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我抑郁了”


娱乐圈今年真的是一瓜未平,一瓜又起。


“女版时间管理大师”的事不知道大家听说没?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CEO发现自己的网红女友项某,突然成了另一个富二代的新娘。而且吧,除了他们两人,女友还周旋在多个其他男人之间。


说白了,就是一个“女海王”。


事情曝光后,引起了网友的群嘲,而项父对此的回应,非常耐人寻味。


他说,自己的女儿是受害者,因为这事抑郁都加重了,之后会动用法律手段维权。


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滑动图片查看完整内容>


评论区有人留言“啥事都往抑郁症靠,抑郁症这词儿快烂了”。


确实,这个借口被用的有点“通货膨胀”了。


之前火遍全网的女主播乔碧罗也是如此,在被揭穿“真面目”以后接受采访,说自己抑郁症十年,还在事件发生后,遭受了网络暴力。


你看,只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可怜巴巴的受害者形象,问题就迎刃而解。


它背后隐藏的信息是:我都已经这么惨了,你怎么还好意思指责我呢?


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受害者心态”——不要以为这种心态离我们很远,普通人虽然不至于拿抑郁症当幌子,但也常常有相关经历:


“分手是因为另一半很渣。”

“工作不顺心是因为领导看我不顺眼。”

“跟朋友吵架是因为他脾气不好。”

……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可能在不经意间,我们就把原因都归结到了别人身上。


这么做不仅会带来负面情绪,更得不偿失的是,并不能解决问题。


好在,这并不是一个无解题。


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就藏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书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就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得了抑郁症以后,他去看心理医生,对方问他,为什么会感到不快乐?


蛤蟆先生得出的结论也是“别人对待我的方式太可怕了,我是个被人欺负的可怜虫。”


他还非常有理有据:


差点淹死时,他被河鼠救了,紧接着对方就劈头盖脸训斥起了他。

长辈獾,总是不分青红皂白严厉地指责他。


面对这些,他都无力还击。


心理咨询师苍鹭却不这么认为,只是问道:“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处在什么状态下?”


一切,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在解释具体原因之前,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幼儿园发生了一起小朋友打架事件,通常情况下,哪一方会被老师和家长更加护着呢?


答案很容易就能得出——受伤更重的那一个。就算他是主动发起攻击者,也不会改变这个结果,因为他“很可怜”。


女网红和蛤蟆先生,都利用了这一点。


苍鹭指出,这是很多人都很擅长玩的一个心理游戏,名字叫做「PLOM」(poor littlle old me)——意思是“可怜弱小的我啊”。


这么做有问题吗?


其实也不算有,甚至有可能在选择的当下,对个体来说还是个最优解,能让他不被剧烈的自我攻击搞垮,并享受到额外的照顾。


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但问题也在这。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


人是有惰性的,当发现一个方法奏效,就会尽可能地重复使用。哪怕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其实会损害更多利益,也在所不惜。


以蛤蟆先生为例,他说自己抑郁是源于别人的恶劣对待,自己明明很生气和受伤,但为了迎合他们,还得要装作一副没事的样子,这让他更感到难过。


苍鹭透过这些事实看到了更本质的东西,一针见血质问道:


“为什么你总是遇到类似的事情?到底是纯属倒霉,还是因为你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


共谋这个词很有趣。


很多人听到以后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啊,怎么可能?


其实,这个词是指人会“偷偷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借机来不断巩固自己的受害者形象,并把责任推给对方。


蛤蟆先生就会这么做。每次被别人训斥后,他都会附和对方,并保证今后一定会改。这无疑是在强化对方对自己的攻击。


甚至可以说,他是在刻意训练对方始终恶劣对待自己。


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他的抑郁就因此而起,可谓是因小失大。


而且,这个游戏还会诱发一个新的游戏,名字叫做“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


具体玩法大概是这样:“有些人生活一团糟,或者有意无意惹上麻烦,就是想看看别人能宽容他们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会排斥他们。”


然后等到自己被讨厌的时候,又在痛苦中产生一种确认感:“我果然是对的,我不配被爱,大家都不爱我”。


在这两个游戏里,游戏者都会输,或者变得弱小可怜,或是失去他人的爱意,但是他们又都通过输本身,成了游戏本身的赢家。


是不是很匪夷所思?


就像开头举的例子一样,这是孩子擅长且喜欢做的事。


每个成人,都可能在某种情境下,变成“大号的孩子”。而在这种心理游戏里,游戏者往往会赢了游戏,输了人生。



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成人就是大号的孩子”


好端端的,为什么有人要把自己变得这么可怜兮兮呢?


要理清这一切,还得先回到童年。


以蛤蟆先生为例。


他有着一个十分严厉的父亲,总是用自己的高标准要求蛤蟆先生,并且常常狠狠责骂他。


作为孩子的蛤蟆先生,无力反抗,只是感到恐惧和难过,但同时,他还需要依赖父亲的照顾。


这就好像你是一个婴儿,发现自己咬了妈妈一口以后,她就不再拥抱你,也不再提供食物。


这时,你就会下意识示好,比如冲着妈妈笑一下,以重新赢得她的喜欢。


听着有点悲哀,但这就是现状。


“父母若是严厉挑剔,孩子就必须学习如何应对他们,他会将自然行为调整为最能适应现状的行为。”


蛤蟆先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他会在被父亲训斥后道歉,并变得格外顺从,甚至会主动取悦,以重新赢得父亲的喜爱。


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长大后,他延续了这种模式,对待训斥他的河鼠以及獾,也是如此。


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那时候的蛤蟆先生不过是个小孩,没法反抗父亲,现在他是个大人,怎么还是这样?


罗伯特·戴博德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指出:


“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而“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


也因此,时不时的,蛤蟆先生就会回归“儿童自我状态”,不得不像个孩子一样面对这个世界。


在一次次的心理咨询过后,蛤蟆先生也发现了这一模式。


他开始觉得,人生就像一个舞台,而他在不断地重复着自己在儿时就已经书写好的剧本。


就像艾瑞克·伯恩在心理学书籍《人生脚本》中所说:


“每个人在幼年时就决定了自己将如何生活,如何死亡。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在头脑中把这个计划带到那里,这就是所谓的“脚本”。对一些不重要的事,他可能会理智地决定,但对一些重要的事,他其实早已决定好了。


一旦进入脚本,无论他感到自己在挣扎,还是感到自己很自由,都有一种心理力量,推动他走向命运的结局。”


人生脚本对命运的影响是以很微妙的方式实现的。


最初,它会决定我们设置怎样的人生坐标。


这是什么意思呢?


罗伯特·戴博德认为,我们在童年时期(大概4-5岁时),会试图回答关于人生的两个基本问题:


1,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2,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对此的答案,将决定我们处于怎样的人生坐标。


一般来说,答案会有以下四种: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比如蛤蟆先生选择的,就是“我不好,你好”。


在他看来,自己是残缺且坏的,别人是完整而正当的,因此,自己需要获得他们的爱,也能随意被他们伤害。


人生坐标,会推动着我们去实现某种“自证预言”,比如“我不值得被爱”,“这个世界都是坏人”等等。


“自证预言”实现的方式,正是每个人都在玩的心理游戏。


发现了吗?


心理游戏制造人生困境,人生困境加强心理游戏。仿佛给关在一个剧场里,周而复始用同样的情绪,去演同一出戏。


和环形蛇一样,成了一个永无止境的轮回。


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跳出人生脚本


在整个心理咨询过程中,苍鹭问了蛤蟆先生很多问题,但要我说,最直击灵魂的还是这一个:


“你总是怪别人让你不快乐,你面对的选择是:你还要继续这样多久?”


这句话的核心其实是想说,你要到什么时候才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


其实,蛤蟆先生的咨询一开始并不怎么顺利。


走进苍鹭办公室时,他指望能像治疗失眠一样,拿到医生的“药方”,就立马好起来,而且,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来治疗,是因为“朋友们让他来的”。


得知这点以后,苍鹭很坚决地告诉他,在他没有搞清楚受访者是谁之前,咨询没必要开始。


最初,蛤蟆先生还是按照固有的模式,认为心理咨询师是在故意伤害他,但这种冷漠反而倒逼他开始思考,要做出改变的人,究竟是谁?


这是他第一次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在试着渐渐跳出自己的人生剧本。


在循序渐进的心理咨询过程中,蛤蟆先生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也是问题的一环,一切的开端不一定是他的错,但能为之负责的人只有自己。


而且,他意外发现,自己的能力是要比想象中更强的。


这之后,他开始反抗獾的“专制”,从容应对河鼠的不礼貌,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回到儿时的状态里,认定自己是个什么都不能做的小可怜。


他的人生,开始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此之前,你会发现,蛤蟆先生对于自己的人生是很无力的,他把自己看作受害者,同时也把生活的好坏完全依赖于别人的反应上。


但一旦决定要为过去的事情负责时,他就能从这种无助的“儿童自我状态”里跳出来,进入“成人自我状态”。


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罗伯特·戴博德指出:“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正像那句“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一样,我们会就此做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你看,我们并非看起来那么无助与可怜。


如果非要玩心理游戏,不如去玩一个名为“我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并作出改变”的游戏。


毕竟,在这个游戏之下,赢了游戏的人同时也会赢得人生。


最后,把心理医生苍鹭的这句话送给每一位希望做出改变的人:


“我不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相信你有变好的能力。”


被群嘲的“女海王”背后,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玩这个把戏?

文章来源:书单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罗伯特   苍鹭   心理医生   把戏   蛤蟆   受害者   成年人   脚本   父亲   不好   事情   状态   自我   孩子   心理   人生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