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妈妈,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统一回复…

首先道个歉,本来每周三周五固定更新的,最近手忙脚乱准备千姐入学,居然拖更了… sorry亲们,我来了!


最近一期的21天专注力强化训练营里,很多宝妈都在问我:

“3个娃,是否能接纳她们不优秀,成绩不好?”,甚至有很多宝妈更直接的问:“双减之下,连鸡娃路都没了,能接受孩子这样下去当学渣吗”?


不瞒大家说,能!

因为我也从来不是学霸!


我一路走过来还挺“渣”的,绝对不是天生聪明。甚至因为早读书,一度被认为多动症,有学习障碍。


读书早,坐不住,太贪玩,不爱写作业,上课小动作… 后来因为成绩一点一点提升,才逐步找到自信。


学生时期总想着玩,半天时间学习,半天时间搞兴趣爱好。玩着玩着居然成绩没下降,反而因为“要交差”,用好成绩换来了更多玩的时间…


21岁大学毕业,没多久就结婚了。入职心仪的顶级国家级动漫原创平台做制片人。

23岁一边当妈,一边在北大读研,兼职在北大心理协会带团体咨询。

25岁生了双胞胎万亿,成了3个娃的妈,出版《玩法养育》。

28岁被福布斯砸中,入选10大母婴育儿意见领袖,同时收获课程的第一个10万听众。

30岁,和2000多万妈妈一起成长,出品了几万分钟的直播栏目和5套训练营,出版了《隔代养育》《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社会情商》,联合主办了“成长的朋友&科学养育大会”…


看上去,“北大妈妈”很不错。实际上,我觉得“优秀”从来就不是给别人表演的考卷,而是自己的答案。


有次千姐因为自己错了几道题掉眼泪,我直接喊话:“我不用你考满分,我也不需要你用100分来让妈妈高兴!”


我太明白,成绩的偶然性,和人生发展多元的必然性。养孩子,哪里是父母人生的复制粘贴?


更何况,万亿兄弟,作为同卵双胞胎虽然长的一样,但性格和兴趣都各有不同,3个娃,我凭啥要求孩子“都是学霸”?


我经历过,名校咨询室里,顶级学霸抑郁自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绝望。


也看到过,所谓的牛小,8、9岁就因为压力过大导致抑郁症的小孩…


可能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望子成龙”,对孩子有期待理所应当。但是比起别人看上去的优秀,孩子幸福快乐难道不是更可贵吗?


父母接纳的不是孩子的不优秀,而是孩子的人生可以不“表演优秀”。


刻意的优秀,是给别人的注脚。

可孩子的内在快乐,才是金不换的踏实。


“北大妈妈,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统一回复…


1

接纳孩子,就是接纳自己


其实父母总是有一种隐性的不接纳:

如果父母本身容易自我批评,或者自我攻击比较多,就容易把这种“不接纳”“挑剔”投射给孩子。


我不行,你也不行。

我行,你也行。


有个栏目,《告诉世界我可以》。一个叫甜心的杭州小女孩让人心疼,她的父母就是鸡娃鸡到极致的“杰出代表”。


周一到周日,小甜心要上10个兴趣班,在兴趣班之余,父母还要轮流给她辅导。甚至在相处的每一个瞬间,父母在不断的“训练”甜心。做作业妈妈要纠正坐姿,遇到不会的题妈妈要先打击一番,再讲解。玩乐高的时候,爸爸要在过程中不断破坏和添乱,美其名曰:为了锻炼孩子的耐心。


“北大妈妈,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统一回复…


过大的压力,让甜心一点也不快乐,她失去了对很多事情的兴趣。


鸡娃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初心没错,但过度的鸡娃,却让孩子在起跑线就迷失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父母怕荒废,所以把孩子当机器


当孩子觉得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有意义”而进行的,那所有的事情终将变得没有意义。孩子学习是本能,但只有学没有乐的时候,这一切都变成了负担。


“北大妈妈,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统一回复…


机器需要保养,人,也是需要休息的。


在充足的睡眠,和自由的游戏中,孩子的大脑连接更灵活,创造力和专注力水平更高,效率更容易提升。


觉都没得睡,学半天真的会了什么?更可怕的是,父母没有察觉,没有做出调整,反而在问——为什么鸡娃鸡得这么辛苦,孩子就是“不上道”?


“双减”,说的就是避免盲目鸡娃,消耗童年,恶性竞争…最后毁了娃,废了妈!童年用来磨洋工,不值得。


2

不剥夺孩子,就是最高效的教育


现在很多学习,都是把孩子大脑打开然后把知识塞进去,这些知识其实能记住的只有11%,孩子痛苦,家长更痛苦。


PISA(国际学生评估组织)更是提出,中国小孩平均每周13.5小时的课外作业量,远高于同样数学阅读水平的芬兰,他们的作业量只有3小时。我们的孩子每周比人家高出了10个小时课外作业的情况下,并没有高回报。…


真正有效的“学习”并不是只有做题。其实从行为、能力到动机的深入“上瘾式成长”,是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孩子更多的去体验和玩耍和理解,让他把所有学科和生活中他学到的东西串联起来,他才永远不会忘。


前段时间3只有一个蝴蝶观察盒,小朋友每天花很多时间去观察蝶蛹在里面的状态,他们兴奋的观察和记录,会把看到的主动和我们分享。


当他们再看到百科全书上昆虫变态反应的时候,就会把这些都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对知识点如数家珍。


“北大妈妈,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统一回复…

其实,孩子只有单项技能强势并不值得炫耀,2岁认3000字,或者从小背300首唐诗这种技能并不会真的让孩子更有学习能力,一时的、单项的成绩并不代表永恒的素养。


教育,真的像是马拉松,让孩子的内驱力、好奇心、求知欲战胜外力,孩子才能真正的化学习为力量。


孩子不会输在“别人”的起跑线上,只会输在父母的盲目和压力之下。

consider

我们更应该关注和思考的是:

除了100分,孩子是不是身心健康、情绪积极、丰富的社交、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兴趣爱好、能解决自己面对的困难和问题、能有自己的追求和热爱

除了100分,孩子是不是在未来时代有偷不走抢不了的能力

除了100分,孩子是不是有自我管理、情绪处理、社交应对、创造想象的留白和底色?


“北大妈妈,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统一回复…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一月N万撑起天价兴趣班,我们可以陪孩子去博物馆,看百科全书,在郊外和公园收获自然中的好奇和美感;


不能豪掷千万学区房争夺优质学位,我们可以多发掘孩子的爱好,在早晨夜晚的读书闲聊中,点亮孩子的知识树和梦想图;


不能全心高浓度长时间陪伴,我们可以在陪伴的高质量时间里,给孩子更多的赞美、鼓励和支持……


教育不只在课堂之内,不是用钱,更是用心。


“北大妈妈,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统一回复…

写在最后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父母都盼着“健康快乐”,养着养着,KPI就被带偏了。


开始想着:能不能上名校?能不能搞大钱?能不能功成名就?


可是,哪里有一个所谓的成功,是“妈妈逼得”啊?被裹挟的成功,迟早会被反噬。而代价来的那一天,我们都不可能承受得起。


就像北大教育学院的丁教授所说:接受孩子不如你,是家长的功课。


“北大妈妈,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统一回复…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曾说:教育的本质不过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每个父母为孩子做的最好的努力就是——用心装备好孩子的行囊,用智慧传递给孩子持续前进的力量。

END

“北大妈妈,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统一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甜心   北大   妈妈   孩子   作业   起跑线   平庸   家长   父母   兴趣   成绩   压力   能力   优秀   时间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