱,因为两个人能携手去挑战漫长、琐碎的婚姻日常,一定是有一份深刻坚定的爱做支撑的。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歌手李健在一次采访中,就坦然承认自己是丁克,而两人的爱丝毫不因没有孩子而削减一分。

从李健十岁时第一次见到了孟小蓓开始,到他考入清华园后辅导小贝壳(李健对孟小蓓的爱称)功课,到步入婚姻殿堂,两人始终举案齐眉,一片岁月静好:他把自己邂逅爱人的情景写进了歌曲《传奇》,唯美动人——他们丁克的底气,源于对爱的坚信。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也有人生育孩子前,没有考虑清楚需要做哪些准备。生育,更多是出于一种繁衍本能。

电影《何以为家》就讲述了一个不愿被父母生下的小孩的故事。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12岁的黎巴嫩男孩赞恩,因为持刀伤人被判入狱,后来在律师的支持下,赞恩竟起诉了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只是生下他但却没有承担起养育的责任——家里共有七个孩子,赞恩的父母对他们非打即骂,漠不关心。

而赞恩作为最懂事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妹妹早早便出去做搬运工,拖着比自己还高的轮车到处奔波,还要替父母照顾一家人。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在那样一个没有教育,没有任何希望的环境中,所有关于美好的想象都不存在,只有慢慢忍受煎熬。

影片向所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当生育不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这样的生育本身是否也是一种对生命的亵渎?

在本该是童真自由的年龄,却尝遍了生活之苦的赞恩,是不是其父母无知的牺牲品?电影的结尾,赞恩控告父母,他希望所有不能好好照顾自己孩子的父母,都不要生孩子!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是啊,在社会上谋一个职位,尚且需要学习和实践练习——教师需要考资格证书,销售需要反复练习才能上岗,而当父母,却没人强制你学习、考证、实践,每个人都可以无证上岗。这是一个看似没有门槛的“职业”,却也是门槛最高的职业。

据一份调查显示:


一个家庭养育一个0~3岁孩子的直接费用为32719.5元,4~6岁孩子的养育费平均为31943元,7~12岁的为31226元,35%的父母认为“养孩子是沉重负担”。


除了物质基础外,还需要父母愿意与孩子一起成长,在这过程中,慢慢成为情绪稳定,世界观宽阔的大人,继而才能引领孩子,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建立起强大的精神世界。

如果我没有办法做负责任的父母,那么至少,我还可以选择不做父母——这或许是对孩子更负责的一种态度。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丁克的自我修养


我曾经也是坚定的丁克族,因为曾亲眼目睹一位同事如何从一个魅力四射的职场独立女性,在生产完之后变得疲惫不堪,三句话不离娃……她让我坚信“如果生孩子,我也会变成这样”。


我知道,那是一种对失去自我的深深恐惧

然而,当我经历过更多事,也见过更多人以后,就更认同个人的价值感是在社会和家庭链接中体现的,个人的幸福感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于是抱着这样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生养孩子这件事,就更能温和、平静一点。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最打动我的一次,是月子期间的闺蜜这样表达孩子到来对她的改变:


“当我推着孩子从医院走出来的时候,突然觉得我看这个世界的眼光变成了小孩的角度,好像不只是我自己活着,世界焕然一新。”


生育孩子的意义,是见证另外一个生命的成长,自己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二次成长,获得一种对世界全新的感悟和认知。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当然,如果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并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丁克,也是值得尊重的——只是选择,无关是非。

至于家人的反对,社会的舆论压力,则需要自己慢慢克服。

无儿女养老?可以自己关注养老院信息,增加养老储蓄,开设养老金账户,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提早做规划。

老年寂寞?不如尽早寻找和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比如现在的我,单身独居,有狗陪伴,工作稳定,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健身,旅行),有时间就和朋友逛逛街、聚聚餐,不寂寞,不羡慕身边已婚已育的人。这样的生活,还算满意,不够理想,因为还有很多想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想体验的生活。

前几天看了日本国民台NHK推出的一个短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

影片讲述了7位老年女性(年龄从71岁到83岁)买下一幢公寓的7个单间,组成养老姐妹团:个个Seven的事迹。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姐妹团的发起人是今年78岁的村田幸子。幸子年轻时因为醉心于工作,不满日本女性结婚后,必须辞职回归家庭的传统风气,终生未婚。

退休以后,幸子把职场中训练出的强大组织能力和思考能力,运用到为自己安排养老问题上。

从2002年开始,幸子为养老团招募合适人选,最终找到了6位经济独立,有生活自理能力,性格开朗阳光的老年姐妹团,开启了精彩的同居养老生活:

樱花季,一起旅行,节假日一起看烟花;

在公寓的公共空间喝下午茶;不在家的时候,姐妹上门帮忙浇花……

每个房间都装有SOS呼叫系统,有紧急情况可以随时寻找救援,避免孤独死,堪称是非常理想和缜密的老年生活方式。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李银河曾说:婚姻制度不会消亡,将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夫一妻制、开放式婚姻、同居模式、单身模式、合同制婚姻。


她一直认为,
婚姻制度是服务于关系中的双方,让当事人更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

从这一点上说,未来婚姻关系什么样确实有很大想象空间。丁克从小众到逐渐被很多人接受,无疑有它存在的现实基础和合理性。也许未来的家庭结构会更加多元,也许未来我们关于婚姻、生育的选择权会更大,更多,让我们期待未来的世界吧。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后悔了吗?


你身边有丁克族吗?他们的生活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和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生下   直爽   本位   生活方式   焦虑   老年   坚定   观念   后悔   父母   婚姻   生命   孩子   家庭   社会   工作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