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的你》到真实社会案件,一场关于原生家庭的溯源

《少年的你》爆火

四字弟弟和周冬雨的炸裂表演,也引发了校园暴力亲历者对遭遇的自述。

我们总不忍揭开美好校园里的灰色,可又不断被“霸凌”霸屏。

片中,施暴的三个女孩:

完美女孩魏莱

在外:家境好颜值高成绩好获奖无数

在内:靠完美迎合父母,寻求关注

(典型严苛型父母养育的小孩)

酷炫的辫子头女生

醉鬼父亲需要孩子每次善后领回家,拳打脚踢是她生活的常态

(典型暴力型父母养育风格下的小孩)

维诺附和的女生,家长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

(忽视型养育风格下成长的小孩)

从《少年的你》到真实社会案件,一场关于原生家庭的溯源

当我们谈校园霸凌,恶行社会案件的时候,都在呼喊严惩,立法… 除了“修改未成年人渣保护法”这样的泄愤言论外

我们能怎样保护孩子?

我们要怎样保护世界?

除了发泄,我还可以谈什么?

我们要问为什么,我们要看看问题出在哪。

请相信

世界终究是美好的

因为她由我们自己缔造。

让我们听一个故事 做一场溯源......

"

前原昭夫,一天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己正在读初中的儿子杀死了一个小女孩。

他本想让十五岁的儿子直巳去警察局自首。

但面对一条鲜活生命的离去

儿子的态度是:“我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做的事父母有责任,我什么都不知道。”

母亲的态度是:“可他还是个孩子呢,还不知道这事有多严重……不管他做了什么,即使他杀了人,我都要保护他。”

迫于妻子的压力,一家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罔顾别人家孩子无辜受害的悲痛,做出了“转移尸体、转嫁凶手”的决定……

为了帮儿子脱罪,他顶着内心的恐惧和良心的压力,转移尸体到公园的洗手间,设计骗局,销毁家里跟小女孩被杀有关的罪证。

在无法躲开警察质疑的时候,他又嫁祸给自己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

给儿子寻找替罪羊………

"

这是东野圭吾的《红手指》。

一本小说。


从《少年的你》到真实社会案件,一场关于原生家庭的溯源


情节感觉很熟悉,对不对?

觉得特别像身边的事情,对不对?

对的..

我们今天想说说 大连那件事…

事情已经发展了这么久,过多的细节和进展我们就不赘述了。

从《少年的你》到真实社会案件,一场关于原生家庭的溯源


从《少年的你》到真实社会案件,一场关于原生家庭的溯源


从《少年的你》到真实社会案件,一场关于原生家庭的溯源


从《少年的你》到真实社会案件,一场关于原生家庭的溯源


网络上“判刑”“死刑”的声讨在蔓延,大家的愤怒难以抑制:

“教育的问题”

“家长也该一起判刑”

“他根本不是孩子”

“修改刑法!”

这些都不是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14岁劣迹斑斑的“举证”先不探究,那这14年,这一路,都有些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青少年怎么了?

太专业的事情,不敢乱说。

这里是一篇专业文献。

带我们分析究竟社会,经济发展,家庭教育等方面,对我们的孩子,有多少影响?和今年犯罪低龄化,有哪些直接的影响?

以下为论文部分节选:

大量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发展有实质性的联系。

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度与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呈负相关。

父母的温暖和理解与低水平的自我报告的犯罪行为呈正相关。

青少年如果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并且给予他们积极的情感关注出现犯罪的可能性就会大大下降。但对于那种溺爱,粗暴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犯罪行为关系的研究历史悠久.结论也比较一致。但随着之后的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中存在着一个中介变量就是青少年的认知过程。


让我们静下来,思考:

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度与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呈负相关。

我们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我们要时时做孩子的后盾。

父母的温暖和理解与低水平的自我报告的犯罪行为呈正相关。

我们要给予孩子温暖和理解,我们要沟通。

但那种溺爱,粗暴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溺爱?和粗暴的教养方式呢?

这个词用的特别好,教养方式

对啊,到底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是对的呢?

央视纪录片《镜子》里有一句话: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

父母就是作画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大家肯定还记得

长沙一辆公交车上,一妈妈数次让儿子抓住公交车拉手,腾空做吊环训练。

司机发现后,立刻开口劝阻

女子却喊话“关你什么事!”

女子让孩子继续做不要停,男孩很尴尬不愿做,但他的妈妈却不肯罢休,跑过去把小孩子举起来逼他继续。

司机转过头,表示这是为孩子的安全着想,但被女子怒声驳斥“你有病啊!

如果我们身边都是这样的父母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真的会好吗……..

从《少年的你》到真实社会案件,一场关于原生家庭的溯源

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增长,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一天,每一件事,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中国40年的变化,我们还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养育方式,没有办法教育现在的孩子。

父母的吼、叫,父母的武力...

解决不了养育的问题,那只是镇压。

好的养育方式是

给孩子温暖,是多关心、多倾听、多陪伴。

娇惯是纵容错误。

孩子犯错的时候依然要批评纠正,是要告诉他错在哪里,是要教他换位思考

原则性的问题,一步不能让!

个性、性格、观点方面的,我们理解包容。

爱,从来不是毫无原则的顺从,

那只会害了孩子。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

爱,不是名词,是动词。

希望我们都能做和善而坚定的父母

只有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温暖

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也能学会保护他人。

让他们心中有温暖,手中有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家庭   溺爱   粗暴   教养   犯罪行为   案件   青少年   可能性   小孩   温暖   儿子   父母   事情   女子   少年   真实   方式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