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的三大养育之痛,你中了几条?

《说唱新世代》刚刚比拼了一场命题作业——以“不曾寄回的家书”为主题进行创作,短短 8个小时后,《书院来信》横空出世。

中国式家庭的三大养育之痛,你中了几条?

中国式家庭的三大养育之痛,你中了几条?

中国式家庭的三大养育之痛,你中了几条?

歌词中所描述出的被送去“特殊”学校的孩子被折磨、被凌辱,慢慢变得绝望,直至自杀这个过程让我毛骨悚然,又让我心痛不已

因为它直指那所恶魔一般的豫章学院,也直指那些无能又愚昧的家长们。

这一封永远不会寄向家里的书信,写满了孩子们无助的向父母呼救,载着满满的绝望,但更为绝望的是,亲手把他们送进豫章书院的父母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不禁在想,如果是我亲手把孩子送入这个魔窟,我的孩子经历过残忍的折磨后,却只能用藏头诗来向我求救。但是他却不知道,即使是这封信,也永远寄不到我的手里。当我得知一切的时候,我是会心如刀绞?还是会捶胸顿足?

我不敢想。

但我知道,变形记其实无法变形,杨教授也只是个电击狂魔其实不会教书育人,而豫章学院还给你的不是一个听话孩子,而是一个或多或少都患上了心理疾病的孩子,因为正如《书院来信》中说得那样,这里只有“老师给的零花钱”“打碎陶瓷杯”“老师的腰带很长”……

为什么网瘾学校、女德学院等等这些魔鬼一般的机构会存在?

当然,是因为有需求

因为有的家长不会管教孩子,就需要让别人代为管教。

一切一切的起点,就是作为父母, 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


对溺爱说NO!


溺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爱。

溺爱,让孩子永远无法从心灵断奶,成为处处无法自理的超级巨婴。过度“ 操劳” 的父母,换来的都是“ ” 且不知感恩的孩子。

我们很容易在家庭中混淆界限感,很多人说中国家庭里无法产生独立人格。其实任何关系都需要“ 适度” ,尤其是亲密关系。夫妻之间需要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亲子关系需要适度让位学会放手。 任何一种不尊重界限的关系,都会走向分崩离析。

中国式家庭的三大养育之痛,你中了几条?

多少父母一面忙着埋怨自己孩子的不争气,一面忙着替孩子活下去?

我们既然无法永远抱着孩子,为什么要让他当一辈子巨婴?

我们既然无法照顾孩子一生,为什么要剥夺孩子自己生存的能力?

我们看过太多因为过分溺爱孩子而将孩子推入深渊的父母了。

李双江老来得子,宠溺万分,李天一无证驾驶、蓄意伤人,终因强奸恶行锒铛入狱。

狄莺溺爱自己的儿子,甚至12岁才让他断奶, 15岁还每天抱着儿子睡觉。结果孩子在留学美国时因私藏枪支弹药,最后终于被判刑。

我也总会想起成龙的《新警察故事》里,阿祖被父亲训斥过后,母亲拿着一沓钱跟他说:你不想去上班,就不要上了!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吧!

中国式家庭的三大养育之痛,你中了几条?

更为可笑的是,很多家长无边无尽的溺爱导致孩子无法无天,最终感觉“管不了了”,然后把孩子送去学院培训。

爱,从来都不是易事,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技能,爱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本领。

爱,不是攻心术,也不是厚黑学。如果不会爱,即便你使出洪荒之力,对方看着也是面目狰狞。爱的初心是为对方好,爱的路径也一定不要背离原点。爱他,如他所是,非己所想。

父母之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我们终将要与孩子分离,不如在最需要关爱的时候给他亲密,最需要独处的年纪让他自立。


对暴力说NO!


暴力,是家庭教育中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当孩子满身泥浆的回家时,当孩子在家里疯狂拆家时,当开过家长会后被老师单独留下列举孩子的种种劣迹时,我想很多疲惫不堪、压力重重的中年人,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一个念头,不如“ 棍棒之下出孝子”吧!

所谓“ 简单粗暴”指的是,这种方式很粗暴,但是它非常直接有效,能够在短期内迅速看到效果。

但是长期呢?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个8岁的孩子因不愿意完成作业被母亲打骂,而后进行近乎疯狂的还击。甚至他还拆下了床头的立柱作为攻击母亲的工具。

母亲在接受采访时哭成了泪人——我含辛茹苦养你长大,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个母亲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商榷。

她总是会采取简单粗暴、你说我听的教育模式,打着都是为你好的旗号,稍不顺从便是拳打脚踢。

中国式家庭的三大养育之痛,你中了几条?

当孩子的自主人格开始萌发时,叛逆和反抗,则是必然。

暴力其实伤害的不止是孩子内心,而是孩子的大脑。经常接受暴力的孩子,大脑会发生变化,他的认知能力和情绪水平都会受到影响。

暴力影响的不止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孩子真正的健康水平。据统计,经常遭受暴力的孩子,会更容易生病。此外,孩子在社交中,尤其是园所的适应中必然会出现有一些问题。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用暴力去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时,传递的不止有伤害,还会让孩子看到,以暴制暴才是解决问题和冲突的固定套路。

所以当我们用暴力去应对孩子的问题时,孩子会特别愿意变成施暴者或者是容易变成受虐者。慢慢的, 孩子会把暴力当做一种解决问题的固定的路径。

中国式家庭的三大养育之痛,你中了几条?

对于父母来说,简单粗暴是绝对要不得的。比打不打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进行情绪管理,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在自己难过的时候去合理表达——我想要做什么?我的期待是什么?

只有孩子学会描述个体感受,他才会在社交活动中处理自己内心的不一致以及和别人之间的冲突。

这种 社会情绪学习,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情商启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对父爱缺失说NO!


从小缺少父爱的孩子有很多会患有“ 缺乏父爱综合症”。

父爱缺失的男孩子,往往不知道作为男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使命。他们性格很不稳定,有的胆小怕事、优柔寡断,有的脾气暴烈、做事冲动,有的则抑郁寡欢、自暴自弃。

父爱缺失的女孩子,由于在幼年时没有得到成年男性的接纳和认可,容易怀疑自己作为女性的存在及其价值。她们的内心会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出现性格冷淡或狂热。

中国式家庭的三大养育之痛,你中了几条?

爸爸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行动能力也是突出优势。无论是作用于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为孩子打开了不同的大门。

然而,中国90%的家庭都是妈妈的带娃独角戏,爸爸口头禅就是“ 找你妈”“ 我不会陪”“ 孩子不找我”……

面对丧偶式育儿怎么办呢?


0 1

用对待孩子的耐心来对待爸爸

因为嫌孩子磨蹭或者做不好就事事都抢过来做的妈妈,永远培养不出自立的孩子。所以,那些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习惯大包大揽,动不动就说“ 还不如我自己干” 的女人,就注定一辈子当老妈子吧!


0 2

用鼓励孩子的方法来赞赏爸爸

别让对方做多错多,给老公成长和试错的机会。总是嘚嘚嘚嘚老公干的不好,可能最后就真的变成了“You can you up” 你行你上了。多鼓励和表扬,老公慢慢从家务中获得成就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分担你的重任。


0 3

给爸爸多一些情感支持

男同志也不容易,别光抱怨妈妈的付出,一定也要看到爸爸为了家庭所做的牺牲。只要爸爸在为家庭为孩子努力,那就是最大的进步,没有什么能比一个愿意让家庭和孩子越来越好的心更重要的,值得褒扬。


0 4

黏爸爸需要慢慢来

只要爸爸愿意跟孩子呆在一起就是最大的胜利,哪怕一开始陪着孩子的时候心不在焉,随着孩子越来越活(nan )泼(dai ),相信我,他一定会放下手机就像一个人肉监控一样时刻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的!


0 5

给爸爸和孩子独立相处的空间

妈妈们总害怕爸爸不能独立带娃,其实应该有空妈妈们就去买买买约约约,让爸爸也偶尔可以和孩子单独玩一会,只要不危险不过激,爱怎么玩怎么玩,想怎么玩怎么玩。


0 6

求同存异

不要苛求和爸爸育儿观念的完全一致。

很多妈妈都看不惯爸爸带娃时候的种种“不靠谱”行为,吃零食、玩手机、让孩子玩危险的游戏.......其实大原则确定以后,这种不是一定必须要求的情况就别太计较了。爸爸能陪伴就是很好的开端,咱们慢慢引导。

所以请妈妈们静静欣赏爸爸和孩子欢乐的亲密场景,看不惯就闭上眼睛或者走开。要知道,真的很少有爸爸不爱自己的孩子,或许他的做法和你不一样,甚至很不如你的意,但是他也是最爱孩子的人,把舞台留给爸爸。

中国式家庭的三大养育之痛,你中了几条?

爸爸有自己爱孩子的方式,请允许爸爸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父爱。如果都按照和你一模一样的方法去带孩子,相当于孩子又多了一个妈妈,父爱就被剥夺了!

而且父母之间的不一致和分歧,刚好也给孩子一个学习判断的机会,没有必要制造一个假和谐、假一致的假象,在统一原则的基础上,真诚的展现每个人的不同,反而可以让孩子自主思辨,学会在不同的声音中构建自己的三观。

最后叨叨两句。我们都在问孩子飞的高不高,却没有人问孩子过得好不好。我们常常问孩子考试考了多少分,却很少审视自己为人父母是否合格。

教育的初衷,一定是为了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千万不要因为教育途中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就沮丧气馁,甚至赌气放弃,千万不要因为不尽如人意,就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爱,才是教育唯一的本质,希望不再有父母会送自己的孩子去那样的地方,也希望类似的机构,都灰飞烟灭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豫章   家庭   父爱   溺爱   粗暴   缺失   书院   暴力   情绪   爸爸   母亲   父母   妈妈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