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近年来,西班牙的惊悚悬疑片涌现了不少佳作,《饥饿站台》算不上神作,却以精彩的设定,令人过目不忘。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奉俊昊拍过《雪国列车》,丹尼斯·维伦纽瓦(《银翼杀手2049》导演)拍过《下一层》,这部网飞出品的“反乌托邦”影片,异曲同工,有着相似的故事设定。


第一个镜头,跟随大厨,我们仿佛走进五星级酒店的后厨,活色生香,菜品精益求精——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镜头一转,眼睛一睁,你——入坑了!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3

条规则


这是一座垂直监狱,规则如下:

1

一室二人

有人进来是被强制,有人则出于自愿。入狱时,你可带一件私人物品。于是有的人带的是宠物(爱),有的人带着武器(暴力),有的人带来金钱(欲望)——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而我们的主角带的是一本《堂吉诃德》(文明)。文艺男说自己是主动入坑,就想成功戒烟和有空读书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按照乌托邦的设计,人们可以充满享受兴趣爱好,遗憾的是,这座监狱坑不是鲁滨逊式的荒岛,而是充满暴力的黑暗丛林。


男主带来的文明的火种能在这里点燃吗?“堂吉诃德”这个隐喻本身就给出了答案。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2

一日一餐


一个类似电梯的平台每天满载食物,从上至下运行。每层用餐时间四到五分钟,每一层只能吃上一层吃剩下的,不能截留保留食物,否则囚室会被炙烤或者冷冻。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重要的是,食物并非按照实际人数标配。虽然入坑时,管理者友好地请你填写“最喜爱的食物”,并保证了提供,但不保证你吃得到。我们的男主最爱的是这道勃艮第蜗牛——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男主的第二任室友,是管理员。据她说,这里一共200层。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管理者每天的食物供给是按照400人提供的,但根据剧情的发展,你发现严重瞒报——“饥饿站台”由此而来。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3

一月一换


每月随机调换楼层,你所在的楼层越高,享用的食物越多,而越往下层,食物越少,为了生存,人性的底线便会被逐渐突破,开始人吃人。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当年,傅立叶为理想社会设计了一种叫做“法朗吉”的“和谐制度”。而这座监狱坑,就是傅立叶设计的、现代的、竖立起来的“法伦斯泰尔”,平台上的珍馐佳肴就是社会资源和人的欲望的象征,如何分配这些食物取决于你所在的楼层(权力)。


制度的缺陷(管理者按照200层提供食物),人性的贪婪(上层的人报复性地糟蹋食物,绝不是按需分配),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不停翻转(楼层随机调换),这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悲惨世界,哪里是傅立叶的乌托邦社会主义,更像是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这场“饥饿游戏”是如何造成的呢?


当阶层固化,道德体系也相对延续。为富不能不仁,既使是伪善,也要为底层留一些残羹冷炙。


但这里秩序是暂时的,变革是永恒的,每个月都必然有“翻身农奴把歌唱”。中上层都无法长久自保,因而不加节制地报复性挥霍。


每一层的人,不是因为饥饿进食,更大的原因是出于恐惧。这种对饥饿的恐惧,无论上下都深入骨髓。于是,不管餐桌上是饕餮大餐,还有残渣剩饭,他们都只会饿虎扑食,没有优雅,没有尊严,这是制度的残酷。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这场“饥饿游戏”是生存之战,更是一幅幅赤裸裸的人性展示。


3

种人


因为是一部低成本影片,硬核设定基本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交代,并未有更多的电影语言呈现。这样的简单粗暴,倒也让这部寓言电影的隐喻赤裸裸


一开始,男主拒绝进食。而第一任室友告诉男主,监狱里存在着三种人:上层人,下层人,以及往下掉的人。要想生存,就要听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当理想主义遇上精致利己主义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中产”的时候(47层),两人还可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我指导你生存,你为我读书),而当落入底层(其实才171层),文艺男就被绑了起来,沦为食物。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第二任室友告诉男主,这座监狱坑是一种“垂直自我管理”的社会实验。只要自我约束,群体协作,那么就能跳出轮回,改变体系。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傅立叶曾说:文明是欺骗的王国,而道德则是它的工具。在女管理员的理想国里,她以身作则,恪守道德标准,虽然在33层,但每天她只取一人食,一天自己吃,一天让宠物狗吃。但道德没有被效仿,这种和平示爱无法向下推行,反倒是上层人向下撒尿的威胁(不是比喻)更粗暴有用。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第三任室友是个不安分的行动派(他进监狱带的是一条绳,想从顶部越狱)——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当他发现上升空间被封闭,被人骑在头上拉屎(抱歉,不是比喻),两人携手开始了从上至下的革命,所有人按需分配,不能多吃多占。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剧情的发展,让我们轻而易举联系到现实生活:


你永远也改变不了你权利阶层上面的那个人,但有可能改变同阶层的人。


生存条件优渥的上层人物可以互相协作,共享利益;下层为了求生,只能是互相倾轧,人吃人。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处于底层的人有再好的想法也没用,只有身居高位才能把他的想法变为现实。


想要跨越阶层,无论自身如何努力,没有极其偶然的贵人相助,只能自取其辱。最可怕的还不是上升空间无望,而是下降通道始终打开。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人在体制内,阶层如高墙。这让我们想起一位著名狱友的话——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1

个结局


这部影片引发最多讨论的是结局。


革命二人组在向下推行革命途中,遇到一位智者。智者给出了一个重要建议:要想改变这一切,需要向顶层传递一个信息——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把一份精致的意大利奶冻被完好无损地运回顶层,那就证明了大家已经不再互相倾轧争夺,而是整个体制都团结友爱,实现了自我约束和管理。这个信号将终结“饥饿游戏”。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于是,革命二人组怀着崇高的信念,一路向下血战到底。这一路,如同但丁的地狱之旅,而当他们到达200层才发现,这个坑远远没有到底!


真正的底,是333层。这个数字含有深意。


囚室一共有333层,每层2个人,恰好是666。这里的666,却是全人类的象征。


《圣经·启示录》:

牠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記……在这里有智慧:凡有聪明的,可以算计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它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


影片中,有一个黄种女人每个月都会坐在食物平台上,披荆斩棘,一路向下寻找女儿。但女管理员告诉男主,管理局不会在此安置未成年人。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但在333层的坑底,两人找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小女孩。


女孩饿了,男主说服同伴把这死死守卫的意大利奶冻给女孩吃。因为“她是一个证明”。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最后,奄奄一息的男主把女孩放上平台。地狱之中,人性不灭。孩子作为人性和文明永不泯灭的标志,由平台送回顶层,送回光明。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如果你相信这个开放性的结局,那么你看到的是《肖申克的救赎》所说的希望——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绝大部分在体制下生存的人,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去死(无论是甘愿当奴还是改革者),最终只能将希望寄望于女孩(下一代)。


但其实影片在前半段,一段突兀插入的默片给出了另一种结局


在华丽的厨房里,厨师长端着一盘意大利奶冻向手下兴师问罪,因为奶冻上有一根头发!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我们很容易为这段默片脑补台词:你们严重失职!怎么能给下面的人吃脏东西呢?奶冻被退回来了!现在要问责!一查到底!


这就是拼了命传递上去的信息?!


上层与下层的关系,已经不是《唐顿庄园》里upstairs与downstairs的田园牧歌。今年在奥斯卡风光无限的《寄生虫》为我们描绘了如今楼上楼下的图景。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对于有钱所以善良的人,钱是熨斗,可以熨平一切伤痛;而对于住地下室的人,好工作就能逆袭命运的幻想,就像是蹲在马桶上徒劳地阻止污秽上涌。


还记得住在地下室里的人,用摩斯密码发出灯光信号的情节吗?无论是向上层人表示感谢,还是求救,即使自己头破血流,信号依然被漠视。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当底层向社会发出“救命”的信号却被漠视之后,只有彼此倾轧,把压在心头的大石头化为利刃扎进胸口,然后勾划出最温情美好的“购房梦”。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相反,这种信号的传达只有在父与子(同一阶层)之间才有效。


因此,你宁愿相信,在333层看到的小女孩很可能只是男主的幻想。


证据一:管理员称并无未成年人;

证据二:小女孩面容姣好,周身干净,并且精神并不萎靡,不像是长期在底层生活;

证据三:房间没有升温或降温,暗示是食物而非女孩被送回顶层。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最后只能是男主在幻想中死去——

333层的坑,看看这部人性之作怎么填

肖申克的救赎,只能是电影;

现实里,只看见堂吉诃德式的宿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傅立叶   堂吉诃德   乌托邦   人性   意大利   饥饿   底层   楼层   室友   监狱   阶层   信号   食物   女孩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