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等助贷机构:10年打了一枪,金融监管为何今天才知痛?

坊间有句话说得好,存在即为合理。中介机构行业和中间人职业从来就是因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比如20世纪医院有助产士职业,学校里有助教、助学,社会房屋中介、婚姻介绍所等等。向客户提供中间代理,替双方寻找并落实相关服务,因为角色的特殊性,使得中介机构普遍活跃在各行各业,因此金融业也不例外。目前,助贷机构等金融中介的现状如何呢?

目前,助贷机构等金融中介的现状如何呢?早期金融中介机构依靠自创的品牌如电销、陌拜、插卡等传统手段赚得了盆满钵满,再加上金融中介投资成本小、入门门槛低、市场规模大、来钱快等特点,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人群涌入金融中介行业,整个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鱼龙混杂。

助贷并非新鲜事物,对于“助贷”或“助贷业务”,资本市场普遍理解为:助贷业务系指资金提供方通过助贷平台方的撮合,通过互联网向资金需求方发放贷款的行为。根据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19年10月发布的《助贷业务创新监管研究报告》,助贷业务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时深圳中安信业、国开行以及建设银行一起开创了“贷款银行+助贷机构”的微贷款业务模式。

国内助贷发展史有12年了,2013年作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是助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直到2017年迎来了大爆发,一时间“百花齐放”、“高楼迭起”。从资金端而言,商业银行包括各地的城商行、农商行、信托、消金、互联网小贷借助多个助贷平台,将放贷之手更便捷地伸向全国,迎来了业务发展的春天。

以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为例,其小微贷款余额已经历60余年发展 坐拥13000个网点的建设银行。从助贷端而言,互联网企业借助其流量优势,一方面利用自有牌照发放贷款,另一方面利用科技输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赚得盆满钵满。

回顾马云和银行之间的分合史,早期阿里就是典型的助贷机构,阿里就是影子银行。

阿里对银行金融牌照是觊觎已久,从2006年开始,阿里搭台,银行唱戏。2006年,阿里就开始考虑如何为B2B平台上卖家解决融资难问题。当时的银行主要服务于大客户、大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没兴趣。马云和浙江省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双方确定了贷款的四种模式:三家以上企业组成贷款联合体的联保贷款、企业在阿里巴巴上拿到订单,再凭借订单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供应链贷款、企业凭借在阿里巴巴上的信用评价申请贷款的纯信用贷款以及抵押物贷款。

联保贷款具体而言,就是由三家以上、签订了 联保协议的企业相互担保,一起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形式等于将银行的贷款风险转嫁给联合体中的企业,同时,企业之间结成利益联盟又互相监督,能够降低不良贷款的产生。

当时的合作模式中,阿里巴巴提供了商家的信息,建行、工行提供资金,银行主导游戏规则的模式在当时也无可厚非。恰好正逢阿里B2B平台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与建设银行双方各拿出2000万人民币建立“风险池”。并约定当不良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所占比例小于1%的时候,由建行承担损失,超过1%后,阿里与建行将各承担超出部分的50%。

到了2009年8月,当时的不良贷款率只有这个比例为1.1%,远远低于银监会此前公布的7%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基于种种原因到了2011年4月,双方的合作彻底终止。双方的贷款总额不过100亿元左右。

2010年和2011年,阿里开始自己干

阿里巴巴分别在浙江杭州和重庆注册了两家资本金分别为6亿元和10亿元的小额贷款公司,并向其平台上的商家发放贷款。对于平台上的卖家来说,阿里小贷的优势显而易见,贷款门槛低,过去从银行贷不到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卖家,却能从阿里贷到款,贷款覆盖用户多,审批快。

不过短板也显而易见,那就是缺钱。两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总和为16亿元。按照小贷公司融资杠杆率0.5倍的规定,两家小贷公司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为24亿元。

尽管阿里采取了种种措施,仍然远未满足阿里电商平台上的融资需求。贷款最高限额低,覆盖的客户数量仍然有限,到了2013年底,阿里小贷服务的客户数64.2 万家。所以设置100万和300万的限额,原因是阿里资本金有限,而为了服务更多中小客户,所以不得不设定了限额。

这几年中,虽然银行和阿里没有合作,但是很多银行已经开始对阿里小贷业务产生了兴趣。 去年的数据显示,后者的坏账率只有1%,甚至低于某些传统银行。

阿里缺钱,而最有钱的金融机构当然是银行。

2012年7月, 阿里巴巴集团与中行、招行、建行等7家银行宣布合作,启动基于网商信用的无抵押贷款计划——网商贷高级版,最高授信可达1000万元。其中银行的角色是提供资金,阿里提供交易数据和游戏规则,高大上的银行终于开始认可互联网金融的玩法。随着线下交易被线上交易取代的趋势愈加明显,银行越来越重视基于互联网的融资业务。2012年8月,建设银行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就是善融商务。这项业务覆盖了B2B和B2C两种电商模式,截至2013年底,善融商务的交易额达到了300亿左右。交通银行也推出电子商务平台“交博会”。到了201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电商平台“融e购”也正式上线,它被定义为工商银行转型互联网的重要平台。银行做电商平台,其未来前景有限,远远难比淘宝、天猫等万亿交易额的规模,后者掌握着最大的电商交易数据库因此和电商企业合作才是正途,而阿里也逐渐确定了开放平台的。

2015年6月,阿里信贷平台对开始所有的金融机构开放。阿里开始和银行就网商贷和合作展开谈判就这个产品而言,阿里提供的是数据服务,而银行提供的是资金。双方的角色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蚂蚁金服曾在2015年7月完成A轮融资,引入包括全国社保基金、中投海外、国开金融、中国人寿、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等8家战略投资者。而按照融资额以及占股比例倒推计算,蚂蚁金服的市场估值超过450亿美元。

蚂蚁金服的触角已经伸向传统和互联网金融方方面面,包括了技术和数据业务、征信业务、支付业务、理财业务、小额理财、基金和保险、融资/银行业务,在不少领域蚂蚁金服更是占据绝对地位。

比如技术和数据业务中,蚂蚁金服间接持有20.60%恒生电子股份,恒生为国内最领先金融软件和网络服务供应商,占据最大市场份额。同时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金融云,也是金融行业云计算能力和技术组件的开拓者。

除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征信牌照,传统金融牌照,蚂蚁金服控股天弘基金,和数米基金并持股德邦基金、控股国泰产险且为众安保险发起股东,旗下网商银行为6家试点民营银行之一,并拟增资入股邮储银行,且成浙商银行H股上市基石投资者之一。

2017至2018年期间,当时监管部门多次与蚂蚁会面讨论其高杠杆问题,便会不难发现蚂蚁金服本身就在从事着高杠杆运营。可以看看高杠杆给蚂蚁带来的高利润。

如2017年三季度蚂蚁借呗的总资产为9亿元、但其利润规模高达45亿元。一家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要达到6000亿元左右才能实现这样的利润水平。当时蚂蚁成立了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放贷资质的小额贷款公司,重庆市蚂蚁商诚小贷和重庆市蚂蚁小微小贷,但实际上这两家公司在具体业务实践上是向全国范围内放贷的。不过当时上述两家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加在一起只有38亿元(分别为18亿元和20亿元),理论上放贷规模最高也不会超过100亿元,但实际上当时蚂蚁金服的放贷规模却接近3000亿元。其做法便是通过与德邦证券,负责ABS承销联手,将小贷不断通过ABS滚动这一过程和结果均体现在表外,获得资金再重复放贷、ABS等过程,这一过程同样也将业内排名靠后的德邦证券推到了市场前列、使其成为当时市场的一匹黑马。这就像蚂蚁通过余额宝拯救了濒临破产的天弘基金一样。后来监管部门相继出台《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141号)和《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并要求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计计息,算是限制住了蚂蚁的高杠杆运营。

总之,早期阿里和银行合作,阿里和银行都找到了一个相对舒服的姿势,长短互补,界限清晰,分工明确,也只有这样的合作才能持续,未来也不排除和国外银行合作。其实,建行和阿里合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毕竟,蚂蚁金服客户总数超5亿人,是世界最大银行的10倍。

以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为例,其小微贷款余额已经历60余年发展 坐拥13000个网点的建设银行。从助贷端而言,互联网企业借助其流量优势,一方面利用自有牌照发放贷款,另一方面利用科技输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赚得盆满钵满。

事实上,助贷的出现与爆发并非偶然。 一方面,互联网与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的发展,是助贷业务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使助贷平台和资金方在“纯线上、无人工”的环境下完成借款人资信审核及风险定价成为可能,也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传统金融的业态和格局。 另一方面,在“拉内需、促消费”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国家倡导“普惠金融”以及坚持互联网金融“小额、分散”的定位,为助贷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环境。 但更重要的是, 助贷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金融信贷市场上的“失衡”问题,即“流量”与“资金”之间的不匹配。 助贷机构一般拥有巨大的用户流量,可以广泛对接借款人的借款需求,而传统的放贷主体在互联网领域发力较晚,资金过剩,可以利用助贷业务调动沉淀资金、优化结构分散风险。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也在《报告》中指出,助贷业务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包括助力普惠mm金融目标的实现、完善信贷供给、利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提高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风控。 这样看来,助贷似乎百利而无一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阿里巴巴   建设银行   阿里   杠杆   建行   牌照   蚂蚁   融资   贷款   金融监管   资金   机构   业务   银行   金融   平台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